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有一种石头闪亮登场 组图
时间:2014-05-29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李德伟 点击数:今天,就在观赏石文化持续发展,藏石人群激增,人们普遍感叹观赏石资源匮乏的时候,在中国观赏石之都——洛阳,却有一种石头闪亮登场:她石质细腻、色泽靓丽、内容丰富,市场成交活跃,价格屡创新高,被人们誉为:“最漂亮的石头”。——这就是洛阳荷花石、梅花石。为了使广大石友对其有进一步了解,笔者不惴浅陋,加以介绍,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石种成因和分布
洛阳荷花石、梅花石产于熊耳山系的栾川潭头——秋扒——狮子庙一线。大约在15亿年前的元古宙时期,地球的演变在晋、陕、豫三省交界形成了一个面积大约6万平方千米的三叉形的大裂谷。裂谷内火山口密布,火山喷发此起彼伏,形成了6千米厚度的火山岩。
火山喷发时,岩浆中包含了大量的气体,在地表流动和冷凝过程中,气体开始向岩浆熔岩流的上部移动,直至散发出去。没有散发的气体,会在岩石中保留并形成一个个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的孔洞。这些空洞在后期发生变质时,被其他矿物质填充,在岩体上便呈现出颜色不同于基岩的杏仁状斑体。由于充填物成分的不同,从而出现五彩斑斓的图案。
当填充物为含铁的钾长石或玛瑙时,图案为红色;填充物为绿帘石时为黄绿色;填充物为绿泥石时为深绿色;填充物为方解石或二氧化硅时则为白色。两个或数个杏仁状结构之间的节理与裂隙被充填后形成酷似枝干的石脉。
二、审美特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淘金热带来的矿山开采,和修筑公路凿开岩体,使这种美丽的石头得见天日。近年来市场对打磨石的认可,让这种石头走进了观赏石行列。这种以深褐色、黝黑色、墨绿色质地映衬下,呈现出的一幅幅水彩画般美艳的“荷塘月色”、“红梅闹春”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观之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以及唐诗宋词里描绘的荷花、梅花意境来。再加上人们赋予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及梅花“傲寒斗雪,无畏无惧”的品格,使之更受文人雅士的青睐。一经面世,便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其具有如下观赏特点:一是色泽美。洛阳荷花石、梅花石色泽十分丰富,艳丽华美,其色泽自然天成,可长期保管不褪不变。绿的翠绿,柔和可亲,高贵雍容充满生机,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红的鲜红,有大红、砖红、粉红、鸡血红等多种色泽,热情奔放,喜庆吉祥;黄的嫩黄耀眼,显得厚重靓丽,是富贵荣华的象征;白的洁白如玉,给人纯洁清雅、高贵圣洁的印象。二是石质美。其质地为火成安山岩,硬度较大,颗粒细小,打磨抛光后细密如玉,抚之如婴儿的肌肤,手感温润滑腻,令人怦然心动;三是反差大。在深色基底上呈现或白、或绿、或红或黄,或者五彩斑斓的图案,反差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一见难忘。四是构图丰富。她不仅能够形成婀娜多姿的花草树木,如傲雪的红梅、绿梅、黄梅,出泥不染的青莲,生机盎然的长青藤等,而且还能形成身着彩色服饰的古今人物、惟妙惟肖的动物,甚至颇具章法的文字,应有尽有,令人拍案称奇。
三、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采
随着去年河南省地质调查机构调研报告的出炉,《中华奇石》、《自然.赏石》等主流观赏石媒体的宣传助推,洛阳荷花石、梅花石走出深闺,骤然间热了起来,一枝独秀,犹如给低迷的石市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成为石市上难得一见的亮点。市场成交活跃,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中等以上档次的石头,由每方数百元跃升到数千元、上万元。
这种行情进一步刺激了该石种的开采,石农、石商纷纷出动,人工、机械一起上阵,洛阳、栾川、嵩县、洛宁等从事该石种开采加工的不下数十家,呈无序化开发状态。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开发对这种优秀石种无疑是一种破坏,令人忧虑。
荷花石、梅花石是上帝赐给洛阳人民的瑰宝,为保证能够可持续开采,希望产地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出台相应的制度、政策,规范开采行为,有规划、有秩序地保护性开发利用,使这种美丽的石头能够源源不断地投放市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 联系电话:15036751896)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