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西湖梦寻》记载:“小蓬莱在雷峰塔右,宋内侍甘升园也。……今为黄贞父(黄汝亨字,黄易六世祖)先生读书之地,改名‘寓林’,………贞父先生为文章宗匠,门人数百人,一时知名士,无不出其门下者。”《钱塘县志》载,晋葛洪炼丹于此,故有此名。
名士潘庭筠在《钱塘黄君墓志铭》中道:“君(黄易)尝自绘《得碑十二图》,又取所藏唐宋旧拓,汉魏诸碑,双钩附跋,刊为一集,名《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寓林公旧筑室雷峰之东,额题‘小蓬莱阁’,用名此编,志不忘也。”“小蓬莱阁”为黄易庋藏金石碑拓之处,亦为终身使用的斋号,所著多用此命名。自用印中存有“小蓬莱”、“小蓬莱阁”多种。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等。乾嘉时期,金石学大兴,名家迭出,以钱大昕、翁方纲、孙星衍、王昶、黄易等人为其中翘楚,时称“金石五家”。黄易又工书画、精篆刻,后人将其列入“西泠八家”,与丁敬并称“丁黄”。乾隆四十二年(1777),黄易在京城结识翁方纲等人,他们以大学士翁方纲为中心,时常雅集,鉴赏讨论碑帖书画。黄易与翁方纲结下深厚友谊,信札往来,研讨金名碑刻二十余年不辍。这对黄易的学术成就及仕途影响极大。
乾隆四十二年(1777),翁方纲借黄易所藏石经三段拓本,摹勒于石,因效慕宋代金石家洪适,刻汉熹平石经于会稽蓬莱阁韵事,自题书室匾额曰“小蓬莱阁”。恰好此时黄易寄来书札云:“先少参读书南屏处名小蓬莱,欲构小阁”,两人斋号不谋而合,洵为奇事,故翁方纲题石经卷首曰:“蓬莱宿约”。黄易亦篆刻两枚同款式“小蓬莱阁”朱文印,与翁方纲分用。这就是翁方纲在《黄秋盦四十九岁像赞》中所谓“丁酉写像,初持石经。小蓬莱阁,覃溪(翁方纲号)共铭”的喻义。这两枚印鉴拓片,同藏于故宫博物院,今人亦可观展其原貌。其中黄易自用“小蓬莱阁”一印,后流入济宁碑帖收藏家庄缙度(字眉叔,号裴斋)之手,尝钤诸碑拓之上射利。这一印章,涉及黄易、翁方纲、庄缙度三个金石收藏家之手,故辩清此印异同流传,对于金石碑帖的鉴定,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