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去神秘的面纱 古城邯郸觅石攻略
时间:2014-08-12 来源:邯郸奇石艺术协会 作者:唐健全 点击数:巍巍太行绵延千里,区域广阔,在亿万年漫长的地质构造中,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岩石品系,为各种奇石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古城邯郸,紧依太行山,因而有了丰富的石资源,也有了赏石者寻觅奇石的乐趣。但由于邯郸周边太行山石质地较粗,缺少变化,亮点不多,能成为上好的室内观赏石者十分稀少。倒是邯郸周边源自太行山河流的卵石中,常有一些独特的奇石发现。例如漳河的日月石、古陶石,洺河的雪浪石、柳叶石,大沙河的牡丹石、涡纹石,沁河紫山石等等,均为赏石者的至爱。
在邯郸奇石艺术协会有这么一群人,寻觅奇石成为他们业余生活中一大乐趣。多年来,他们拔山涉水,滋滋以求,乐此不疲,收获颇丰,不但发掘出一些独有的品系,有的奇石精品在省内外乃至全国多次获得大奖。在此对邯郸周边河流中有特色的石种做一简介,读者如有机会走到这些地段,小试身手,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漳河石
漳河发源于山西省,由清漳河、浊漳河汇流于涉县合漳村始称漳河。漳河奇石主要出自其上游合漳村、石梯、太仓,至磁县境域南羊城、观台及岳城水库下游河段。主要石种有日月石、古陶石、浪纹石、柳叶石、画面石等,其中日月石是漳河主要石种。
日月石沉积岩形成于距今约8亿年前后,在灰紫、紫红色细砂岩的卵石上,常有一个或多个圆形的图案出现,大如杯口,小如纽扣,色彩以黄、白居多。浅紫色的石体与黄白色太阳、月亮图案相映成辉,色彩清晰,对比鲜明。如日月的周围,再配置有相应的山川、河流地平线和云霞等衬陪物象,便形成一幅画面自然壮美的奇石精品了。目前太行漳河日月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赏识和收藏,有的已进入日本和韩国,可谓闻名遐迩。
漳河古陶石属河卵石中的造型石,因有石英砂岩和钙质灰岩两部分一体构成,两者岩性硬度不同,在河水长期的冲刷、磨蚀中,形成了凹凸状的浮雕效果和形态各异的古陶器状造型。漳河古陶石既有河卵石浑朴、流畅,又有造型石鲜明的雕塑感,色调和古陶的颜色相符,极具古陶韵致,十分耐人寻味,是漳河独有的石种。
洺河石
洺河分南洺河北洺河,是距邯郸最近的大河。南洺河发源于武安市列江乡山地,北洺河发源于武安市阳鄄乡山地。两河在武安清化乡汇合后称洺河。洺河奇石主要出自北洺河,京娘湖下游至紫山北侧安乐乡一带,主要石种有雪浪石、柳叶石、叠层石(又称豹纹石)、泥裂石等。
雪浪石,九百年前为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命名的一个太行石种。该石为富含暗色矿物的岩浆岩或碎屑岩,经区域变质成为片麻状构造,故称片麻岩,该岩类距今已有24亿年以上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在太行山地区广有分布,但符合奇石视觉要素的,当属产于邯郸、邢台、保定等地主要河流中的卵石。雪浪石中的画面石,黑底之上多白纹,如雪似浪,如云似水,对比分明,变化奇幻,内涵丰富,具有北方地域粗犷豪放的显著风格。
洺河柳叶石,又叫竹叶石,是海相沉积环境中,一些柳叶状砾石被钙质胶结物胶结,形成的岩石。洺河柳叶石在长期侵蚀磨圆中,形成了独特的带紫色氧化圈的柳叶状灰岩。漳河、洺河、沙河都可以捡到被大自然磨砺很好的柳叶石,以洺河为多,且图案色彩对比度好。水磨度、石型较好的柳叶石图案粗看好似雷同,其实每块石头画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情趣。
沙河石
