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时间:2014-01-30 来源:中观网 作者:浅草 点击数: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第四十三届北京“爱石日”——走进王府井赏石文化走进社区研讨会 1月20日在北京王府井世纪大厦举行。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高谊明、中国观赏石协会办公室主任仲天举,北京观赏石协会会长何宝宽,北京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鉴石杂志社主编李晓坤,北京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王春,北京观赏石副会长刘燕君、北京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兼外联部主任浅草、本届“爱石日”盟主、东城区社工联合会会长、原区人大副主任费文勇,东华门街道工委书记陈本宇,东华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之梅等2个东华门社区街道的代表,赏石玩家张源、李祖佑、康景海、姚绍先等5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经历了历史沧桑洗礼的王府井一直作为北京东城区东华门社区街道的标志地理位置,呈现出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碰撞交融的奇特景象,多年来,东华门社区街道一直致力于打造王府井“中国第一街”的经济文化地位,本次赏石文化走进王府井正是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创新之举。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随着北京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贾锡刚慷慨激昂的开场白,在与会石友的掌声中本届“爱石日”拉开了序幕。首先,由何保宽会长做开幕讲话:本届‘爱石日’又出现了不少新面孔,他们是东华门街道办事处和东城区社工联的朋友。本届‘爱石日’走进东城区社工委,走进东华门社区,是宣传和弘扬赏石文化的一项创举。而新面孔的出现,也是对我们北京观赏石协会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本届盟主费文勇从2004年就开始玩观赏石,对观赏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是他和咱们协会共同促成了本次赏石文化进社区主题系列活动。最后,春节临近,祝愿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传统佳节!”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本届盟主东城区社工联会长费文勇(借用的41届爱石日照片)致欢迎词并讲话,费文勇热烈了欢迎来到社工联社区公益讲堂的赏石协会的领导和石友。并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赏石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初衷和计划。他说:“今年经北京观赏石协会同意,东城区最初以东华门12个社区为试点,开启赏石文化进社区的专项系列活动,并逐步探索赏石文化大众普及机制,从而满足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要求。众所周知,赏石文化起源于先秦,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属于小众文化,是文人墨客的专利,像陶渊明与醉石,苏东坡与雪浪石……随着当今的收藏热潮,赏石文化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爱石、赏石、藏石已经蔚然成风。为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赏石观,广泛宣传赏石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赏石文化进社区是当下文化发展的市场需求。”

