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时间:2020-03-28 来源:华夏奇石网 作者:郭玉镇 点击数:

编者按:昨日,本网站刊发了宁夏固原市郭玉镇老师的一篇美文《石韵》,反响比较强烈,大家普遍反映文章内涵丰富,知识面宽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人们总是愿意说不忘初心,那么赏石人的初心是什么呢?把玩、自娱自乐、锻炼身体,进而是修心养性,陶冶情操。如今,在中石协的引领下中华大地赏石文化及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石界需要下里巴人,也同样需要阳春白雪,需要赏石文化传承。我们石界有那么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著书立说推动和弘扬着赏石文化发展。郭玉镇老师的这一篇《石韵》,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文之细腻,沁人肺腑,情之真切,酣畅淋漓,石友们的喜爱一扫我们的顾虑。上篇我们配文发布了一组长江三峡画面石,今天,我们配文再发一组洛阳原汁原味的黄河石,以飨读者。我们还想借此机会向宁夏固原市郭玉镇老师表示感谢!谢谢您对本网站的抬爱、赐教。

《续接上期》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花如解语还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南宋·陆游《闲居自述》)。花若说话,平添事端。石不能言,却最可人。这可人之处,是沧桑岁月在石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痕迹。石本无语,只要你把它当作良师益友,那深邃的内涵和款款情思就会荡漾于心。石韵敦厚、笃实之品象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异曲同工之妙,似九故十亲之近,更显三江五湖之谊。不言竦敬,“解语”何益?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南宋·文天祥《扬子江》)韵在以石喻心,通俗恰切。诗中“南方”指南宋朝廷。诗中磁针石,即指南针。诗人爱国之心不变,犹如磁针石指南。“蛟龙虽困,不资凡鱼。”(明 王廷陈《矫志篇》)文天祥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坐牢三年,宁死不降。虽历经患难,但忠于南宋王朝之心不变。仗节死义,终在柴市从容就义,永留丹心照汗青。《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元·赵孟頫[fǔ]《赋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韵在小中见大。时赏石书画大家赵孟頫,曾与道士张秋泉真人善,倾倒于张所藏“水岱研山”石。一拳之石,能蕴含嵌空玲珑之奇巧,千峰万壑之巍峨,万里江河之气势。其千里一瞬、万壑一拳的艺术效果,令其惊叹不已:“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呼争摩娑。”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贪璧宝丧,爱石愚增。”(明·李俣(yǔ)《却璧铭》)“璧”,灵璧磬石也。爱石何以“愚増”?韵在“贪”与“丧”间。贪而丧“宝”,丧而“愚”增,爱又何益?《灵璧志略》记载,明代御史李俣,奉敕督储按灵璧,因念及“泗滨浮磬”之言,县主簿李琮随即以其价值连城的石磬为献。李俣取而扣之,其声清越,乃作而叹曰:“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今民其古之民乎。”乃却而还之,并写下《却璧铭》以名其节。随命县令初子芳将斯铭刻石置于县厅,以儆效尤。献璧碰壁,却璧获宝,五百年世事变迁,“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有石高仅尺,宛而巫山同。”(明·王世贞《题灵璧石》)韵在见微知著,有揆端推类石徙山移之妙处。仅尺之石,有山有水,也有平原山峰。类巫山缩微影,似五岳走泥丸,收天地万象于方寸间。宋《云林石谱》载:灵璧石“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嶙岩透空,其状妙有宛转之势,或多空塞……或状四时之景。”象通灵宝石,生机昂然,钟灵毓秀,意境深远。韵飞胸外,充塞宇内,其品位至高至尊。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石人守望在峰头,历尽风霜几千秋。”(明·赵敏)石人立于高山之巅,藏在深谷老林,有一种山骨峰魂之浩然正气,人生亦当如此。石人韵在一“守”,守因钟情,情寄一“望”,望在一“尽”,尽方能凌风霜千秋,可感涕零,无以言表。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溪上望穿石,欹悬如瓮子。石底望溪山,山山如镜里。”(明·袁宏道《咏穿心石》)。古襄阳正月二十一日,是特有的穿天节。《云林石谱》说:“襄州江水中多出穿心石,色青黑而小,中又小窍。土人每因春时向水中摸之,以卜子息。”或用薏苡草作丝、穿心石作珠,小孩戴于腕,消灾避邪。此石韵在空灵通透,“山山如镜里”,通而不阻,以贯子孙万代,能避三灾八难。