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藏家将赏石珍品称为“金不换”?
时间:2019-06-15 来源:石 界 作者:张双民 点击数:华夏奇石网(原洛阳市赏石协会网)转载:石头常被冠以“奇”字,那是对这方石头的肯定。观赏石,必定含有美意,含有韵味,含有意趣。好的观赏石就是美、韵、趣和谐共鸣的天然艺术品。石友们在采集、整理、展示、鉴赏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可谓“玩石”,玩的高境界就是鉴赏,所以观赏石鉴赏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超越人的动物性、凡俗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心灵的追求,是对美意和趣味的思索。
图纹变幻,异彩纷呈。观石最显眼醒目的特点,就是它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或斑斓,或艳丽,或古朴,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因而民间称之为“花石头”。石头的内容、花纹和形式也是丰富多彩。观赏石“其纹色之美妙,皆出于天然”,“兼人间之至色,备天地之神奇”。
如诗如画,包罗万象。观赏石品类繁多,有人物,有动物,有花草树木,有高山大海,有江河飞瀑,有小桥流水,还有朝霞夕阳。大到日月山川,小到昆虫蝼蚁,应有尽有。石友们称观赏石为“微缩的自然”,“虽一拳之大,而能蕴千岩之秀”。呼朋唤友把玩观赏,江海波涛,飞鸟虫鱼,湖山胜景,尽在眼前,不亦乐乎。
意蕴丰富,鬼斧神工。观赏石之上有美妙的色彩,有生动的形象,令人称奇叫绝。更为有趣的是,这些自然天成物却宛若人为,好像就是某位画家、雕塑家所为,乍看还颇具某位名家的风格和特点。例如泾阳县一石友在泾河采集到一块观赏石,青色石头上白色毛主席头像,乍看以为其是画家刘文西的作品。还有笔者收藏的昆仑七彩石,山水秋色,草原奔鹿,形象生动,呼之欲出,多数欣赏者都认为是人工激光打印的,殊不知此乃天公造物,“鬼斧”“神工”所为。
天工造物,不可再生。赏石的神奇还在于它互不相同,大自然塑造的观赏石是不能复制的,更不能克隆。万块石头万个样,经典的藏石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故而大大提高了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交换价值。看到具有稀缺价值的赏石藏品,石友们往往感叹,假如自己也能找到形、质、色、纹、韵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藏品,该有多好!遗憾的是,天然的精品藏石,往往就是世间唯一,天造奇珍,现在没有,今后也不可能会有。
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赏石活动的时候,其审美特征反映到我们的内心中,诱发我们的情感与思绪,赏石者再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美的理解,对趣味的体验外化到观赏石中去,以有情的眼光看待无情的石头,使自然天生的石头,成为了天人合一的“作品”。赏石者因此而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获得美的享受。
正是因为藏品注入了自己的灵感和思想,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具有个人更风格的艺术性创造,有些收藏家,喜欢将自己收藏的名石、珍品称为为“金不换”。黄金有价,石无价。从古至今,爱石人在解读喜欢的石头的价值时,往往注重的是从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去鉴赏、评判,因为黄金可以从商业价值方面进行精确、客观的量化,而对心爱的观赏石的价值衡量却需要再理性的基础上以感性的眼光去评估。
因为具有图纹变幻、包罗万象、意蕴丰富、不可再生等特点的珍品观赏石,同时也具有资源的稀缺性,其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就交换价值来讲,其价值并非商品价值这么单一,它更多的价值是由人文内涵与精神意义所赋予,其流通往往需要收藏双方从自身的经历、文化修养等方面感性地去交流、评估。从这方面来讲,观赏石收藏,往往也是“千金易得,一石难求”!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