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时间:2014-11-21 来源:新安县观赏石协会 作者:赵玉珍 点击数:

人类的历史是从玩石头开始的。由古猿进化到类人猿,所做的第一件有革命意义的大事,就是打制石器。所以,史学家们对人类最早历史时期的划分,是以玩石头的水平衡量的,先后叫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人类社会从洪荒迈向文明,石头仍是不可或缺的进步要素:首先人们利用岩石的坚硬性和稳定性建筑房舍、城池、桥梁、关楼、宫殿,形成阶级社会的物质基础;其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出千姿百态的岩石形态,成为爱美的人类最早装扮自己的珍贵饰品,中华民族最崇尚的美玉,正是石头的一个品种。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当人类文化艺术经历了漫长的进步岁月,绘画、雕刻、书法、摄影等达到空前的艺术高度时,再回首历史,人们惊奇地发现人为的艺术行为,并没有超过自然本色的美。因此,有远见的艺术大师们提出了“师法自然”的口号,促使人们从大自然形成的千奇百怪的岩石中寻找华美的图案和神奇的造型,促使艺术水平的再提高。这就从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赏石文化的发展。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盛世收藏兴。今逢盛世,人们在追求真善美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赏石文化方兴未艾,赏石组织遍及全国,赏石刊物百花齐放,赏石活动丰富多彩,奇石精品琳琅满目,日益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新安县人究竟是从何时玩赏石头的,尽管还没有人专门考证过,但从史书记载,除了把石器作为生产工具之外,新安人把石头作为艺术品把玩,至少不晚于二千七百年前的东周。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据《山海经.中次三经》记载:位于新安青要山以西十里的傲岸之山,“其阳多tufu之玉,其阴多赭……常出美玉”;青要山“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tufu之玉。”;《山海经.中次六经》又载:“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少水出其阴而东流注入谷水”。南宋刻本注:此地世谓之慈涧,即现在的磁涧,这些地方都在新安境内。Tufu之玉、文石都是什么奇石,虽然现在还搞不清楚,但毫无疑问这就是当时人们把玩的观赏石。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此后,新安人在赏石、咏石方面的诗作不绝于耳:初唐四杰的骆宾王有赞美该县漏明石景的诗句:“石明如卦镜”、“悬崖万仞石崚嶒”;元代学者张仲寿《重兴新安洞真观碑记》对该县王乔洞奇石也有这样的描述:“岩洞中土石与他山迥别,状如钟乳、石膏,岂石髓流溢而成耶?”;明代诗人甘茹有感于王乔洞奇石之美,留下:“钟乳千年分石髓”的诗句。他们的赞美使王乔洞烂柯山石(俗称上水石)名噪千年。明清新安吕氏望族建有“斗园”,其应门之石玲珑神异,清代诗人有诗赞曰:“米癫丈石拜迎门。”意思是说如果让宋代痴迷奇石的米芾看到这迎门石,也定会叩头膜拜的。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新安赏石之风真正形成气候,当是在近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年代。1985年石寺镇供销社退休职工王天良,在赏玩盆景过程中,因经常外出寻找盆景桩材和为盆景搭配的石头,偶然发现黄河滩的卵石上有精美的图案,于是便开始挑拣一些美的拿回家里欣赏。王天良的做法引起了村民刘永顺和退伍军人龚德义两个人的好奇,1987年他俩也开始跟着王天良到黄河滩捡拾美石、欣赏把玩。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随着石头越捡越多,他们的院子里堆满了石头。如何让满院的石头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1988年刘永顺试探性地把石头带到洛阳牡丹花会上,在王城公园举办了一个小型地摊式新安黄河奇石展。这千姿百态、原汁原味的黄河石,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好奇和国内收藏界的关注。从此全国收藏界知道了新安有美丽的石头和几个热爱石头的玩石人。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1990年王天良、龚德义和刘永顺应中国收藏家协会的邀请,挑选数方黄河石,到上海参加国际名人名家奇石邀请展。美丽的黄河石在展会上刚一露面,便吸引了观众眼球,王天良带来的一方题名《丽日中天》的太阳石,以当时令人咂舌的1000元高价,被印度尼西亚收藏家购走,让新安奇石首次走出国门。   

河滩的石头也能卖钱!这一消息在下灯村引起极大震动,随即在全村掀起了捡石高潮,成群结队的农民加入捡石队伍,赏石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此捡石热潮下,龚德义、刘永顺因势利导,组织石友携带石头南下北上。频繁在全国的奇石展会上登台亮相,使新安的奇石在全国渐渐小有名气。随着在济南、泰安、抚顺、北京、银川、兰州、武汉等全国性奇石展会上屡屡斩获大奖,新安奇石名声大振。许多全国知名的收藏家和艺术家纷纷到下孤灯村购买石头,甚至还吸引了海内外赏石大家光临。奇石交易红红火火,逐渐在该村形成了零散的奇石市场。该村群众也因销售奇石逐渐富了起来。为引领奇石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村里石友自发成立了奇石协会,推举龚德义担任会长。

