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山,石头炼就的神话 图
时间:2016-12-11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吴毅梅 点击数:相传天堂有一位最美丽的仙子,名叫石头仙子。她光洁美丽,晶莹剔透,就是太善良,太正直,太倔强。由于受众仙妒忌,就私走凡尘,帮女娲修石补天,最后留在了人间,化作了空灵巨石。她美丽的双眸化作了天池,筋络化作玉溪,秀发化作了多彩的林海,气息化作了梦幻般的彩色云雾……
——题记
天池山的神话传说,永远那么迷人,悠远,就像一首诗,一个梦,一部厚重的天书,一曲绵长的老歌……
我曾十几次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天池山,日光下,月光下,细雨中,轻雾中,去看,去感,去遐想,去体验,那春的蓬勃,夏的峥嵘,秋的多彩,冬的悲鸣……逐渐地,我相信了,相信了那古老的传说,相信了天池山的生命和灵性,我将再次一寸寸去触摸她那锦缎般的肌肤,去欣赏她那五彩的秀发,去体验她那温暖磅礴的胸怀……
天池山其实只有一方整石,一方古老、厚重,涵盖方圆百里的巨石,就像一个巨大的盾牌,生生扣住了地下剧烈的岩浆,迫使这些汹涌的烈焰沉寂下来。这或许是女娲的手笔,或许是石头仙子的悲壮牺牲。总之,这里或许应该是地球上最坚固的地方,更是地球上最灵性的乐园。
从山麓向上,左边是千仞巨石,右边是百丈深渊。林海叠翠,百鸟互歌,溪流声声,山风徐徐。可就是不见流水,不见鸟影,一切都结络成一个美丽的谜团。
山行十几里,才见到几幢轻盈的建筑,而且还有一大汪清澈见底的山泉。泉水汩汩,彩鱼游弋,溅起团团水泡。泉水溢出潭外,在整块巨石结成的河底踯躅前行,或急或疏,如鸣佩环。沿着脚石蜿蜒而下,就钻进了森森蔽日的林海之下,大小生命从石缝挤出,古藤缠绕在秀木之上,野果点缀在绿叶之中,行人穿行于巨石之下,小溪徜徉在花草之丛,各种植物制成了彩色的天网,上山的行人恍然来自天外,不见其人,只闻其声。这里有二郎屠龙的传说,是一个刚性十足的所在,铮铮岩盾,外罩五彩征衣,厚重,大气,古老黑色的岩石浑然一体,饱经风霜的粗糙肌肤化作了博大的胸襟,呵护着这方灵秀山水。
一片幽篁,几棵秀木,凝造出恍如隔世的幽静。一条小溪在巨石结就的河床上一路轻歌,人称玉女溪。这里溪连着潭,潭连着溪,就像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宛如天籁之音,陶醉着游人去享受童话般的风景。
石头同样是玉女溪的荣耀,山茱萸,山韭菜,桦栎树,灌木榆,结结实实地生长在两岸巨石的岩缝中,溪谷中四季都荡漾着淡淡的香气。溪水缓缓急急,在巨石间蜿蜒匍匐,形成形态各异的大潭小瀑,几乎所有的名字都与石头有关,什么巨蟒吮吸,蟹瀑双蝶,翡翠池,泄玉喷珠,簪珥潭,千年神龟,巨蜥听涛,鱼耀锦鳞,梳妆台,等等名称,都是根据形态命名,见仁见智,各自体会吧!只是,只是玉女溪同样流淌在巨大石盾的表面,除了落叶、沙粒和灰尘之外,同样没有泥土。巨石,河床,石缝间的生命,和和睦睦,团团圆圆,同样神奇地在一块巨石上浑然天成。
溪水清凉彻骨,从巨石上剔下的碎石和栎木搭建的栈道,将游人引向更加奇异的景观:桦栎树生生在石缝间抗争了上千年,巨龙一样直指青天,谓之“上天龙”;脚下的飞瀑烟一样跌下百丈深潭,谓之“飞虹潭”;巨石被流水万年冲切,左右壁立,酣畅淋漓,取名“快意峡”……然后踅过藏兵洞,五柳滩,踏着激流上的脚石,钻过石缝里的木梯,两扇“天门”巍然眼前,带着无限的眷恋和梦幻般的想象,玉女溪迷人的倩影渐渐留在了身后。
