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凤眼石
时间:2012-09-18 来源: 作者:禹本愚 点击数:一
豫西有一座山,这座山隔开了方城县和叶县。两县的山上和河里都有一种奇怪的石头。这种石头,石上长有眼睛,自然生成,人称眼石,又叫凤眼石。尤其是方城的砚河,这种石头更多。
[特写:一块凤眼石,你看多漂亮,一圈青,一圈红,一圈黄,中间还有个黑眸子。
很多人都到河里找这种石头玩,来拣这种石头的有周围村上的人,县里的人,外县的人,还有外省的人,山东上海的人也来了。
[三五成群的人在砚河里拣石的画面。
[有人拣到一块,发出一阵惊叫,别人围上前看。
这条砚河不长,二十多里吧!拣的人多了,就出名了。可是一年又一年,神奇的凤眼石在砚河里也渐渐看不到了。
甲拣石者:“没了,半天才拾到一小块。”
记者:“他们呢?”
乙拣石者:“一块也没有拣到。”
记者:“这石头挺好看,有什么用处?”
甲:“拣这石头嘛,有的当奇石用,有的做砚台用,有的制茶盘用。”
记者:“哪里有现成藏品?能不能领我们去看看?”
二
记者来到一家奇石馆。
[各种凤眼石奇石的特写画面。
一乡村女孩指着说:
“这是块上等的凤眼石,一层又一层,圆圆的,圈儿圈儿很好看。”
“这是三星高照。”
“这上面有七个眼,叫七星北斗吧!”
“这是凤眼石的变种——象太阳的日晕吧!这一块像美丽的牡丹花。”奇石馆主人在讲解。
记者:“你是玩奇石的,全国其它地方有没有这种石头?”
奇石馆主人:“恐怕没有。全国其它地方没有见到过这种奇石。”
记者:“绝无仅有?”
“是这样。”
记者:“这就奇了。”
“物以稀为贵嘛!”主人挺自豪的。
三
在一个村庄。
记者看到农民们做的大大小小的凤眼石砚台,有的砚台上雕刻着龙凤图案,花卉图案等。石上有眼的地方格外突出醒目。
记者:“你们自己雕的吗?”
农民:“大都是自己雕的,也有请的外地的师傅。”
“卖到什么地方去?”
“多卖到南方,广州、深圳一带。”
“价格咋样?”
“砚上有石眼,价格不着边。很贵的。”
“不着边?”
四
来到方城县城一家颇有规模的砚厂。砚厂负责人领着参观。
记者:“砚上有眼,果真很珍贵吗?”
负责人:“这石眼嘛,一是奇,二是少,三是好看。”
[砚厂陈列室排放着大大小小样品,令人目不暇接。一位外地客手托着一件样品,为之感叹。
[特写:凤眼石茶盘。
[特写:凤眼石砚台。
负责人讲解:“这种砚台叫黄石砚,历史渊源很远,一直承传至今。赏石鉴赏家们对砚上有眼评价很高。说到歙砚,端砚时讲——砚上有眼,稀奇罕见。”往往有无石眼成了鉴别砚石的优劣条件之一。
记者:“看来石眼确为主贵。”
负责人:“端砚上有青色、白色的天然石眼,工匠们在制作中要雕出来。哪象我们黄石砚上的眼睛这么美妙!”
记者:“对,端砚上的石眼仅是青色、白色的。”
负责人:“端砚上的石眼称‘鹦鹉眼’、‘八哥眼’”,我们称‘凤眼’。”
记者:“有这么多说法?!”
负责人:“最上的为活眼,水灵灵的,其次是泪眼,再其次是死眼。”
正巧,有人送来了一块凤眼石,来找厂里雕砚雕茶盘。
一番精彩的对话。——讨价还价。
“老乡,我看你的雕工还不错,擅长啥哩?”
“人物一般,我擅长鸟虫花卉。”
“就来你的专长!雕个茶盘多少钱?”
“八百块!”
