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我国发现最早的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大化石

时间:2013-01-17 来源:化石网 作者:王祺 点击数:

我国发现最早的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大化石

中国东北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最早的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大化石

(化石网/王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永和王祺在中国东北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最早的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大化石。

现存裸子植物麻黄属Ephedra L. (Joint fir) 雌球果的苞片要么是多彩、肉质的(麻黄组),要么是干的、翅状膜质的(Alatae组),或者是干的、革质的(Asarca组).这些多型性的苞片在麻黄属种子的长距离散布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足以说明这个类群为何能在欧亚大陆、北非、北美和南美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

<近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肉质苞片在这个属的性状演化中比膜质和革质苞片要更加原始.然而,我们对麻黄属肉质苞片的起源和化石记录却一无所知。

我们在这里描述了一种产自中国东北早白垩世义县组(距今约120—125 百万年)具肉质苞片的麻黄属球果大化石.这个球果具有三枚椭球形的种子,腋生在仅有的一轮肉质苞片中.每个种子具有一层薄薄的外盖被和一层内珠被(和珠心愈合),内珠被向上延伸穿出外盖被的开口,形成了一个细而直的珠孔管.这些特征组合显示出她与一个具有三胚珠球果的现生种-中间麻黄Ephedra intermedia最为相似,但是后者具有一轮顶生可育和下位的、多轮不育的肉质苞片以及厚厚的外盖被.因此,我们为这些球果化石建立了一个新种-肉果麻黄Ephedra carnosa Yang et Wang。

我们的发现为过去麻黄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大化石证据,表明麻黄属肉质苞片至少起源于早白垩世,不应晚于膜质和革质苞片的出现.该结果最近刚刚发表于国际著名综合性开放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上。

TAG 标签: 大化石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寿嘉华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寿嘉华
寿嘉华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
中国地层委员会主任
中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寿嘉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