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时间:2020-11-25 来源:石 界 作者:温德坤 点击数: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视频:温德坤主讲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赏石?我认为文化赏石,就是以石头为载体、以人为主体,通过石头的表象和意蕴,以文人的、精神的视角,注入文化的内涵,使自然形成的石头具有文化附加值和文化生命力。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那么,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践行和助推文化赏石呢?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一、文化赏石需要提倡终身学习

赏石最先是从文人墨客开始的,自然就有“文化”的属性和意味。我们当代的鉴评标准是形、质、色、纹、韵,前四个要素是石头的自然属性,石友们大都能够理解,而最后一个“韵”,则是意韵、神韵,是通过石头的自然表象和人的主观认知所反映出来的。观赏石的形、质、色、纹这些外部特征,最终是围绕“韵”来感悟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魅力。所谓“韵”,就是赏石的“精、气、神”,同时还包括使自然奇石成为人文赏石的命题、配座、配饰,这是赏石的灵魂所在。在赏石中,自然和谐、给人以简约而不简单的视觉效果是韵;奇石与底座完美结合展现赏石魅力是韵;一个点明主题充满联想的命题是韵;给人鲜活、自然、合理、充满动感的感觉也是韵;给人清新、文静、舒畅、典雅印象的还是韵。一言以蔽之,韵就是赏石作品形、质、色、纹、命题、底座的综合考量。因此,一个人对赏石的解读和赏析,完全能够反映出你的文化底蕴。同是一方石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理解和表现,结果可能会相差悬殊、甚至是天壤之别。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赏石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其实质是拿自己的文化底蕴来取悦自己、取悦别人。没有文化底蕴作支撑的赏石活动是令人尴尬的。所以,我们在赏石过程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广,不但要了解诸多石种和产地,还要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地质地理、哲学美学、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等。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因为热爱,所以痴迷;因为痴迷,所以执著。方寸藏宇宙,大气存法理。自然中见奥妙,无心处有精巧。赏石,我们需要倡导终身学习的态度,不但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阅石无数,更要名师指路。只有日积月累、博学多才,才能厚积薄发、运用自如。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二、文化赏石需要在传承中弘扬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神秘神奇,包含甚广:远古神话传说、伏羲八卦、五行学说、图腾崇拜等等,其中对石头的崇拜,关系到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开启。从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等等,几乎无一不涉及到赏石文化。应该说,石头是世界的主宰。石头代表着天象——呈现出五彩云霞;石头代表着地支——充实着地脉,石头代表着岁月——涵养着人和。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的底蕴深厚与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不断融合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体系。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观赏石作为一种赏玩对象,作为一种真正意义的收藏,孕育于石器时代,起始于先秦、两汉,发展于魏晋、隋唐,成熟于宋元,昌盛于明清,转型于清末民初,复兴于当代。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北宋杜绾的《云林石谱》、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清代蒲松龄的《石谱》、清代李渔的《芥子园画谱》、当代的《中国石谱》等赏石专著,总结记载了不同石种的产地、特点,甚至画法,为爱石赏石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依据。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我们今天的赏石活动,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和浸润,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正是因为三千多年来的文脉相连、传承有序,也正是得益于创会会长寿嘉华领导的中国观赏石协会,对观赏石的命名、“六个一”赏石理念的确立、鉴评标准的国标化、非遗项目的申请成功,鉴评体系、价格评估体系的建立,《中国石谱》的出版发行等等,使我们今天赏石有据可依、有谱可查,实现了空前的赏石文化复兴与繁荣。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三、文化赏石需要营造氛围
纵观赏石历史,从古至今,每个朝代都有几个典型的代表人物,魏晋时期的陶渊明,汉代的张良,唐代的白居易、杜甫、李德裕、牛僧孺,宋代的宋徽宗、李煜、米芾、苏东坡,明清时期的曹雪芹、
蒲松龄,近代的许问石、沈钧儒、张大千、鲁迅等等。但凡爱石者,他们或怡情以开怀,或参禅以明理,或修身以养性,或托物以言志,给不能言语的石头,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晋代陶渊明的“醒石”、唐代白居易的《太湖石》、李德裕的《题奇石》、宋代米芾的《砚山铭》与画作《米芾拜石》、苏东坡的《壶中九华》、陆游的《题昆山石》、元代郑天佑的《得昆山石》、明代陆君弼的《…锦石见贻》、清代乾隆皇帝的《青莲朵》、郑板桥的《石峰》……正是他们的雅好与才华,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诗篇与画卷,使得赏石文化一脉相承,流传至今。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石来我未来,石在我不在。石头上亿年,人生难过百。赏石的至高境界,是人石合一、相融相通。爱石之人当以古人为师,贵德尚朴,重现自然趣味与优雅的文人情结,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只有文化才是不朽的,只有文化才能够流传千古。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我们赏石文化活动的举办者及推动者,都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文化赏石为导向,助推赏石文化事业在传承弘扬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 者 简 介
如何学习和传承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

温德坤,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席团副主席、观赏石产业研究专委会秘书长、造型石专委会常务副主任,辽宁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大连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大连弘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大连弘道文化会馆馆主,观赏石国家一级鉴评师、高级价格评估师,国石网《石界》特约撰稿人、《尚石》杂志特约编委。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寿嘉华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寿嘉华
寿嘉华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
中国地层委员会主任
中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寿嘉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