“咦,八百块能买一汽车红薯哩!”
“红薯吃着甜丝丝的,茶盘使着美滋滋的,不一样味儿!”
“五百块怎么样?”
“不怎么样!最低六百,不雕拉到倒!”
记者抓住机会问:“这料从哪里来的?不是说,河里拣不来凤眼石了吗?”
来人:“河里少了,山上有了新发现。”
记者:“山上新发现?”
来人:“是啊,山上发现了凤眼石,植树造林发现的,掀开石板,一层凤眼!现在,方城县和叶县的农民们都去挖、撬……”
记者:“走,看看去!”
五
砚河源头。
记者一行走进一个小村庄,家家户户院里都堆满从山上弄来的凤眼石。大家惊呼:“咦,这么多!”
[红色的砚石在阳光下闪着光泽,一片灿灿。
[特写:一片砚石上竟然有九个凤眼。
[无数片片红石头,无数凤眼,十分诱人。
有两个男人正抬着石片从村外回来,走进院里。
有一辆拖拉机正响着开来,缷下来石片。
村里村外一派繁忙的情景。
记者:“这里家家都有吗?”
农民:“大部分家里都有。”
记者:“也就是说这个村庄就是凤眼石的源头!”
农民:“宝贝堆成山呀!”
记者:“这凤眼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一位老汉懒洋洋的坐在墙角抽烟,慢悠悠的说:“说不清楚!不过祖上几辈都传着一个故事。”
记者:“什么故事?”
老汉:“这事早了,不由你不信。”
记者拉过椅子坐在老汉身边。
老汉吐了一口烟,眉飞色舞讲了起来:“从前,这山上有一个叫小凤的姑娘,养了一群美丽的凤凰,凤凰鸟在山上栖身,下河去孵蛋,上天去飞翔,引来了不少外地人观看。小凤姑娘长了一双大大的丹凤眼,像凤凰的眼睛一样好看,一位外地来的恶霸对小凤欲图不轨,小凤不从,恶霸就使人用一顶花轿吧小凤抢走了,谁知走到半路,天上飞来一群凤凰,围着轿子转。小凤跳上凤凰翅膀,又飞了回来。恶霸一怒之下,趁月黑头夜,放火烧了山。山烧焦了,小凤姑娘和凤凰都不见了踪影。从此山下的河里出了怪事,人们发现了不少卵石上都长着凤眼……”
记者听了说:“凡奇事都有奇说。”
一位干部说:“编瞎话哩!”
记者说:“凤眼是真实的,这些原料都卖到哪儿?”
“县城里,还有平顶山市、南阳市。他们雕一雕,再往远处全国各地去卖。”
“这毛石价钱啥样?”
“一开始,一车千把元,现在一车好的能卖万把元,甚至几万元,也有专挑好的,单个卖的。”
“你家卖了几车?”
“这个……嘿嘿……”农民不愿告诉别人。
记者拿起一块小的:“这块多少钱。”
农民:“几十块钱吧!”
“这一块呢?”
“这就贵了,没有二百块钱拿不下来。”
“好贵呦,一块毛料!”
“人家拿走,毛石就变成艺术品啦!奇石啦,砚台啦,还有喝工夫茶的茶具啦!”
“对对。”
“城里人追求高标准生活!美化家庭,凤眼石的价格也不停看涨。”
[一块块精美绝伦的奇石、观台、茶盘艺术品,从画面上掠过。
记者陷入深思:“这是一种资源呀!一种难得的资源!一种少有的资源!”
一位村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
记者:“请问这里的凤眼石可以随便开采吗?”
干部:“现在是小规模的自发的开采,马上就要纳入有序管理。”
记者:“对,应该管理。”
六
画外音:
“我们再一次来到这里,发现墙上张贴有标语。”
保护矿产资源!
爱护我们的家园!
禁止无证开采!
画外音:“凤眼石私开滥采的情况已得到制止。无序的破坏性开挖,是有害资源的。是的,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家珍,爱护我们的家园。”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