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乙巳,季秋之初,余随青岛崔周村会长及诸石友,远赴朝鲜半岛,赴中韩第八届国际赏石·寿石文化交流之约。此行由崔公运筹于先,石友戮力于中,韩方擘画于后,九月十九日,展于大田广域市锦山郡启幕,遂成一段文化佳话,余躬逢其盛,感怀良多,谨缀文言以记之。
展事之盛,在石亦在人。入锦山郡展馆,见中韩奇石罗列,或瘦透漏皱,具太湖之灵秀;或朴拙雄浑,含燕赵之沉雄。韩之寿石,多取山川本色,质坚而纹古,如老者皤然,藏岁月之痕;华之赏石,兼收南北之韵,或崚嶒如岱宗,或玲珑似江南,一石一景,皆藏造物之巧。
石友们或驻足品题,指石上云纹如流霞,议石中孔洞似洞天;或执手论道,谈相石之法,论养石之趣,语言虽异,然对石之爱、对美之赏,心意相通。
这方《骏马》奇石是崔周村会长的典藏,被评委评为金奖,由于名额有限他主动退出,把名额让给别人,高风亮节。
时有崔翁抚石而笑,以石相赠于韩方,虽物微,然跨海东来之谊,尽在一石之间。此则展事之核心,非独炫奇斗艳,实乃以石为媒,连两国之好,续文化之缘也。
展间游观,更添见闻之广。二十日,导览“三八线”,此乃南北分疆之界,界河汤汤,铁丝网纵横,望拜坛孤悬于野,风过处,似闻当年烽烟之息。诸人立于界边,观两岸草木同色,而人事殊途,不禁慨然:疆界可分土地,然文化之脉,岂容隔绝?
午后赴首尔星空图书馆,书塔凌霄,典籍充栋,架上芸香四溢,灯下读者默然,虽异国文字,然对知识之尊崇,与华夏“耕读传家”之训,何其相似!继而往中央国立博物馆,见大唐文物与高句丽遗存并列,明瓷与朝鲜青瓷相邻,更有华夏活字、朝鲜铜字陈列一室——细观其形,铜字之范,实仿华之活字;其文之韵,亦承汉之遗风。
余抚展柜玻璃,遥想昔年遣唐使负书而归,高丽僧携经而来,文化往来如江河行地,今日所见,皆其证也。深觉韩史之根在华。
廿一日访古,青瓦台内,闻“总统入狱”之谈,虽为逸闻,亦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