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奖与否,则受评委们的理念、规则、头衔、眼界、水准、关系等综合因素的制约。
赏石,再固守原来的理念模式,将很难生存,如何突围这是个难题。
所以任何石展,不仅是在看石头的展示,也是在看人们包括评委在内各种角色的表演。
用“名利”二字去观察,便会明白其中一二,我也偶有去参展表演,但终究演技不行,还是本色出演最为省力。
我严重地以为,当下的任何艺术品整体形势均不乐观,石界的血压也是不正常的,极少数的精品爆出了高价也仅是放了一朵烟花 ,然后消失在暮色的夜空,并没有繁星的闪烁,只是流星孤单地划过。
赏石界的血压正常吗?血压机显示正紊乱,目前无确定的医疗方案。
各种石展的格式化宣传,观点大于事实、情绪大于真相,严重缺乏艺术品的横向视野,老子天下第一,在固化的系统中内卷,面目全非,难啊……
与此同时,不少探索性的石商,前沿性地放弃了后果不能确定的赶集,卸下了参展所需的成本,少了不能确定收入的担忧。
他们正追寻着半夜“网拍”的希望,幸好前面有着些许的微光。
而办展者则盘算着招商,参展费、摊位费、欢迎晚宴、嘉宾住宿、领导的出场、挂名的费用、展厅的租金及各种奖项的额度。当然,最好能找到个赞助商……
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谨慎地躺平,减少支出就是增加收入。这是上海名商——陆维三先生的名言。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谨慎地躺平,减少支出就是增加收入。
但遗憾的是解决问题的速度,赶不上产生问题的速度,这是经济转型时期的历史必然,不要被套路式的宣传所裹挟。
时间才是检验什么样的石头才能够传世,不是通过评比决定它能否传下去。
最后祈愿我热爱的石头界,无论怎么样请先省去那些糊里花哨的东西,省去那些前缀冗长的职务报道,形势一定会波浪形地前进,熬过去,不死就是赢,我亲爱的石友们。
最后请欣赏两幅老作品:
人、自然与动物和谐怎么这么难。
世界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战争与和平,2003年创作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