       说到动情处,费先生的实干风格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北京‘爱石日’是中国石界的一个名片,今天我们又赋予它一个新的内容,即赏石文化进社区,探索赏石文化普及机制。联系东城区及东华门社区的实际,我们考虑落实以下几个内容:一、为东华门十二社区订《北京观赏石》、《鉴石》杂志,方便社区了解相关信息;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赏石文化讲座;三、长期举办藏石精品展,并并根据讲座内容进行调整,方便百姓观赏;四、举办东华门地区石友联谊会,培养一批有文化素养的藏石爱好者;五、邀请石界专家、学者和业内知名人士对赏石文化进社区活动和大众普及机制的创建给予指导和帮助。赏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社区又是百姓接受文化宣传的大平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北京观赏石协会及在座各位赏石界专家学者能对东城区本次赏石文化进社区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谢谢各位,在此也给各位拜个早年!”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东华门街道副主任吴之梅为大家介绍了东城区和东华门社区街道的大体状况,东华门社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南部,地处首都北京中心区域。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东华门则是北京的城区中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这个地区。本次“爱石日”赏石文化走进社区活动,力争以欣赏石头之美,感受大自然物华天宝的同时,还要培养社区居民的赏石情趣,俗语说“居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我们努力将东华门社区,建成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又有现代的赏石文化,将社区在北京观赏石协会的帮助下打造一个和谐文雅的高档社区。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北京观赏石协会幅会长、北京红十字会秘书长介绍了她的玩石经历,由于工作关系,每一次出去救援,都会带回一块石头,不论大小,却都记录了她的出行经历。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北京资深玩家刘健介绍了他早期玩石经验和一些赏石理念。收藏不在多,一定要精致。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北京浅草介绍了各地奇石市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大家以石种收藏,收藏一个石种就收藏了一方朋友。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玛瑙玉雕设计师任军讲述自己的是如何从玩石头到将左旗玛瑙玉雕成惟妙动人手把件的过程,讲述了观赏石可玩可开发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赏石名家张源老先生谈到了赏石文化走进通州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观赏石已经由“旧时王谢堂前燕”变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张源老先生曾经向通县博物馆捐赠200多块石头,极大地丰富了通县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耄耋之年的老人仍风骨傲岸,气度不凡。他表示赏石不是孤芳自赏,观赏石来源于自然,就应该与大家共赏。同时提醒大家偏爱不能偏激,如此会阻碍观赏石事业发展。只要用心留心,就能发现好的石头,不一定去市场买。旅游时,散步时,都可以发现寻觅到好的石头。接着张源老先生拿出一块名为“千佛洞”的石头与大家分享,这是之前他去香山樱桃沟闲逛捡来的。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随后张原向本届盟主赠送了他亲笔书写一幅历史名句墨宝书法,支汉杰支老慷慨激昂的为大家朗诵,唤起了全场一篇掌声。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喜欢舞文弄墨的赏石名家姚绍先姚老向大家讲述了他的玩石经历,2004年赏石文化走进亚运村社区的事迹,社区为了支持赏石文化,特地给自己提供了两间奇石展览室,并且经常组织赏石活动,参加各种奇石展览。迄今为止,寒暑假期间累计接待中小学生参观七千余人次。精神矍铄的姚老说到高兴处,为大家献上马到成功马上发财的墨宝,并热情邀请大家有时间去他的夕阳红奇石馆参观。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随后,北京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鉴石杂志社主编李晓坤向大家介绍协会近期工作,他说:“首先感谢各位在这么冷的天气里依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爱石日’活动,‘爱石日’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固定的主题,所以每一次是新鲜的,有声有色的。赏石文化走进东华门,为赏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从北京中心开始向全国传播辐射,推动全国各地观赏石活动如火如荼的举行。2014年‘爱石日’的主要活动就是赏石文化走进东华门,前六个月每月都会在东华门举办观赏石知识讲座和普及。协会将在2月20号举行一个换届大会,同时将成立小品专业委员会、鉴评专业委员会、战国红委员会以及琥珀委员会。届时拍卖会将贯穿‘爱石日’活动的始终,每月也会评选出20方爱石。协会计划每年举办二到四次专场拍卖会。”最后,秘书长李晓坤希望北京协会及北京石友能在这次赏石文化进社区活动中,为推进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爱石日座谈会上,东华门社区街道的朋友们认真聆听了石友们的感慨发言,决定与石俱进,活动结束后仍意犹未尽的向石友们切磋着淘宝经验和赏石理念。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本届“爱是日”已经接近尾声,最后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高谊明做总结:“每一次‘爱石日’只要条件允许,我一定会来参加,因为每次活动都让我收获颇多,感受极深。在此,也代表中国观赏石协会和寿嘉华会长对北京观赏石协会为推动观赏石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深深一鞠躬。此外,本次活动的地点和内容都非常的好,文化强国,用文化来完成民族复兴已经成为时代的召唤,东华门独特的地理位置能为和谐社会的推动已经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辐射作用。本次活动东华门的领导们济济一堂,表现了社区领导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作为高雅文化的赏石文化门槛却很低,普通老百姓可以在赏石活动中发现和欣赏美的同时,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营造和谐社会提供有效途径。时间过得真快,感谢本届盟主及东华门社区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赏石文化进社区活动会越办越好!”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爱石日,走进社区,赏石文化的普及,这只是刚刚拉开序幕,北京观赏石协会计划在2014年重点打造社区文化、赏石文化普及,“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一方石头汇聚一方百姓”北京观赏石协会坚持不懈,力争推进“每一个家庭拥有一方美石”。今天爱石日,在欢乐喜悦中落下帷幕,爱石日活动,将在北京人的城市文化中拉开序幕。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坛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而【禁】,则更为人理解,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明王朝的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因此,明代的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紫禁城”。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北京紫禁城建造者是蒯祥和他的香山帮匠人。北京紫禁城是蒯祥及以蒯祥带领的香山帮匠人集体营造的。蒯祥充当了“鲁班”的角色,是总设计师。蒯祥是苏州香山渔帆村人。生于1398年,卒于1481年。香山是山名又是地名,今属苏州胥口镇。香山是“吴中第一峰”穹隆山的余脉。高仅120米,虽小,但地处幽雅,风光旖旎,颇具形胜。香山帮以木匠领衔,是一个集木匠、泥水匠、石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中全部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明永乐年间,蒯祥设计营造了北京故宫、天安门、午门和两宫。明正统年间,领导过重建三大殿、五府、六部衙署和御花园的建设。京城中文武诸司的营建,也大多数出于他手。他奠定了明清两代宫殿建筑的基础,所以明代故宫的鸟瞰图上,把蒯祥的像画在上面。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紫禁城宫殿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世上罕见的。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与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紫禁城位于北京都城正中,中轴线穿过皇城正中,也就是穿过紫禁城中三大殿、后三宫。紫禁城正门为正南面的午门,也被称为“五凤楼”。午门是宫城中最高的一座门,朝中大赦、献俘等重大仪式都在午门举行。其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现在均属东华门辖区。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全部宫殿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位于紫禁城的前部。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从建筑的功能来看,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内廷位于紫禁城的后部(北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帝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以及分布在内廷各处的四座御花园。宫城内还有禁军的值房和一些服务性建筑以及太监、宫女居住的矮小房屋、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在御路两侧建有朝房。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宫城北部的景山则是附属于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

天子脚下活跃的“赏石日” 组图

       了解了这些,你就应该知道东华门地区在北京人的心理位置,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开始启动并将赏石文化引入社区,这对中国的赏石文化走进社区、走进黎民百姓将是一个怎样的意义?在此,我们要在此感谢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感谢此次盟主费文勇先生,感谢北京观赏石协会为中国赏石文化所做的努力。这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张建军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军
张建军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收藏协会扑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张建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