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黄河石是这样形成的
时间:2015-04-28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祁文石 点击数:受地质结构、地貌、气候等多个因素影响
黄河流域各省区的赏石界对什么是黄河石各有不同的解释,赏石界的理论专家们对黄河石给出了权威的定义。从广义上讲,自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到黄河入海口,绵延数千公里,沿黄河两岸山峰、沟壑的大量石块被入黄的河流挟带,这些石块进入黄河后,又经过浊浪的搬运冲刷而形成的奇石,统称为黄河石。
其中,流经青海段的称河源石;流经甘肃、宁夏段的称兰州石;流经内蒙古段的称清水石;流经河南段的称河洛石。另外,因河南段系黄河文化的中心地段,河洛石又称黄河石或洛阳黄河石。在以上各种黄河石中,以兰州段和洛阳段产的为佳。
黄河石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观赏价值颇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当下的重要观赏石种。洛阳黄河石是黄河石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华夏奇石苑中一朵耀眼的奇葩,色调沉稳古雅,内蕴雄浑大气。
那么,洛阳的黄河石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认为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包括复杂的地质结构、独特的地理地貌、气候以及三门古湖的变迁等。
地质结构的影响
在远古时期,洛阳区域内地质年代复杂。在地球岩石圈不停的运动之下,大约17亿年前,洛阳区域内地质隆起且持续抬升,形成中国范围内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块古陆地。
此后,随华北地区不断变迁,形成的古陆地受到海水的浸泡,大量的石英砂层沉积下去,大量的生物遗体在沉降区堆积起来。后来又因地壳变动,在成岩作用过程中,这些沉积的石英砂层固结起来,经过高温高压,而形成了石英砂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沉积岩。洛阳黄河石主要由原岩、沉积岩构成,也有一些火成岩、变质岩等。
地貌的影响
黄河在陕西与渭河交汇后,急转为东西方向,向东流经三门峡、渑池,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构成较长的晋豫峡谷。
流经洛阳新安北部时,地貌条件突变,山势陡峻,河谷狭长,河道迂回曲折,黄河以较大的落差流出小浪底狭口后直奔孟津县境。因此,该河段聚集有中游各山川流入黄河的多种卵石,这些卵石多为黄褐色,古朴典雅。
黄河出小浪底后,由中游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河床变宽、水流变缓,这种特定的河流段位属性为奇石快速堆积提供了场地,大量的石头都沉积于此。在新安、孟津区域内形成的峪里、官家、坡头、河清、王庄、西霞院、白鹤及铁谢等28个平滩和漫滩,成为堆积奇石的最佳天然场地。
三门古湖演变的影响
古黄河原本是一条内陆河,其东端止于浩瀚的三门古湖,因为东面的中条山阻挡着她通向大海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的不断变化,当上游的来水大量流入三门古湖使其水位升高,超过三门地垒的高度时,湖水则向东漫流,并不断下切,最终切穿中条山三门地垒,形成三门峡谷,这样,就使古黄河与中条山东侧河水连接起来,全线贯通,诞生了黄河。
三门古湖的演变对洛阳黄河石的形成影响巨大,黄河挟汾河、渭河流域及晋豫峡谷两岸滚落河中的奇石浩浩荡荡地向东奔流,冲出小浪底进入华北平原,扩充了洛阳黄河石家族的成员,并为滚动、研磨、搬迁奇石提供了充足的水能动力资源。
气候的影响
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变化大,且多暴雨,易形成山洪,从而为冲刷石头提供了充足的水力资源。山洪裹挟山中岩石冲入河中,漫长的岩石峡谷是滚石研磨抛光的动力车间,河流相伴泥沙是成就天然奇石艺术的刻刀,流经距离是奇石形成的必然保证。
黄河北岸的垣曲地处山西最南端,境内山峰连绵,沟壑纵横,丰沛的雨水使各支流把山西历山的奇石运入黄河,丰富了洛阳黄河石的品种,对洛阳黄河石的形成,影响是巨大的,正可谓“河里之石山中来”。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