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岁月莽苍,造物者深藏其秘,以待有心人解读。中原腹地,汝州境内,紫云山峙立如屏,其山色奇绝,朝晖夕霭间,常有紫气氤氲盘绕,山体遂披云霞之色,名由是起。此山古称大苦、中灵,于《山海经》中隐约留痕,更被后世尊为女娲“抟土传人”与补天圣迹之地。华夏第一龙山之名,人类发祥之所,皆系于此,其山石,自然钟灵毓秀,承天地之精魄。(请欣赏八仙过海人物石)
《曹国舅》
《 何仙姑 》
细察紫云石身世,其源流直溯太古幽深。原为寒武纪汪洋中沉积的古老石灰岩,静卧于大地深处,在亿万年不息的地心熔炉里,承受着难以想象的高温与重压。近三亿载光阴流转,石髓中悄然蜕变,重结晶华,终成今日之沉积变质岩。其质坚如贞玉,莫氏硬度可达5.5至7,远胜寻常石灰岩之温软;密度亦在2.6至2.9 g/cm³之间,结构致密紧实,叩之清越,其声其质,竟令以“金声玉振”闻名的灵璧石亦需敛息。
《蓝采和》
《 张果老》
若论其形貌,则造化之奇,尽显淋漓。其主调为一种沉稳的灰,内敛而苍茫,仿佛沉淀了太多洪荒故事;其间又偶见深邃之红、玄奥之黑,如古卷上浓墨重彩之笔,于古朴中迸发大气磅礴。
《 铁拐李 》
《汉钟离 》
尤令人倾倒者,是其千姿百态的天然造型。山形景观之石,深谙古贤“瘦、漏、透、皱”四字真谛:
瘦者,峰峦清癯峻峭,如孤松立崖,有拔地擎天之势;
漏者,孔窍玲珑剔透,幽洞勾连,恍若别有洞天;
皱者,纹理层叠起伏,如沧海桑田凝固的波澜,深邃无尽;
透者,体态空灵多变,光影穿梭其间,引人窥探石魂之幽微。
《 韩湘子》
《吕洞宾》
至于人物、鸟兽诸般象形,更是妙趣横生。其形逼肖,其神宛然,或凝思,或欲动,姿态天然,气韵超绝。一石在手,恍见古贤风采,又似闻远古生灵低语,艺术之感染力沛然莫御,直令人屏息。
紫云奇石,实乃天地熔炉中炼就之瑰宝,是女娲补天遗落的神思,亦是远古海底凝固的吟唱。其质坚,诉说着地心熔铸的伟力;其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