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石承载起巴林右旗“国石之都”梦
时间:2014-07-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宋治民 点击数:色彩斑斓的巴林石因产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而得名。这片神奇富饶的塞外草原蕴育了流光溢彩、绚丽多姿,被蒙古远祖成吉思汗誉为“天赐之石”的巴林石。“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素有“国石”之称的巴林石,与青田石、昌化石、寿山石并称中国四大彩石。其色彩之艳丽,品种之丰富,质地之细腻及限量开采的资源优势使巴林石隐隐凌驾于其它石类之上。
巴林石做为重要的玉器器物在历史上多有出现,辽文化时期契丹军政行使权已用印玺;1975年辽上京、汉城及周围出土了十八枚各种型制的印章,制印材料多为巴林石;蒙元时代流传至今的一些巴林石材质的石魁、石杯、石碗、石盅、扳指等文物,是内蒙古许多博物馆的珍藏。巴林右旗以巴林石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玉石文化传播为主的巴林石产业,现已成为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赤峰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文化产业之一。近30年来,赤峰市巴林右旗以文化思维谋划巴林石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打造文化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向世界亮出了“中国巴林石”的名片。
随着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高端唱响,巴林右旗人也开启了打造“国石之都”的石之梦。巴林右旗围绕建设“国石之都”的战略目标,遵循“以石为体、文化塑魂、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的发展方向,按照“抓龙头、树品牌、筑链条、育集群”的总体思路,有效发挥巴林石资源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巴林石文化内涵,树立特色化的巴林石文化品牌形象,提升巴林石文化产业层次,全方位构建集“开采加工、展示交易、文化旅游、配套服务”于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巴林石文化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巴林石特色文化旅游胜地、国石展示交易中心和国石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巴林石文化产业之都。
开放改革、创新引领。破除障碍,勇于实践,创新巴林石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开展丰富多彩的巴林石文化创意活动,探索巴林石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突出特色,差异发展。坚持差异化发展,突出巴林石特有文化内涵,找准巴林石自身优势与定位,科学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与其他同类地区形成错位发展、差异发展。
链式打造,集聚集群。延伸巴林石产业链条,构建开采、加工、销售、服务综合产业体系,将巴林石文化贯穿融入巴林石产业每个环节,加强巴林石及关联产业空间整合,形成巴林石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协同发展格局。
为了合理开发资源,促进巴林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共巴林右旗委、旗政府成立了以旗政府旗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巴林右旗促进巴林石产业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巴林石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促进巴林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而今,巴林右旗巴林石产业初步建立了涵盖“资源采掘、雕刻加工、产品销售、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产业体系,形成以“一矿、一城、一街、一园区”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巴林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与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齐名的四大国印石。目前,赤峰地区从事巴林石经营的商户有上千家,巴林石行业年营业额达50亿元。其中,巴林右旗有固定的巴林石经营门店140多个,固定摊位300多处,巴林石雕刻企业及巴林石手工作坊4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销售流通额超10亿元。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