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时间:2019-12-27 来源:石 记 作者:王占东 点击数: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中弘古典赏石艺术馆

学习百家观点,传播赏石文化正能量,增强我本人在灵璧石赏石文化方面的文化自信,与大家共勉。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一、实践中提炼的赏石文化当能续接天下第一石的文脉

查阅2010年至2014年,由陈民府和巩杰先生主编的《中国灵璧石文集》《中国灵璧石文化史记》《中国赏石文化文选》等文集以及近二十年60多位学者、百篇文论、百万字的灵璧石文化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者、推动者有:著名文化学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传承人孙淮滨先生,上海徐文强、杜海鸥、周易杉、俞莹、柳国兴、赵德奇、施刘章等先生,北京徐忠根先生,天津文甡先生,宿州张训彩、陈民府、马浩瀚、安涛等先生,徐州王晨和滁州周军先生等一大批灵璧石文化资深学者,他们格物致知,潜心研修,知行合一,薪火相传,对灵璧石文化的研究论述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研读学习60多位学者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灵璧石文化研究成果,尤以孙淮滨先生《文化灵璧》为标志,从90年代初至今30年的灵璧石文化的丰厚沉淀,充实了灵璧赏石文化基础理论,在续接文脉上有新的发展。

二、灵璧石文化的理论研究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6年8月4日,中国观赏石协会灵璧石专业委员会首选上海第一站,在上海中环国际酒店紫薇厅召开推进灵璧石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走出宿州,首站上海,因为上海在灵璧石收藏数量上是平原,但在灵璧石文化发掘传播上是高地;因为海派赏石尊崇灵璧石文化,灵璧石文化已成为海派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上海石界人士对灵璧石文化的发掘和传承作出的贡献,已在灵璧石文化史上留下厚重一笔。会议邀请上海石界代表人士徐文强、杜海鸥、柳国兴、秦明兴、俞莹、赵德奇、陈时洪、陆建新等出席会议。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上海座谈会对灵璧石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给于了一如既往的高度评价,并达成共识:灵璧石文化要走出圈内循环,要以大格局和品牌理念,拓展灵璧石文化比任何时代都具有的传承空间和潜在的主流收藏群体。

