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洛阳奇石文化综述

时间:2013-01-19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冯建中 点击数:

洛阳人藏石、品石之风源远流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河洛大地,不仅孕育了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赏石文化的发祥地。

河洛地区西有秦岭,东有虎牢,南有嵩山,北有王屋、太行,群山拱戴,六水并流,山川河流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美石。

传说,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新安县青要山上的五彩石就是女娲补天的遗物。

《竹书纪年》载“皇帝祭于洛水”,“沉壁于洛”;《尚书》载,“尧沉壁于洛”等。“壁”是一种玉质宝石。

一百多处仰韶文化遗址中,多数遗址都发现了“石饰品”,不仅有石珠、石环,还有玉饰、绿松石和穿孔水晶珠等。特别是在夏都二里头遗址中,出土大量玉质琮、钺、圭、玮等礼器和七基石馨等乐器及大量的石饰品,造型美观,做工精湛,可以看出当时娴熟的工艺。其中以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极为罕见,凸面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绿松石片粘镶排列成兽面纹,图案组合异常精巧。

在东周下都陵区金村(孟津县平乐镇)大墓中,也发现了大批石制文物。这些文物被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盗运国外,并写有一篇题为《在支那发现的一群稀世遗物》的文章。后来,日本梅原末治曾先后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的一些博物馆及日本的私人收藏者手里,收集到了部分照片和资料,并编成一本书,题名《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为洛阳古代石文化的创立和发展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古把奇石作为“图腾”、圣物,敬之畏之。而真正把奇石作为艺术品观赏的,是秦汉以后。东汉时期,皇家把名山秀水圈起来作为禁苑,专供皇家游猎。东汉上林苑,周围数百里,园林之大,前所未有。直到隋唐,皇家一直把这片土地作为禁苑。据王应鳞《玉海》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并模仿真山真水,建造人文景观。

魏晋时期,山水园林有了长足的发展。魏明帝、魏文帝、魏世宗等相继在芳林园中挖提案渊池、建九华台、作逢莱山。公元237年,魏明帝下令造景阳山,园内有仙山琼阁之美,有九谷八溪之胜,同时还采邙山及南山佳石,凿太行白、紫石英和五色大石堆于山上。山上还建坦娥峰、羲和岭、临危台等,飞阁相通,凌山跨谷,景色十分优美。      隋唐时期,园林艺术高度发展。洛阳园林达二千多处。如果说魏晋园林只是把奇石作为点缀,那么到了隋唐,水石已经抬高到重要位置。隋炀帝所建西苑,周290里,完全是以水石为主建造的苑囿。隋炀帝三下江南,大量采集佳木异石,堆积园内,作蓬莱、方丈、瀛洲诸山,山上置台、观、殿、阁。又在园内凿五湖,建16院,造园手法独具匠心。

隋唐园林所堆假山,所用奇石十分讲究,一是假山要仿名山,要有真山真水的自然美,同时,要入画境,要有诗情画意:二是要选好石、名石。唐宰相李德裕所凭泉山庄,“引泉水萦回穿凿,像巴峡、洞庭九派十二峰,迄于海门。”平泉庄所置花木奇石皆名山之珍木异石。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所列奇石不下百品,故平泉泉石之胜,甲于一时。

宋代是园林鼎盛时期。邵雍说:“天下名园重洛阳”。苏辙说,洛阳“贵家臣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于天下。”(见《洛阳李氏园林诗论》)。宋时洛阳为西京,王安石变法后,洛阳成了致仕官僚和文人名士荟萃之地。他们的住所均为园林。一亩之园,“上瞩青山,下听流水,奇花修竹,罗列左右。”董氏西园不仅在园中造假山,而且在堂中置芙蓉石,让流水从芙蓉石中涌出,即使是盛夏也格外清爽。难怪李格非说,这本是山林之景,却被搬到通都大邑中来了。

