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时间:2019-04-14 来源: 石界 作者:万丹柯 点击数: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中国赏石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赏石美学》新书发布会召开


4月13日,由齐鲁书社联合观象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国赏石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赏石美学》新书发布会于徐州市和平东路观象博物馆召开。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原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岳峰;南京大学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晓陆;南开大学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美学学会会长周志强,另有全国赏石界专家、国内部分赏石协会代表、资深收藏家,中央及江苏徐州和安徽宿州的媒体记者,以及齐鲁书社总编辑傅光中,《中国赏石美学》作者、观象博物馆理事长李昌银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会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先生主持。会议不仅围绕新时代赏石美学理论体系建设,新时代赏石文化特点与努力方向,中国赏石美学发展的时代路径,中国赏石文化发展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弘扬赏石文化、赏石艺术的时代价值与途径,赏石文献的整理与开发等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现场还展示了一批造型逼真、石种罕见的珍贵赏石。这既是在徐州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综合性、高水平的中国赏石美理论学术研讨会,也是近年来我国赏石界最顶尖、最集中的赏石展示。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时代和实践在呼唤赏石理论的丰富与升华,也在呼唤文化、艺术、教育界和赏石界为此做出探索和努力。赏石界需要赏石美学理论的指导和规范,对于新时代艺术理论体系建设,赏石美学理论更没有理由缺席。于是,由李昌银著作、齐鲁书社出版的《中国赏石美学》应运而生。《中国赏石美学》以灵璧石为标本,尝试梳理中国赏石文化的历史脉络,尝试总结中国赏石美学的基本要义,力图运用现代美学理论,探究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美学内涵。此外,作者把中国赏石美学与西方美学作对比,将中国赏石艺术与本国其他艺术类别作对比,总结出中国赏石艺术和审美文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和重要原则,初步探讨了赏石美学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独有一脉的依据,并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本书的出版,不仅对于赏石界,而且对于美学界,都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作者李昌银就《中国赏石美学》编撰的缘起、经过和架构等作了介绍,本书出版策划傅光中就图书的编辑出版等事宜作了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本书提出“中国赏石理论建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发言。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中国赏石美学》这部书稿,是作者李昌银先生多年潜心思考和研究的成果,被侯仰军先生郑重推荐到齐鲁书社,拿到书稿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书社的有关出版策划、责任编辑、美术编辑、营销人员,认真反复地交流书稿的编辑加工、装帧设计,以及市场定位和销售等问题,并与作者保持频繁密切的沟通。经过整个团队的群策群力,我们从内文到封面数易其稿,精益求精,最终做出了这本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时尚元素的图书。本书于2019年1月面世后,受到赏石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被誉为内容与形式俱佳的高品质图书。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书评:我们为什么要建构现代赏石理论

——兼论李昌银先生《中国赏石美学》

(齐鲁书社总编辑:傅光中)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关于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的文章很多,最感性的论述,记得是外国的一个思想先贤说过:政治家一旦当政,总以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其实他不过是死去的某个蹩脚的思想家思想的践行者。

有的石友坚定地说,我既不看书,也不信专家,我玩石头全靠经验。这句话其实是有问题的。“你的‘经验’来自哪里?

你的“经验”可能不单是自己的经验,有道听途说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知识,有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从哪本书上汲取的审美知识,也有自己过往经验的总结,但是,这一切,其绝大部分来源于古今中外思想先贤们的著与述;你没读过《论语》,不等于你不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自己的经验,那除了吃奶之外,你可能知之甚少。

我们的知识来自于思想先贤们的只言片语之中,你拥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就决定了你在赏石实践中能走多远。

康德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区分了现象与物自体。我们不讨论哲学问题,打个比方:假如你戴上有色眼镜看世界,世界就是有色的;再假如你一辈子都戴着有色眼镜从没有一刻取下来过,你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有色的而浑然不觉。

而一个人所拥有的经验与知识,就是他看世界的“有色眼镜”。你有什么样的经验与知识,就会看到什么样子的世界,就会有什么样子的实践。我们的伟大石友柳宗元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用现在石友的话表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赏石是发现的艺术”。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建构中国赏石理论,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视觉更加宽广的“眼镜”。

听从业人士说,灵璧石成交价确实有不少过百万,甚至过五百万的情况,不过多是老纹石。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积极的事情,中国人向来买涨不买跌,价格适当上涨,长期趋势上涨对赏石推广是个有力的助攻;同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赏石理论的滞后,石界赏石视野不够宽广。

西方传统艺术偏重写实,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的工笔。当印象派出现的时候,没有人理解他们,甚至把他们的画拒绝在展览的大门之外。不得已,他们举办一个落选者展览。正是在新的艺术理论的引导之下,人们才开始接受现代艺术,为西方艺术打开新的大门,看到更加多元的艺术世界。而我们的赏石,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现在还拘泥于“瘦透漏皱”,醉心于“质形皮色(或质形色纹)”。

美是多元的,只要能给欣赏者带来愉悦审美体验的物都是艺术品,只要能给欣赏者带来愉悦审美体验的石头都是赏石。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审美经验,审美知识不足,当你面对一个优秀的赏石的时候却不觉,就像很多人区分不出毕加索巨作与自家大门上贴的年画哪一个更好一样。

赏石不是石材。石友们常说“质形皮色”,其中的“质皮色”是材质,“形”是对自然的临摹,这个阶段,就是“材质”加“临摹”阶段,是艺术审美比较初期的阶段。

“观象”现象或将成为石界“黑洞”