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石钟天乳无穷饮,藓缀龙岩有翠鳞。”(明·赵敏《石丈钟乳》)。观自然钟乳山石,有翠藓堆蓝,浮光鳞鳞之美,犹饮“乳”之甘醇。韵在其“亲”,亲如母子,传达出诗人对钟乳石情有独钟的感慨。“天乳”一“饮”,无穷无尽,这里的“天”即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折射出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鬼斧何年巧弄丸,凿成拳石寄层峦。”(明·李楷《咏风动石》)韵在一个“巧”字,巧而“弄丸”,功在“鬼斧”。妙在一“寄”,寄峙层峦,“峙”在一巧。铜山风动石是铜陵十八景之一,以雄、奇、险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载入《中国百科全书》。方志载:“城东有一石如盘,上峙一石,高二丈许,半倚半重。”“人卧盘石,伸足踢之,即动,微风吹之,亦动。”故称“风动石”。明万历年间,参戎(正二品)李楷和水师提督程朝京约众位诗人墨客来铜山,县令设盛宴于石下,饮酒赏石,即景赋诗。李率先赋七律一首,程紧步其韵而和之,第三位正欲开口,天风忽来,风动石危危乎大有万钧砸顶之势,四座惊散,唯恐避之不及。酒方温,诗未吟,倒留下“石下难设宴,吟唱不过三”的佳话。风动石是一种自然奇观,看似摇摇欲坠,让人悬心吊胆,但绝不会跌落山崖。微风吹石万钧动,排山地震则无恙。无畏寇(倭寇)动,“文革”劫难,凛凛大节,依然立如故。明·文三俊吟《风壁挂霄》诗曰:“是石是星丽太空,非风搖石石搖风。”三俊之诗韵在“非”字,“非风摇石”“非石摇风”。妙哉,神哉,摇者谁?给读者以无限遐想空间。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明·袁中道《夜泉》)。“石冷霜欲结”,由视觉联想触觉。清幽的月色,一片冷光洒在石头上,由冷和清白的月色幻化出像是要凝作霜的想象,像是石头也有感知,单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觉,似有寒冬抱冰之嫌。虚写石冷,韵在虚实间。同时作者以鸟之感官错乱导致“忽鸣”,巧妙地运用通感艺术手法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气氛。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石峰面面滴空翠,春阴云气犹濛濛。”(清人赞玉玲珑)。韵在玲珑。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形似一枝朵云突兀的千年灵芝,高约四米,亭亭玉立,是园中瑰宝,也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漏瘦皱透”皆备之,而“透漏”更是冠盖全国,称誉海内外。石面凹凸不平,石上有近百个孔穴,若“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云气犹濛濛);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面面滴空翠)”,可谓万窍灵通之极,颇具奇趣。石韵风雅,质地细腻,俏丽精致,自古及今一直被赞赏为石中甲品。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吾生尤爱石,谓是取其坚。掇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沈钧儒《与石居》)韵在“其坚”。坚者,骨气轩昂,刚正不阿。 沈钧儒一生嗜石成癖,书斋曾名“与石居”。在“与石居”中,除却书柜,便是石柜石架,连窗台也摆满了石头。他一生尤爱石,方满其居,安然伴石眠。沈钧儒是前清进士,曾长期担任民主党派要职。他为著名的“七君子”之狱,但其爱国之心坚如磐石,不屈不挠,置个人安危于度外。郭沫若《水龙吟·奉题沈钧儒先生“与石居”》中发出了“轻灵可转,坚贞难移,良堪拜倒”之感叹。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万仞峰巅石,独尊我倨骄。忽而风雨过,方慕九天高。”(天圆《天工奇石·石语》)韵在“石品”。品唯倨骄,故身居万仞峰巅,不知天之高远,地之深厚。于是乎自高自大,骄横不恭,进而八荒六合唯我独尊,颇有虹蜺亘天不可一世之傲象。忽见天涯海角,风翻雨滚,云水茫茫,迷烟倚绕,千峰潜形,百林松涛,澜起波随。顿觉天高地迥,宇宙大无穷,方自惭形秽,生慕天之心。真可为“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韩愈《听颖师弹琴》)者“点赞”。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远古的记忆》

石无尽,韵无穷,灵犀于心,石韵生焉!

《石韵》——古今咏石韵探 (下)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名家往来-张建升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升
张建升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副主席
张建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