通向天池的路就像接天连地的天梯,若隐若现地在云雾般的绿海中摇曳,飘渺得就像仙子身上的绸带。拾阶而上,左右都是无际的绿色,绿海掩着溪流愉快的歌声,似乎变成了天堂的呼唤。绿色的灌木中不时爆出火焰般的野花,石阶上不时窜出五彩的锦鸡,山风和着花香,冲淡遍身的汗味,在幸福的徜徉中,终于冲出了高茂的乔木,看到了灌木丛下裸露的岩石。刹那间,溪流从千仞的岩石上玉泄而下,声如雷鸣,林颤山抖,乍感天地浩浩,人生渺渺。我战战兢兢,惶惶恐恐,目睹了五级飞瀑,登上了“遇仙桥”,上仰下望,几条瀑布牵连成线,如银色的巨龙奔腾而下,气势磅礴,霸气冲天。既往天堂行,何惧路途险!一股无名的豪气涤荡了心灵的怯懦,索性裸着上体,仰天高歌,轻身健步,直插天池。
灌木的尽头又是乔木,森然遮天,沙石小路隐现其中,悠悠伴着河草的腥香,走出林海,天池便镜子一样镶嵌在彩色的山岭之间了。
据说这是温带地区唯一的天池,虽然大不过长白山的天池,高不过天山的“瑶池”,但长白山半年封冻,“瑶池”高寒不毛,唯独熊耳山的天池是一个彩色的童话世界:春天杜鹃漫山,彩霞满池;夏天万木争秀,翡翠流光;秋天黄栌似火,霜叶如虹;冬天瑞雪纷纷,光洁如镜。池底几百眼清泉汩汩喷珠,四周上千种植物涵养呵护,高山活水,生生不息,宛如石头仙子的热血清泪,滋养着这方灵秀碧波。
天池之美,不仅在清,不仅在净,更在于雅和秀。几百株珍贵的冷杉将天池的源头千般呵护,几十样花草在池水边竞相争艳,使天池显得高贵,高雅,落落脱俗;天然的花冠和四季的霓裳,又使她俊秀端庄。总之,不管春夏秋冬,无论淡妆浓抹,天池总是那么恰到好处,玉体天成。
天池山的极顶同样是浑然一体的巨大石盾,几百万年的风雨雷电,将巨大的石盾表面雕琢得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的巨石不仅营造了而且继续营造着栩栩如生的自然奇观。
一道巨大的裸露的花岗岩山梁构成了山巅巨石的主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角度会看出不同景观,而且更多的景观必将在游人的惊叹嘘唏中不断生成。
从观景台开始,首先看到的是“伟人卧像”,酷似毛泽东平卧的神态,凡是在毛泽东时代生活过的人,绝不会有第二个人怀疑,那个卧像就是——毛泽东。伟人像的上面有一块巨石,就像一只向天鸣叫的蟾蜍,同样形象神像,正寓了毛泽东青年的自居(《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与之相对的隐隐绿海中清晰地裸露出“公”“心”二字,每个字足有几千平方米大,是纯粹的花岗岩浑然天成,就是现代人们也难在几十里外的大山上,在嵯峨崎岖的千仞悬崖上成就二字,人们只能去想象,那只能是——天书。毛泽东一生或许只能由天去评,他充满想象的文学应用到中国的独立和建设,有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盲想,摧毁了不少生机勃勃的理想,但有一点很肯定,就是他痛恨腐败,追求大同,用“公心”结论还是最接近实际的评价。
走近“伟人”的同时,“他”身上的巨石也不时变换着形态:时而化作莲花,时而变成海螺,时而成了蘑菇,时而只是充满石瀑的一块巨石,巍巍地活搁在光滑无阻的山梁上,支点似乎只有桌面大小,中间的缝隙像线一样细,却几丈那么长,山间云雾不断从石缝喷涌而出,似乎巨石叮当有声,危如累卵,命若游丝。
三星峰是山巅秀美的石景之一,多个馒头一样的乳白色岩石从苍翠的绿海中突出出来,绿白相映,格外醒目。说是“三星”,其实光滑的山石要多得多,远远望去更像将要破壳的恐龙蛋,三个一堆,五个一窝,一直延伸到云山之巅,连片统称为“白蟒翻山”。
在天池山广场的后山有一顶莲花般的石冠,几乎每天都被轻雾缠绕着,她神秘、高贵,直插霄汉,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围供着,看上去就在头顶,可都说没人上去过。我约了四个人,决定夜探莲花峰。
