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

时间:2019-07-30 来源:华夏奇石网 作者:侯桂林 点击数:

近年来,在国内赏石界不断蔓延的追名逐利、利益输送、山头林立、占山为王,展会报道突出金钱至上等等看似红火热闹,实则乱象丛生的背景环境下,一家民间学术、收藏、展览与交流机构——徐州观象博物馆,近期举办的赏石文化系列活动,如缕缕春风,汩汩清流,吸引着业内同道者,以及跨界专家学者的特别关注并给予了热情地支持。馆里重要学术成果之一的《中国赏石美学》的隆重推出,更显得价值非凡而难能可贵。我们这样讲,并非捧场做戏,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看到了观象博物馆的办馆宗旨、活动内容等一系列活动指导思想的正确性,看到了赏石艺术审美无功利专业路线的合民情、合民心性。

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

观象博物馆“对接产生美”专题展展品

本届以“推进赏石基础理论建设”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深得吾心。我们相信,这是为石界再次拨乱反正、理论先行树立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人虽学识浅陋,但还是愿意老调重弹,尽一己之力支持论坛的召开,仅以《中国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供与会专家学者以作参考。

我所说的“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务或文化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即是构建赏石理论体系,必须有相关联系的八根支柱来支撑。这八根支柱分别是:

一、 赏石文化发展史研究

大家知道,凡文化,莫不以历史为渊源。人类文明是从远古旧石器时代开始的,因此石文化是人类的根祖文化。中华赏石文化虽是广义石文化的一个分支,但已有从孕育期、雏形期、定型期、强化期和转型期等几千年的光辉历史。为彰大国之气度,显礼乐之精微,扬华夏之精气,溯炎黄之正源,我们的赏石理论体系建设首先要构筑一部具有绝对权威性的以史为鉴的观赏石文化发展史。这部发展史是继承与弘扬中国观赏石文化理论框架最为重要的基础,是发展与创新观赏石文化的根本。因此,应集中人力、财力,搞好资料(史料)的收集和考证;进而在理论上做深入细致的、合规律性的研究以及体大思精的理论阐述,而不再是相互抄袭,以讹传讹的大杂烩。

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

观象博物馆“对接产生美”专题展展品

二、 赏石文化的文化学定位研究

从“文化即自然的人化”这一定义理解,狭义的赏石文化专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目前,在赏石理论界关于赏石文化的文化定位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有人将它定位为“把玩文化”、“休闲文化”、“娱乐文化”、“草根文化”、“大众文化”;也有人定位为“精英文化”、“主流文化”、 “边缘文化”。我本人也曾以“视觉文化”和“休闲与抒情相结合的审美文化”和“比德修身养性文化”,而近几年又定位为“多元互渗,异趣沟通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对立统一的形式美的审美文化”。总之,观赏石文化的文化界定仍然是个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看,它涉及文化学的理论性质。因此,希望大家下大力气共同来完成赏石文化学本身的、并能为人们共同接受的“文化定位”。(参见拙作《再谈赏石文化的文化定位》)

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

观象博物馆“对接产生美”专题展展品

三、 赏石美学研究

赏石审美理论和审美体验在赏石界已成热门话题。但是,由于“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亲历体验”,所以对观赏石的审美理论研究方面仍存在着“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类艺术美”和“形式美”以及“具象美”、“抽象美”、“意象美”等美学学科属性的不同观点。因此,为建立观赏石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避免“碎片”化,赏石美学研究仍是其框架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之一。

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

观象博物馆“对接产生美”专题展展品

四、 赏石艺术学研究

赏石是否是艺术欣赏?赏石艺术家能否利用自然石进行艺术创作?他们创作的作品能不能都称为艺术品?这些问题在赏石理论界虽然大多数人持肯定态度并达成广泛共识,但仍有一些理论家对什么是艺术的基本定义受“教条主义”束缚,仍坚持赏石“非艺术”,说什么“观赏石是天为的,不能进行人工创作” “观赏石作品非艺术品”等等观点。这些因循守旧的观点在赏石界仍能混淆视听。

笔者始终认为,是否承认赏石是美的艺术欣赏,是否承认经过艺术家创作的观赏石作品是艺术品,这直接关系到观赏石鉴赏、品评的基本原则和所谓鉴评标准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到赏石艺术未来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以古人、前人的“瘦皱漏透”或“形质色纹”这些传统赏石基本要素当作观赏石最高评判标准而裹足不前。因此,创立赏石艺术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什么是赏石艺术学?笔者认为,赏石艺术学是一门从自然文化和美学文化派生出来的学问和学科,是“物”与“道”的相互交融,是“人与自然相乘”(培根语),是“人加入自然,并解放自然”(梵高语),是“把人类生态变成直觉审美形式的创造”(余秋雨语),是“人化自然”的创造性学问,即赏石艺术家与天然奇石相拥相合的一门创造性的学问,也是一门制定观赏石鉴评标准、促进和提高中国赏石文化艺术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学问。(参见近作《赏石与创立赏石艺术学随想录》)

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

观象博物馆“对接产生美”专题展展品

五、 观赏石地质学研究

地质学是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它包含有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以及各类岩石生成的地质年代和其成分等诸多内容。

岩石种类、性质、年代的不同,决定了赏石的本质属性,同时对色彩、形状、纹理等特征的形成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说赏石理论体系的构成不能缺少地质科学,赏石地质学理论是我们形成科学赏石观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依托,也是赏石理论体系中最具基础性的理论支柱之一。

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

观象博物馆“对接产生美”专题展展品

六、 赏石市场学与产业链研究

当今的观赏石收藏与投资活动已不再是少数文人雅士的专利,从上世纪80年代始,已逐步形成为有千百万人参与的市场格局。各地石农、石商从石种的发现、开发、加工到投资经营石馆石店,奇石展销会、“奇石一条街”,奇石博物馆,乃至奇石拍卖业、信息业、物流业、鉴评队伍等等已形成这一行业的市场产业链。然而,如今的观赏石市场仍处于无序状态,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漫天喊价、金钱至上,破坏资源、夸大其词的信息传播等不良行为几乎难以管控。因此,观赏石市场学与产业链研究已成当务之急,是赏石理论体系框架不可或缺的又一支柱。

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

观象博物馆“对接产生美”专题展展品

七、“石魂木韵”与家居赏石文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讲话提出:一切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如何让观赏石更快地走进千家万户,即如何将休闲与审美,学石道悟石理、修身养性寓教于乐,美化、优化人民大众的家居环境,达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创造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时尚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观赏石文化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都还有许多问题急需去研究与探讨。而赏石艺术与木雕艺术是一对天然的姐妹。木头为石头安身立命的功能几乎无可替代。如石座、供案、几架等都离不开木雕艺术的配合。因此对石魂木韵的研究便是赏石理论体系的第七根支柱。

赏石文化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八点建议

观象博物馆“对接产生美”专题展展品

最后一点建议是完成上述研究任务可采取的方法:

1.充分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不分长幼,调动赏石界各种人才的特长,广泛参与;

2.充分利用赏石理论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认真梳理,归纳调整,文尽其用;

3.广泛吸收文化界、文学界、艺术界、教育界、地学界、企业界等各界有志于赏石理论研究的特殊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参与“体系”的建立;

4.有分工更要有合作,互为求证,群策群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相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赏石理论体系的完善建立这一宏伟目标,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斗胆妄言,我的建议在诸位老师面前也许是画蛇添足,权当一片赤子之心献给大家仅作参考,或供莞尔一笑罢了。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张建升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升
张建升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副主席
张建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