古代洛阳赏石的特点是水石盆供,或者叫奇石清供,也就是把园林移入几案,把园中奇石作为案头的观赏石。洛阳玩石的风气兴于上古,发展于汉魏,大盛于隋唐。武则天时,一官员,在洛水中获得一块白色如玉美石,上有数点鲜红色斑,就抱在怀中进宫献宝。

唐元宗时,宰相牛僧儒为了摆脱牛李之争引起的烦恼,上表请解除重藩职务,以检校司空为东都留守。他在洛阳归任里整治庄第,搜罗佳木奇石。此公在洛阳“东城置一第,南廓营一墅”,精葺宫宇,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牛公有许多朋友在南方作官,知道他喜欢石头,就到处为他采集奇石,四五年间,竟然奇石累累,摆满了东第南墅。他收藏的奇石有太湖石、礼星石、文斗极像石、狮子石、罗浮石、落雨石、罢工石、天竺石、盘石、梅花石等。除太湖石、盘石、狮子石等园林石之外,大多为清供石。这些奇石,如云、如人、如圭、如剑、如虬、如风、如鬼、如兽,千姿百态,有形有象,生动奇妙。牛僧孺把他们分成甲乙丙丁四品,每品在分上中下,然后在每块石头上都刻上“牛氏石”三个字。有一次他从平江太湖土人处得到一块太湖石,甚佳,异常珍爱,便请白居易去观赏。白居易看后赞曰:“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牛僧孺的政敌李德裕也因牛李之争异常烦恼。他在平泉庄上广布奇石以求自娱。李德裕所集奇石,有醒酒石、天台石、婆罗石、罢工石、巫峡石、琅杆石、鹿迹石、礼星石等。醒酒石尤为独特,置于水池之中,有林木自然之状。据说酒醉之人卧在上边,凉沁脾胃,酒气立散。礼星石纵广各一丈,长三尺余,上有纹理成呈北斗形状;狮子石高三尺,千洞百孔,万千石眼相通,整个石头如狮子形,首、尾、身、眼俱全。李德裕曾从山东邹县峄山得到一枚兖州石,此石洞府玲珑,岩窦峻峭,无斧凿痕,可供清玩。他将奇石置于室内,日日观赏,因作诗一首:“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对。沧海似熔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犹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白居易也是个石痴。他听说李德裕收藏了不少奇石,就经常到平泉山庄去赏石。他一生写了不少关于石头的诗,如《双石》、《莲石》、《太湖石》、《问支琴石》、《北窗竹石》等。他在《北窗竹石》中写到:“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有妻亦衰老,无子方孑独;莫掩夜窗扉,其渠相伴宿。”他把石头视为妻与子,与其做伴,共度晚年。白居易一生收集了很多奇石。唐大和九年(835年),有山客赠送白居易一块大盘石,转运至洛阳履道里宅内。此时正值盛夏,傍晚坐在上面,透心凉爽。白居易非常高兴,他让匠人立即刻铭于石上。白居易作过苏州刺史,他对太湖石尤甚喜爱。一次他在洞庭湖口,从伐石小吏处得到两片太湖石,双峰并秀,若夏云突兀,欣喜若狂,忙用船只经水路将奇石运至洛阳履道里,将此石名之为“涌云石”,并作诗以纪之。白居易不仅采石,而且借石、赠石。他在《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寄赠绝句》中云:“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亭中慰索居。每就玉山倾一酌,兴来如对醉尚书。”他在《莲石》中写道:“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连。”以石传情,以石交友,体现人石之间纯真的感情。

宋明两代,河洛奇石多已入谱。宋杜绾在《云林石谱》中编入河洛奇石甚多,其中有:淋滤石、平泉石、虢州石、洛河石、梨园石、白马石、絳州石、汝州石等。

洛阳既是赏石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赏石文化发展的中心。

TAG 标签: 洛阳 奇石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祁文石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祁文石
祁文石
洛阳市赏石协会会长
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祁文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