太阳渐渐落山了,夕阳的余辉把遍山的原始杂树镀上了金色,山雀也开始了睡前的忙碌……我们踏着厚厚的落叶,拨开浓密的灌木和枝藤,在几乎垂直的山体上艰难地移动着。腐朽的老树在新发的枝条前显得弱不禁风,汗水和灰尘混合成奇怪的液体悄悄地渗进眼里和嘴里。我们都没说一句话,都在尽量地节省体力,期待着最后的登顶。
林木渐渐的稀少了,似乎还有一丝凉风。暮霭也开始围合过来,在林木的尽头矗着一扇几丈高的石崖,在崖壁的缝隙内是一丛丛挂着白花的韭菜和一些不知名的红花。
冰凉的山风突然大作,脚下的原始林木在冰冷的青雾中更加神秘。这里几乎没有行人的足迹,只偶尔在草丛的深处有挖药材的小坑,林中似乎还有野猪和香獐的踪迹,这些更增添了天池山的神秘。
我们谁也不曾动摇,都在尝试攀越石墙的路径,可总是到了离山顶将近一丈的距离时爬不上去。经过一番又一番努力,一个个都汗流浃背地瘫卧在石墙下。
崖顶的花香随着夜风灌进我们的口鼻,撩动着我们的心扉,山上究竟有多神秘,我们一定要揭开她的面纱。我绕着石壁想办法,从石壁的一侧可以到达更高的莲花峰,中间是一个较为平缓的鞍部,从那里一定可以爬上石墙,欣赏到山顶的无限风光了。我仔细地琢磨着,发现在山基的突出部位有一块风化的巨型花岗岩,它的石缝里结结实实地长着一棵小栎树,可以借助那棵栎树和粗糙的风化岩面爬上石壁,我越想越激动,估摸好距离之后,竟飞身越身边几丈深的峡谷,稳稳地落在了那块突出的岩角上,单手钳住那棵救人的小树,细小的花岗岩风化颗粒从脚下落入下去,惊起几只夜宿的大鸟……
我兴奋地呼喊着,刺激了那几个充满野性的伙伴,他们艳羡地看着我。一阵耳语之后,似乎在下着某种决心,最后竟一个接一个不顾一切地飞跃过来,神奇地会师在我的身旁,我们成功了,或许我们是第一批从这个角度跳过深谷的人。
短暂的休息,力竭声嘶的发泄,我们簇拥着,鼓励着,搀扶着,一口气登上了日思夜盼的莲花峰顶,无限的风光顿时呈现在眼前:巨大的乳白色石片,光滑平展;蓊蓊郁郁的灌木从石缝间蓬勃爆出;山韭菜连片花开,像霜,像雪;几大朵白色的野花在暮霭中显得雍容华贵。低头望去,广场的灯光就象点点萤火。夜幕已经垂下,清风抚面,林涛翻涌,令人惊悚的叫声在身边乌黑的林海中此起彼伏,仿佛大山开始说话,森林开始唱歌,巨石开始呐喊,无数的仙子飘然而至,一切的花草开始灵动,张扬出天池山无尽的灵性……
天池山的石景永远呈现出厚重、神奇,甚至唯一,不管是童话般的杏子沟,还是清静秀雅的玉女溪;不管不是梦幻绿海下的二郎沟,还是如镜似玉的高山天池;不管是石缝间的千年古树,还是清晰可辩巨石飞瀑……无景不生成在充满灵性的巨型石床上,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让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不能自已,随临景感发:野果满枝头,清泉石上流。绿屏蔽天日,人在雾中游。春日花叠翠,秋山织彩绸。巨石载灵气,涤烦又忘忧。
这里没有直插霄汉群峰争秀,这里没有旷古绝今的名人题刻,这里没有帝王将相的封禅朝觐,这里没有香火不绝的神庙道观,这里只有石头,只有神奇的石头,以及由灵石涵养的俊秀碧水和彩色林海。
天池山没有书,但她有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公心”天书;天池山没有庙,但她本身就是修石补天拯救苍生的永恒天碑;天池山没有名人的题刻留言,没有帝王的君临封禅,但这里埋葬有偏安荒丘的韩王茔冢,有王莽刘秀的悲壮战场,有豫西剿匪的动人故事……多少人的鲜血和悠远传说将天池山幻化成彩色的童话。
美丽的天池山,一本无字的书,一幅不墨的画,一首无弦的天籁之音,一方蕴含万物、生造万物的空灵宝石……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