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奇石收藏:疯狂背后的真相 组图

时间:2015-03-15 来源:山东收藏网 作者:争鸣 点击数:

奇石收藏:疯狂背后的真相 组图

  太湖石最近频现报端,10年涨20倍,行情疯狂,成为观赏石收藏市场的一大亮点。走访各地古玩市场发现,石头品种繁多,但包括太湖石在内的观赏石精品却并不多见。不少行家质疑,古董、书画都没热,观赏石怎么可能被热炒。四大名石虽价格确实水涨船高,圈内“以画换石”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观赏石价值“因石而异”,还是应小心谨慎的选购。

  “以画换石”迹象疑炒作

  四大名石演绎疯狂的现象:价格暴涨、价格体系混乱、市场鱼目混珠。不少商家把一些石头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却可能是未曾闻其名的品种。有的则胡乱开价,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有的口才了得,把一块石头讲成山水、人物、花鸟,其实都是自己想象的。有的地方挖到了新的石种,便倾其人力用尽办法炒作。因为一旦炒起来,就等于“遍地是黄金”。

  当然推高奇石市场的不仅仅是中国收藏者。国外收藏者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且多喜欢古代的观赏石。对于画家而言,拿一幅作品换一块石头是稀疏平常的事,但有的画家一幅画的市场价格就是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是否意味着石头也值这个价格?到底是谁赚了?一位岭南的大名家曾说:“画一幅画不过1个小时,奇石的形成却是上亿年,所以自己用画换石是“赚”了。”

  奇石鉴藏:知识背景和有名人款

  这几年观赏石市场变化很大,最受欢迎的观赏石有两种,一种是有一定年头的,作为文人文房器物之用的用品,有的带有明代款或带诗、带文,随着人们对文房这一类别的理解和加深,这种观赏石的价值和价格也得到体现。另一种是年代不一定久远、但造型漂亮的园林摆设物,因为人们对生活要求的提高,具有装饰、实用效果的观赏石自然行情广阔。相关人士认为,后者市场推动力更大,但两者都是未来很好的投资和收藏对象。

奇石收藏:疯狂背后的真相 组图

  至于观赏石的收藏门槛,业内人士表示,难度比收藏古董低多了,因观赏石的作假很容易辨认。但收藏观赏石也并非易事,收藏者不但需要了解石头本身的性质、产地等基础的、实在的知识,还要从思想层面去了解石头之美,比如重新理解和体会古人对观赏石的评价标准,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另外,鉴别有名人款的观赏石难度也不小。

  观赏石的投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头本身的天然属性,不少商人便对观赏石“下手”,如在太湖石上钻孔,以迎合收藏者追求“透”的心态,甚至有的还用其他石头、水泥等材料“合成”高价观赏石。虽不能否定所有有人工痕迹的观赏石,但观赏石的价值不应仅取决于是否为天然的石头,还应该取决于石头上是否附着文化价值,及时代对其是否有深刻的理解。

  奇石收藏未现“炒作潮”

  近10年来,逐渐获市场认可的奇石包括大化石、来宾石、戈壁石、台山玉、黄龙玉等,阳春黄蜡石则因石英太重,越把玩越黑,价格一直无法提高。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来自外国的“新面孔”,如印尼的“类田黄”,马达加斯加玛瑙等。

奇石收藏:疯狂背后的真相 组图

  石头看起来很复杂,又很简单。有的便宜到几元,有的又贵到上亿元。石头收藏队伍大,玩法五花八门,也令这个门类“常玩常有”。石头有不同的玩法,一种是玩“自然的艺术品”——观赏石,审美标准是“皱、漏、瘦、透”等“古法”,另一种是玩石头的材质、工艺,如黄龙玉等。无人工雕琢的观赏石数量少,独一无二,难以炒作,经过人工加工的则只是工艺品,不能否认奇石收藏领域确实一直存在炒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炒作,结果都能“水落石出”,炒不起来的,则默默地在主流市场中消失了,最终只有个别好的品种,才能获业内认可,在奇石收藏中占有一席之地。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祁文石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祁文石
祁文石
洛阳市赏石协会会长
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祁文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