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与洛阳玩石人的一段奇石情缘 图
时间:2015-01-28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雷洛育 点击数:
第一次见到“阿拉法特”肖像这方神秘奇石是在十六年前的《洛阳日报》上。1998年8月14日《洛阳日报》星期刊刊登了一篇《阿拉法特的河洛奇石情缘》的文章,随文还附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当时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的场面,另一张是“阿拉法特”肖像的奇石。作者是李延青女士,文章详细讲述了一个贯穿洛阳城区的洛河里一块普通石头是如何让当时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与一个洛阳普通市民结下了一段奇石情缘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洛阳市退休干部——李东流先生。
李老先生祖籍是孟津县白鹤镇周口村人,曾担任孟津县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洛阳地区信访办副主任。1993年从洛阳市政府信访局退休。
李老先生很早就与奇石结了缘。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业余时间练练书法。退休以后有了更充裕的时间,经常到黄河和伊洛河里捡石头。那时玩石头的人还很少,每次去河滩都能捡到几块称心如意的石头。
1997年冬天的一天,李东流先生与老伴一同到正在修建的洛浦公园散步,忽然,眼前一块质地坚硬、色彩明朗的卵石引起了他的注意,紧走两步,扒去石头四周的泥土,用河水洗去上面的浮灰,很快石头上的纹理便清晰可见了。他把石头拿回家后,与老伴仔细端详起来,他越看越高兴,越看越喜欢。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这块石头上的图案很像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高高的额头、大大的鼻子、笑眯了的眼睛、浓黑的胡子,特别是戴在头上、具有阿拉伯传统风格的花格子头巾。他高兴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家人,“像,实在太像了。”大家看了以后都由衷地赞叹大自然与人类的神奇结合。
李老先生的一位老朋友在北京人民画报社工作,是研究阿拉伯语的专家。当他看到这块神奇石头的照片后,也充满了好奇。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李东流把石头的照片转赠给了当时巴勒斯坦驻华大使穆斯塔法·萨法里尼先生,大使高兴的接受了这份特殊的礼物,连声说:“好、好,像、像”,并称赞这是巴中友谊史上的一件大事。萨法里尼大使还将照片转给了阿拉法特本人,促成了前面所说的“巴勒斯坦总统与一个洛阳普通市民结下的奇石情缘”这段传奇佳话。
1998年7月的一天,李东流先生正在家里休息,忽然接到了市有关部门转来的由巴勒斯坦国向他和他的夫人发出的正式邀请电话,邀请他和夫人到北京与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会面,这次会面被作为阿拉法特总统访华的一项重要活动。7月13日,在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怀揣着用禄色稠缎裹了一层又一层的“宝贝”,带着奇石界朋友和亲人们的期望,踏上了神圣的旅程……。
在北京短暂的三天时间,是李东流夫妇一生最难忘的三天。
7月14日晚7时,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阿拉法特总统亲切接见了李东流夫妇。走过三道大门,进入一个大厅,李东流夫妇立刻看到了平时从报刊、电视里经常看到的那个熟悉身影。阿拉法特总统看到他们进来,立即从沙发上站起来向他们走过去,紧紧握住李东流先生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之后,又和他紧紧拥抱。当工作人员将石头摆好后,总统拉起李东流的手,走上前仔细观赏着石头,不时的用手在石头上指指点点,嘴里说着什么……。擅常书法的李东流现场为这次会面写下了“天赐吉祥”四个字,阿拉法特高兴地在上面签了名。
7月15日,萨法里尼大使邀请李东流夫妇到大使馆做客,大使转达了阿拉法特总统的谢意,还赠予他们象征阿拉伯传统标志的方格子头巾以及精制的巴勒斯坦国版图等。
一块奇石,引出了一段连接中国和巴勒斯坦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传奇故事。也给奇石界增添了一段美丽的佳话。我衷心地祝愿中、巴友谊长存,祝愿李东流老先生健康长寿!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