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奇石创作 营造唯美意境 图
时间:2014-03-27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崔月 点击数:
愤怒的小鸟

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很欣赏万文雷(左)的奇石作品
在收藏奇石前,万文雷是个画画的。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的他,擅国画,兴致来时也画油画。武汉多家星级酒店都留有他的巨幅画作。2006年,一个偶然他接触到奇石,顿时被然的鬼斧神工折服。从此踏上了“石途”:寻奇石,创作奇石作品,举办奇石展,在业界气渐响。
铲摊失败
2006年,万文雷和同是学美术的妻子在徐东古玩城开了家画廊。当年国庆节,徐东古玩城举办奇石展,这是万文雷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奇石展,他被那些千奇百怪的石头彻底征服了:不经雕琢的自然之美,生动饱满的色泽,珠圆玉润的肌理材质,那是经过千百年岁月的冲刷洗礼而来。万文雷很激动,整个国庆节假期他干脆关了画廊门,拉着妻子天天泡在石展上,淘奇石,结交石友。“兴趣比赚钱更重要。”
武汉的奇石展结束后,万文雷就跟随一个石友去了中华古都广西柳州,那里正在举办奇石展,从全国各地涌来的奇石藏家及参展商蔚为壮观,让万文雷大开眼界。一时冲动,万文雷效仿同行的石友“铲”了一个摊。因为初入行不太懂,他铲的这个摊基本上都是卖剩的尾货,守了十几天也没卖出几件,人也弄得狼狈不堪。“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很落魄。”万文雷说,那堆货至今还堆在仓库里,算是初入行的一个教训。
乌江采石
这次铲摊让万文雷损失了几万元,虽然受到打击,但结交了全国各地很多石友,收藏心态变得理性多了。每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到全国各地寻奇石,交石友,被称作“石疯子”,彻底“陷进”了奇石圈。
2010年元旦,万文雷和妻子去贵州铜仁寻找乌江石,没想到一进山就遇上大雪,近7个小时的盘山公路全部结了冰,尽是弯道和陡坡,“真是惊心动魄,一路上我们目睹了8起车祸,眼睁睁看着一辆小车翻到山下去了。”谈起那次寻石之旅,夫妻俩至今还心有余悸。
艰辛的过程也带给他们无比惊喜。他们来到乌江石的产地——潮砥,夫妻俩在当地人的带领下驾着挖沙船去江上打捞石头。“乌江水碧绿碧绿的,清盈盈的,美极了。”奇石,美景,夫妻俩完全陶醉了。他们还走访当地一些资深的奇石藏家,从他们那里收了不少奇石。夫妻俩整整呆了半个月,收集了一卡车的奇石,兴高采烈地回到武汉。几年之后,当地因建水电站村子都迁居了,整个村庄都被江水淹没了。当年采集回来的奇石万文雷当宝贝般堆放在仓库里,舍不得出手。
捡漏“圣诞老人”
在这个圈子浸润久了,万文雷练就了一双好眼力。2011年,万文雷到石家庄参加奇石展,无意中看到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新疆戈壁玛瑙石。“起初它横着摆放,我拿在手上竖着一看,2秒钟内发现是个非常具象的圣诞老人,白袄子,红帽子,眉眼嘴巴都维妙维消。”万文雷内心狂喜。摊主开价200元,万文雷还到40元买下。“材质好,是宝石级的,色彩鲜艳,题材好,场景对,总之,一块好石头应该具备的要素它都有了。”2012年在东方马城的一次奇石拍卖中,有藏家出价70万元欲拍下这个“圣诞老人”,但万文雷没有出手。“我也只是暂时的保管者,希望有真正懂得它价值的人来继续保管。”这次捡漏让万文雷在石友圈里一时名气大振,经常有石友慕名找他鉴定、交流。关于捡漏,他跟石友们分享:奇石的魅力在于发现,如果你跟它有缘,懂得它,那它就是无价之宝,否则它就是一块石头,在时间里沉睡。
奇石创作不知不觉间,万文雷收藏的奇石达到了相当数量,开始进行创作。
“一件作品往往要几年时间才能成功。”谈起创作过程,万文雷说,那叫痛并快乐着。有时灵动突现,他就像疯子一样在工作室里将一堆堆石头反复摆放,组合,将形、意、境完美地结合。其作品《垂钓图》,选用的是内蒙古戈壁石,一个穿蓑衣戴蓑帽的渔翁独坐“渔船”上,身后还有一个渔篓,渔竿则用一个细竹子代替。背景有山有庙宇,虚实之间,意趣盎然。《愤怒的小鸟》是万文雷很喜欢的一个作品。一块纹理清淅的新疆戈壁石作底座,边缘处是一个造型简单而别致的枯枝,枝丫上立着一个红色的“小鸟”,“小鸟”是玛瑙石,鼻眼俱全,生灵活现。枝头是“小鸟”,树下是个鸣叫状态的“猫咪”。大量的留白,空灵的意境,动静之间让人不禁莞尔。万文雷说,把握好不同材料的位置比例,才能营造成唯美的意境,这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
传统题材《福禄寿》,民间故事《龟兔赛跑》,文人闲雅《荷塘清趣》万文雷的创作不拘形式,依石形随圆就方,或朴拙,或禅意,或唯美,或大气,意趣天成。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