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时间:2020-09-26 来源:汇石融通 作者:梦渔 点击数:

沧海遗珍越万年
尘埋岁久蕴桑田
交融水火珍珠印
幻化鱼龙锦绣篇
岂畏剥蚀消骨瘦
堪承砥砺立身坚
东山溪谷千秋寂
璞璧重光耀无边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深藏于铜川高山峻谷之中的陈炉石,在地质学者的考证下,展现出了教科书一般,沧桑幻化的前世今生,远古的海洋,火山,生物遗存,沉积,变质,溶蚀,亿万年交互作用,形成了今天的收藏珍品。想来那些水火交融,山崩地裂的壮观图景,虽非亲历,却可以想见其形成难度与时间。因而,面对每块陈炉石,仿佛都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讲述着淬炼与沉淀的故事,令人心生敬畏,倍感珍惜。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

/

 
苍苍墨色老
款款汉风吟
欲作黑漆古
方疑铁剪金
千秋藏气脉
万壑纳胸襟
为有奇纹隽
文踪自可寻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直观而言,陈炉石兼具灵璧石的古拙造型,和太湖石的玲珑孔岫,又有独特的浮雕画面,充分展现了,古典赏石的风貌。特别是浅浮雕的图案,宛如汉画像石一般的深沉古朴,充满神秘的想象空间。黝黑与灰白的对比色,令人联想黑漆古的包浆感,又有金属工艺的华贵之美。可以说与类似石种相比,最具博古雅韵,与古董珍玩有着共同的视觉冲击力,置之文房案头,颇有一番钟鼎纹韵,清供之风。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

/

 
唐风汉韵世无伦
自有清音话本真
欲借苍苍窑火色
勾描垒垒墨中皴
西周钟鼎堪摹印
北宋溪山可问津
最喜云纹缠锦绣
大千写尽叹奇珍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行走在陕西厚重的黄土原上,闭了眼就是周秦汉唐,一片充满历史感的土地。而陈炉石的发现与应用,也可以追溯到汉唐之际,无论是用材还是制作乐器,都留下了古人审美的印痕。直至当代被重新发现,在陈炉古镇千年窑火的映衬之下,自有一番审美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的支撑,这也许是其迅速名扬天下的原因之一吧。有了文脉的底气,其审美就脱离了,那些简单初级的趣味,直接与三代鼎彝,宋元书画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其规整的器型也衬托了那些绚烂的纹理,使之化身为清供,位列文房,坐享博古雅韵。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

/

 
减地勾填若受刀
非循画理写纤毫
平添古韵珠联璧
更续文风云化涛
老墨攒石随水远
青丝张幕挂天高
若非逸笔神挥就
聚散盈虚未可操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在四大类陈炉石中,图文石最为令人钟爱(其他三类包括,造型石、色质石、化石)。浮雕浅深变化,图案绚丽多姿,如同天马行空的想象,包含抽象与具象的对比。既有汉风的粗犷和磅礴,又有雕饰的繁复与细腻。时而让人联想国画的大写意皴法,时而让人联想萨尔瓦多·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在背景与画面的衬托之下,展现出一幕幕山水画意,龙虎精神,可以乘物神游,放飞思绪,在画面中感怀天地万类,追寻道气。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

/

 
方圆承重器
洞岫养精神
珠玉藏拙巧
岩窟纳主宾
一窗满画意
半璧远俗尘
剥尽浊泥后
英华自可珍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陈炉石的造型常显规整,方圆变化几近器物珍玩,仿佛古代器物造型,内藏拙古,外盈绮丽。更有佛窟造型,内蕴诸相,幽深莫测。浮雕点缀,便有盈窗入画,尽入宋元山水,半璧浮纹,彰显战汉遗风。自身内蕴不凡,无畏浊泥尘埋,英华内敛,一朝褫尽浮华,则珍玩自现。
铜川陈炉石展前观想 图
        陈炉观想,博古大千,道气由生,欲辨忘言。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张建升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升
张建升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副主席
张建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