我们的灵璧石赏石实践,还停留在这个阶段。所以,大家很容易认可纹、珍珠、洞,有“纹石成形,价值连城”的说法,甚至有一个洞多少钱的说法,这都是赏石实践缺乏赏石理论造成的。

在《中国赏石美学》这本书里,明确地将赏石区分为具象石、意象石、抽象石,具象石就是要逼真,意象石就是要传神,抽象石欣赏也有章可循。

我们目前的赏石实践处在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一些比较写意的赏石,由于不够逼真,不被收藏家重视;更严重的是,一些非常有艺术价值的抽象石头,在从石农到石商再到藏家的一次次挑选中,被永久埋没。只有那些目前被市场广泛认可的象形与传统,纹路与珍珠较好或者有洞的灵璧石才引起重视,就是选择的依据是所谓的“质形皮色”,而没有好好利用“艺术”这个可以发现美的视角更宽广的“眼镜”。

如果我们能回头审视我们曾经丢弃过的石头,如果我们把家里的石头换个角度再重新审视,也许我们会有新的发现,因此,我希望《中国赏石美学》能为广大石友的赏石实践提供一些帮助。我更希望更多的学人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为石界提供更多的理论工具。《中国赏石美学》里面也列举了一些有趣的例子,大家在欣赏一方方美石的时候,把自己的理解与书中的文字作一个对比,也许能提高阅读者的鉴赏水平。

赏石的历史不可谓不悠久。但是,中国的先贤思想家有一个“毛病”,就是不把话讲清楚,缺少西方学者严谨的逻辑论述,这让我们摸不者头脑,歧义很多。

比如“瘦透漏皱”,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国赏石美学的根基究竟在哪里?以前我们搞不清楚。为什么搞不清楚?是我们用的工具不对。盗墓必须用洛阳铲,你开个挖土机过去肯定不成。由于我们没有现代美学这个工具,我们很难解读透彻古典赏石理论。于是,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瘦透漏皱”适合太湖石,不适合灵璧石,区分不出生活中的“瘦”与艺术上“瘦”的差别来,总之一个,理解不了古典赏石理论。

西方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说,不同的人,读的是不一样的春秋,同一本春秋,有人读出伦理,有人读出权谋,有人读出兵法,甚至还有人读出琼瑶。

《中国赏石美学》做了一个假设,就是假设赏石是大自然的作品,这个不算是假设,它假设的是把自然当成个艺术家,赏石不同的形成特征,就是赏石这个艺术品的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这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欣赏视野。要知道,正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才让艺术史变得丰富多彩。“整个艺术史,可以说是艺术表现形式探索、发展史,只有那些艺术价值高,同时艺术表现形式有创新的作品,才是开艺术先河的传世作品。(《中国赏石美学》第182页)”

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认识到,灵璧石不仅仅有纹路、珍珠和空洞,还有没有引起大家充分注意的沟壑、白筋、对接、伴生等,而那些用没有引起大家充分注意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出的美,理解后更让我们感到惊喜;而两种甚至多种艺术表现方式同时出现在一个石体上的石头,以前我们没有重视,现在看起来是神品。

看来,赏石不像石友认为的那么简单,你之所以认为简单是因为没有认识问题的全部;也不像美学家理解的那么简单,你之所以认为简单是因为你没有看到问题的内部。我希望更多的石友与学人一道参与进来,共同为建构中国赏石理论大厦添砖加瓦。李昌银先生的《中国赏石美学》是一个积极的探索,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

 

观象博物馆


观象博物馆、徐州开甲地产公司、法国百特葡萄酒集团是一个企业的三个部分。1996年,徐州开甲地产公司成立,在徐州及周边地区开发了很多地产项目。观象博物馆驻地观象艺术街就是其所开发的项目之一。2010年,百特葡萄酒集团在法国波尔多成立,集团拥有两家历史悠久的酒庄(目前是中资企业所有的级别最高的酒庄),和一个葡萄酒工厂(目前是中资企业境外独资所有的唯一葡萄酒工厂),是中国企业在法投资最大的企业之一。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是中国市场上进口葡萄酒十大品牌之一。观象博物馆筹备的时间较长,2018年开始开展工作。

 “观象”出自《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大概的意思是观察卦爻之象,用以测吉凶。

“象”在中国艺术语境中比较复杂。《韩非子·解老》中将“象”确立为“意想者”,介于“形”与“意”中间,按照主观性融入程度差异,区分为“物之象”、“意之象”、“象外之象”。“物之象”指可见的客观事物与现象;“意之象”是经过审美主体想象的艺术形象;“象外之象”时指有限艺术形象之外的意蕴。

不过,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象”理解为“现象”,以区别于康德提出的“本体”。“本体”是人类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我们能感知到的就是“现象”或“象”。

在《中国赏石美学》中,将赏石区分为具象、意象、抽象三大类别,到博物馆里来看石头,自然就是“观象”。

据“观象”发起人介绍,“观象”的未来工作规划主要以定期组织国内严谨的学术会议,资助有价值的赏石出版物出版,推动国内赏石基础理论的研究与传播;把观象艺术街打造成国内高端灵璧石交易中心,包括:寄卖交易平台、数家私人会所、实体拍卖公司等。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寿嘉华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寿嘉华
寿嘉华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
中国地层委员会主任
中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寿嘉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