上海座谈会强调:灵璧石丰厚的文化和潜在的收藏升值空间,现有的审美标准已不能涵盖灵璧石博大精深的美学价值,需要以海纳百川的理念突破创新发展。杜海鸥先生在座谈会上坦言:我最喜欢的就是灵璧石。徐文强先生在发言中称:灵璧石是收藏界的一朵奇葩,将灵璧石玩透了,什么石种都能玩。徐文强引用吴冠中的那句名言:100个齐白石不如一个鲁迅。称誉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是一种文化沉淀,是灵璧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智慧。上海座谈会称道赵德奇先生为英石塑造形象代表屈原的文化传播方式,同时也期待上海石界人士为灵璧石塑造人格物化形象。上海座谈会提出:要以文化自信,将灵璧石独领风骚的美学价值、历史地位与组织机构的行为美学融合互动,构建与灵璧石美学价值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体现灵璧石品牌与形象的传播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2019年金秋时节,作为灵璧石产地的实力派收藏家马祥先生以宽怀和感恩之情,对改革开放之初,上海一批喜爱灵璧石,为灵璧石的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岀巨大贡献的赏石人表示深深地谢意!马祥致谢名单包括丁福民,徐文强、高新村、陈瑞枫、堵盘根、沈宏良、周峥嵘、杜海鸥、柳国兴、江鑫华、朱晓华等,并说明:排名按来渔沟的时间顺序。这不仅是马祥个人的感受,这种体悟代表了许许多多热爱灵璧石的石友的深情厚谊。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刚刚落幕的天津首届运河杯盆景赏石艺术展暨2020石非石海选北方赛区展,从形式到内容,别具一格,丰富多元,具有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内力,更重要的是,天津策展核心团队心有光芒。石非石大讲堂是一个亮点,俞莹先生作为主讲人之一,对文人赏石作了当代阐述:文人赏石的内核,不求形似,是一种心境,寓含有一种恬淡宁静,是一种不求名利、超越现实的生命存在和价值取向。这是值得我学习研究的。2014年9月,王晨先生与周军先生同时发表了《奇石的文人气质与文人的奇石情结》《灵璧石中的“文人石”》。王晨先生在迄今最系统的文人赏石论述中称:灵璧石的收藏与鉴赏具有道德、哲理与美学上的诸多奇石之外的社会与人文意蕴,这是诸多文人痴迷于赏石的文化精髓和奇石的精神与文化滋养所在。周军先生则着重提出灵璧石中的文人石,称数千年来,灵璧石得到了流传有序的文化认同,并首次不拘一格的提出:灵璧石中的文人赏石不能作简单的定义,并唯一以上海徐文强先生的灵璧石《气润千秋》为例:将那种卓而不群的文人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期望:俞莹先生在当代文人赏石的研究中,能够融合灵璧石文人赏石的理论,融合灵璧石文人赏石的特质:具有道德和精神层面的美学价值,契合古代文人士大夫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风骨气节和超凡脱俗的逸情。10月18日,受邀天津展会,适逢安排俞莹先生与我同一个房间,我与俞莹先生进行了坦诚的沟通和讨论。俞莹先生曾经对论坛主办方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即观象“10.13”研讨会的主题和理论研究,会让灵璧石界产生歧义和误解,乃至学术风险,文化自信更需要一种文化理性。我认为:俞莹先生是在具有清醒的意识和主办方设定的主题语境下,独立的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也正如秦文联先生以独立的、尊重对方阐述观点权利的学术态度,阐述和商榷与俞莹先生不同的学术观点一样:《如何看待“灵璧石排名”之就事论事与众专家共商榷》。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我很期待:俞莹先生站在文人赏石的精神层面上,与灵璧石同好包括“石二代”邵帅等灵璧人士,研究切磋灵璧石具有当代文人赏石特质,成为生命美学典范赏石的学术理论。在天津大讲堂上,文甡先生、储智广会长和郑宇先生的发言所具有的理论亮点,是因为心有光芒。郑宇先生“携手突围”的发言题目,让我不胜感慨:2016年8月上海座谈会上,安涛先生代表灵璧石专委会与俞莹先生等上海石界人士共同商议确定灵璧石文化理论研究主题:跨界、融合、突破。历经三年,时过境迁,但三年前上海座谈会确立的灵璧石理论研究主题则初心如初,与“论道天津”大讲堂主题殊途同归,如出一辙:携手如融合,突围则突破,同心同向,拥有同一份初心的心灵光芒。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赏石文化的理论研究,同样要讲政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心有光芒,才有远方。陈民府先生《中国灵璧石文化史记》序言中说到:“挟着历史的灵光,苦心潜修,考证商榷,与你同行,与你相随”。挟着历史的灵光,即心有光芒的学术初心,而不是怀着历史的阴晦。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9月30日,“问道天下”赏石艺术研讨会在宿州文创小镇召开,主持研讨会的陈民府先生开宗明义: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真正地促进赏石艺术的正向发展。与会人士各抒己见,围绕“各石种在当代赏石中的地位”、“正能量艺术赏石”、“艺术是服务老百姓的”、“赏石人具备的品质”、“正向赏石艺术的特征”等诸多话题展开讨论。毕力格、马浩瀚、张家夫、刘章松等资深学者在各自论述中鲜明提出:观赏石艺术是服务于老百姓、贴近于老百姓的;追寻文化艺术之根就是应该为人民群众服务,悦己的同时要悦及他人,这是赏石的初心;文化艺术的根在哪里?初心是什么:赏石人应该具备一身正气,应该传达正能量;赏石人应该永久保持谦卑好学的态度,传承赏石文化,不但是专业知识和赏石能力的传承,更是学习态度和做人道理的传承。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正向、正气、正能量、为人民群众服务。有学者在媒体提出:“讨论和带着情绪的争吵是不一样的,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因为我们根本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到观赏石的美,观赏石为什么美,我们玩石头的人的内心有多美”!同理,正向和逆向的理论研究也是不一样的,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理论研究的立意和导向,要从正向和初心出发,“方得”民心民生和正能量社会效益的“始终”。灵璧石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淮北大地和中国石界的审美心理、文化产业、精神载体、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三、灵璧石丰厚的文化内涵、千年历史沉淀和风向标美学价值,已经超越了“天下第一”的排序意义