1997年在村里奇石协会的倡导和村双委的支持下,下灯村建成了奇石一条街,门面房面积达到3000多平米,有门面的奇石馆一度达到30多户,被外界誉为“奇石山庄”。每天到此购石的汽车络绎不绝,大量的奇石精品流向全国各地。与外地藏家交流的活跃也同时助推新安奇石赏玩水平的提高,逐渐由卖毛石、卖裸石向卖成品石过渡。于是,与奇石经营配套的石头整形、抛光、配座产业相继出现。受海派赏石的影响,配座水平也逐渐由仅能放稳石头的平板座向有艺术欣赏价值的雕花座过渡。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由于王天良、龚德义、刘永顺在奇石方面的贡献,洛阳市赏石协会吸收其三人为协会的常务理事,并将其成就收录入《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河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等专门报道了他们的事迹,龚德义还被评为中原民间艺术大师。

1998年8月拓文敬、张友仁编写了新安第一本石头画册《奇石山庄》,收录奇石照片300张。

1999年随着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库的截流,黄河石滩被水淹没,黄河奇石的资源出现了危机,再加上红火的奇石交易让精品大量流失,使奇石山庄精品石存量锐减,沉淀下来的多为大路货。奇石市场遂步入低谷期。如何保持新安奇石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龚德义等有识之士的重视。

2002年龚德义大胆投资120万元,征地4.5亩,建起了豫西地区首家私立黄河奇石博物馆—怡山苑。该馆建筑面积760平米,仿古设计、古色古香,成为新安旅游的一个亮点。石馆建成后,他开始从洛阳、渑池、孟津等地回购奇石精品陈列展览。面对奇石资源的减少,他开始四面出击,广交朋友,开发引进新的观赏石品种,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先后引进了太行山石、三峡石、长江石、偃师牡丹石、嵩县国画石、竹叶石、汝阳梅花玉、荷花石、南阳大理石、登封山水画石、历山梅花石、南阳黄蜡石、云南黄龙玉等,使新安观赏石品种日益丰富,奇石山庄在全国奇石界的人脉得以延续,新安县奇石市场得以复苏。

奇石收藏升温后,势头强劲。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赏石活动开始向全县普及。县直各委局行政部门领导、事业单位员工、文化艺术界人士、工矿企业老板等纷纷加入赏石队伍,赏石品种渐趋多样化,档次逐渐提高,由单纯画面石向象形石、宝玉石等多元化发展,并融入艺术品行列,县城开始出现高品位的私家奇石展馆。

2002年在龚德义的影响下,县人民医院医生、自由撰稿人李德伟开始接触奇石,除收藏奇石外,重点著文向外界介绍新安奇石。几年来先后在《宝藏》、《中华奇石》、《收藏》、《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北京的《鉴石》、兰州的《石友》、湖南的《石韵》、四川的《中国奇石》、河南的《石观》等石界主流媒体发表奇石理论文章30多篇;奇石鉴赏散文随笔60多篇,咏石诗歌100多首。使新安的赏石文化在全国保持了较高名气。

正是在这些赏石家们的引领下,新安赏石之风大盛,藏石之家如雨后春笋,家庭奇石展馆星罗棋布,玩石之风已进入“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的境界。

洛阳市新安赏石文化史概述之我见 组图

2011年4月,在河南牡丹文化艺术节举办的“首届中国.洛阳国际观赏石精品展”展会上,新安的奇石以“一石、一几、一诗、一字”的独特方式高调亮相,彰显了文化品位,成为展会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2012年5月30日在国土资源局的支持下,新安县观赏石协会正式成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于晓惠、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卫学仁、国际爱石协会理事长金秀卿出任名誉会长;原县政协副主席张化义当选为会长;杨建统、龚德义、邓娜娜、王保敏、陈拉锁、李德伟当选副会长。这标志着新安的石友有了自己的组织。张化义会长提出的兴建新安奇石文化博物馆、出版画册、创办杂志、打造中国观赏石之乡的宏伟构想,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在观赏石协会的组织协调下,新安的观赏石事业必将有一个大的跃进,新安的奇石文化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通讯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邮编471800  E-mail:ldw6208@126.com)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张建军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军
张建军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收藏协会扑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张建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