邢台所辖的沙河是一条盛产卵石的季节河。沙河流域几乎覆盖邢台西南部,源头出自太行山深处多个属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峡谷群。沙河最大的特点是河面宽阔,卵石众多,从朱庄水库下游至 十里亭村二三十公里河段的卵石滩,最宽处有三四公里,厚达二十多米,是奇石爱好者涉足最多的地方。沙河流域上游以沉积岩为主,也有火成岩和变质岩,石种较为丰富,主要石种有牡丹石、涡纹石、模树石、雪浪石和绢云母石榴籽石等,其中牡丹石、涡纹石和绢云母石榴籽石为独有石种。
沙河牡丹石基岩为火成岩,在冷凝过程中,斜长石结晶出现聚集斑块,从而形成牡丹花状的岩石。图案形式呈圆斑、长块或雨滴状,对比清晰,反差较强,观赏效果好。牡丹石经过河水长期搬运冲刷被磨砺成浑圆卵石,由于基石与花瓣石质黑白对比分明,有强烈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也是沙河牡丹石区别于其它牡丹石的不同点。沙河牡丹石总体上讲属于较稀少石种,但只要在河滩转上一天总会有二三块,或是更多的收获。自然原石,配上木雕底座,置于案几,花开富贵,十分吉祥悦目。
沙河涡纹石,也叫线条石,是沙河卵石中的一个亮点。其沉积岩的纹理是在原岩纹理基础上改造形成新的浸染变化,形成网脉状纹理。在乳白色细砂岩面上,一条条紫色、浅紫色、纹线,蜿蜒流畅,明快洒脱,穿插环绕,交相律动,像大海波涛,如彩锦祥云,极富柔美的神韵。沙河涡纹石具有石质细腻、反差明显、线条精细、色彩亮丽的特点,明显有别于太行山其它区域的线纹石,为沙河中独有。涡纹石以沙河朱庄水库下游卵石最好,个体适中,磨砺适度,一般捡来冲洗干净就可以收藏了。
沁河紫山石
紫山石产于距邯郸西北部15公里的紫金山(也称紫山),是太行山余脉向东部平原延伸带的一座山峰,沁河从紫山发源,并从邯郸穿城而过。
凡游过邯郸古丛台的人都会看到,古丛台的南门有一镶墙石刻上书“紫气西来,滏水东渐”。相传过去在丛台上,每到雨过天晴的傍晚,便能看到西山上散射出的紫金光芒,与晚霞交相辉映,祥瑞漫天,是登临丛台的一大奇景。紫金山之名也由此而来。
紫山岩石形成于中生代,距今有2.3亿年的历史,因有的山石中含黄铁矿,致使一些石头的图案纹线镶上了金边,从而产生了奇异、华丽的独有效果。而地表含铁的岩石经氧化后成为紫色,雨过天晴时空气湿度很大,在夕阳的映射下山体便会产生紫金色的祥光。在沁河陶村下游至郭河村段河流中存有不少五彩卵石。这些产生于紫山的卵石,呈红、绿、黄、灰、黑的五彩图案,风格多样,色彩丰富,石质致密,细腻润泽,不失为一个难得的好石种。
邯郸周边的太行山脉其基岩多为震旦纪紫红色、灰紫色和黄白色细粒沉积砂岩,层理清晰分明。在上述几条较大的河流中,常会有十分生动的画面出现,山川河流、浪花云霞、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等等,形成一幅幅自然美妙,天成巧趣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匪夷所思,这也是自然奇石迷人之所在。由于近些年多数河流很少过水,加之挖沙取石,围堰造田,自然河滩越来越少,要捡到一块形、质、色、纹、韵都到位的好石,也真要很好的运气和耐心。
太行山奇石在历史上虽不乏名家赏玩,但囿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对其认知程度、开发力度、普及范围等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近些年赏石文化的普及和交通越来越便利,太行奇石开始揭去神秘的面纱,露出迷人的姿容,走出大山,走出峡谷,走进我们的生活。生成于北方的太行奇石虽不比南方石的细腻温润,鲜艳亮丽,但却自有一番质朴淳厚,粗犷大气,气韵生动的独特风格。而我们在欣赏太行奇石时所产生的那种,带有明显北方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粗犷与灵动、质朴与大气、亲切与自然的愉悦感受,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审美风格,具有一种持久迷人的魅力。这也或许是为什么许多人对太行奇石情有独钟,痴迷沉醉的原因吧。
作者系邯郸奇石艺术协会秘书长唐健全 联系方式:13131065575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