灵璧石文化总是与上海有无法隔断的奇缘。1993年12月7日,孙淮滨先生正是在上海复兴公园上海市高级专家协会文学艺术委员会上的演讲中称:在历代石论专著中,灵璧石被推尊为观赏石之首。已九十高龄的孙淮滨先生在其灵璧石文化文集中,始终直言不讳称:灵璧奇绝天下独;灵璧奇绝天下无。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2009年,孙淮滨先生《文化灵璧》文集出版。

2015年12月,由徐文强、俞莹担纲编委会,裘伟明先生任主编的《海派赏石》杂志刊发上海“蓝红格”先生采写的报告文学《林泉高致,燕赵侠风~赵飞与他的灵璧石审美》。文中称:灵璧石的美学价值已被发掘二十多年,灵璧人石刻惊人之语:中国灵璧石,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敢与一切自然珍品媲美。拜读5000多字的对灵璧石审美价值和灵璧石藏家的上海表达,我对《海派赏石》杂志深鞠一躬。石刻是在灵璧县钟馗街上。钟馗为中国民间中能打鬼驱邪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灵璧自古以来成为钟馗画之乡,追溯灵璧钟馗画的历史,渊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上海石界人士首创灵璧石的风向标美学价值理论,值得我们敬重。2005年5月,上海赏石理论家梁志伟先生撰文称:灵璧石是藏石价值的风向标。2015年,梁志伟先生在《劳动报》文博版撰文称:灵璧石依然是奇石拍卖的风向标。

改革开放四十年,灵璧石依然不变的风向标价值。

梁志伟先生的“风向标价值理论”,在中国首次将灵璧石与唐诗宋词等同历史文化价值:“唐诗宋词是古老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最为灿烂辉煌的明珠,而中华文化的分支------赏石文化,也发源并流行于唐宋时期,灵璧石就被誉为物化的宋词:豪气深沉,或委婉细腻,风骚各领。如果诗词是言志、寄情、抒胸臆的载体,灵璧石就是怡情寄志的精神寄托物。两者虽不同层次,但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说,唐诗宋词与灵璧石文化,是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上的两朵奇葩”。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赏石界公认的,奇石市场是一级市场,奇石拍卖市场是二级市场,而灵璧石则是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

上海石界人士的风向标理论坚称:宋代流行的灵璧石,其名声犹如宋词。宋词是经久不衰,永远再版,是永远盈利的经典出版物。同样,已有千年赏石历史的灵璧石是古代赏石的经典,是风采依旧,魅力永恒,永远升值的经典名石。

“敢与世界上一切自然珍品媲美”的镌刻、钟灵毓秀,天划神镂的灵璧石石体美学(孙淮滨),与唐诗宋词等同的历史文化奇葩(上海梁志伟),已经远远超越了灵璧石“天下第一”的排序意义。灵璧石已经成为一个地域丰厚的文化沉淀和物化的精神文明,已成为灵璧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民族文化心理。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陈民府先生《中国赏石名家文集》序言中称:我们要有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雅量,当我们的胸怀如山谷般空朗的时候,眼前一定是清明的、快乐的;当我们的眼界跨越自我陶醉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定是更高的天空更远的道路。二十多年来,灵璧石的历史地位和美学价值的理论研究,灵璧人一直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敞开文化之门,见仁见智,不追求众口一词。

关于灵璧石的历史地位,我想引用“老王”在11月12日第二届巴黎和平论坛上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是其道路选择的源头活水,故事是历史的反映,逻辑是历史的抽象,故事胜于逻辑。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2016年1月18日,应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柳国兴先生特约,梁志伟先生在主流媒体撰文重振灵璧石的风向标价值,并作为杜海鸥始北山房新馆开业之文化贺礼:

 

重塑灵璧石的美学品质,

重打灵璧石的经典品牌,

重评灵璧石的经济价值,

重现灵璧石的历史风采,

------这将是赏石家应该承担的赏石文化使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顺。当前,我们要做好的是:跨界融合,携手前行,践行倡导和呼唤的:

 

重塑灵璧石的美学品质,

重打灵璧石的经典品牌,

重评灵璧石的经济价值,

重现灵璧石的历史风采。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作者简介:王占东,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席团副主席,中国观赏石协会灵璧石专委会主任,中弘古典赏石艺术馆馆长,灵璧石资深藏家。

灵璧赏石----永远的文化经典 组图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祁文石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祁文石
祁文石
洛阳市赏石协会会长
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祁文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