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然《天然石典》第5辑欣赏
时间:2016-03-18 来源:天然赏石艺术 作者:天然 点击数:
关 圣 帝
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
佑民护国,千秋俎豆永山河。
是上苍被这位五德兼备的传奇人物所感动,还是因为闽南人对忠勇善义的虔诚膜拜?在漳州这块充满信仰的土地上,诞生了一尊九龙壁奇石-----“关圣帝”。他天庭饱满,丹凤眼,卧蚕眉;刚毅、方正的红脸颇,不失儒雅之气。素有“美髯公”之称的关老爷此时皱起眉毛,目光低垂,一手抚弄着长须,仿佛陷入沉思中。温润细致的九龙璧,弯曲旋转的肌理,就像云腾雾卷、蛟龙翱翔,为圣帝打造了一袭金碧辉煌的战袍。一条金红色“朝带”束在粗壮的腰上,称为“水脚”的袍服下沿,似江水翻滚,浪花飞溅,暗喻江山一统。
闽南人对关圣帝的崇拜至诚至深,“中国四大关帝庙”之一的东山关帝庙,便是台湾众多“关帝庙”分灵的祖庙。庙内一方古石碑记载,厦门、漳州、台湾民众曾共同出资重修祖庙。同宗同文的两岸人民,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关圣帝共同的敬仰之情。
观 世 音
打开绸布,母亲昏花的双眼忽然一亮,那是一尊自然天成的华安玉观音:柔和的脸部轮廓线从颈部延伸到肩膀,优雅高贵,自然大美,如菩萨上善若水的慈悲心怀。亭亭玉立的身姿,披着简约素雅的袍子,包裹着发髻的纱巾轻盈地垂落腰际。玉观音由里向外折射出彩霞般的光芒,使母亲沐浴在圣洁温暖的佛光中。老母亲为观音佛点燃一炷香,袅袅青烟将她包裹在幸福之中,因为儿子给了她一生中最宝贵的寿礼。 儿子陈天定饱学诗书,文韬武略。因见官场腐败,愤而隐居华安华山建书院讲学,后皈依佛门。山清水秀的北溪多质坚俏美的奇石,才子徜徉其中,有幸与绝世之美的九龙璧观音佛祖结缘,遂给他于心灵无限慰藉。逝者如斯,庆幸的是,陈天定送给母亲的玉观音流传三百多年,至今仍风采依旧,光照人间,犹如《观世音菩萨赞》所言: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至 尊
一位中年人神情疲惫地走进圣殿,看到眼前这尊亦仙亦佛的九龙璧神像,高大魁梧,气宇轩昂,形质非凡,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神像身披宽松的袍子,皱褶重重叠叠,看似不修边幅却飘逸洒脱。他天庭饱满,有“如来智慧德相”;须发飘飘,像“道成化身,蝉蜕度世”的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又如万世师表、天纵之圣的儒家先驱孔圣人。中年人在凡世拼搏半生,却不知这是哪家智者圣贤,但从那充满智慧的眼神里,他看到了一种博大、慈爱与谦和;在那从容淡定的微笑里,他体悟到久违的轻松与平静。他感到世间纷扰渐渐远去,烦恼如青烟缕缕飘散。
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有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晋宋著名学者宗炳,在《明佛论》中还强调,儒佛道三教的圣人都是劝人为善的。儒家讲涵心养性,道家重修心炼性,佛家曰明心见性。所以三教虽不同源,却殊途同归。九龙璧“至尊”兼具儒道佛智慧、超凡的神韵,达到“三教圆融”、升华至圣的最高境界,因此尊他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神圣化身—— “至尊”。
太上老君
白发银须的太上老君,混元起始而生,目睹太极两仪生四象。幽幽太古,老君分身降世,飘飘然飞落鸿蒙初开的九龙江畔,他独立于石几旁,梳着简单的发髻,耳侧云鬓飞舞,胸前须眉垂肚,刻满岁月年轮的额头下,一双笃定的慧眼;下垂的眼袋,透露他历经天地,不可称载的悠古年龄。老君身着道袍,宽大的风帽滑落肩上,右臂下垂,左臂支撑在石几上,手指搂弄着飘飞的美髯。站姿悠然轻松,尽显大智大悟、与世无争的非凡气度。
此尊老君像在北溪发现时,当地农民说,他从前就立在村里,一场大洪水后被冲回溪里。老百姓认为这是天意,便任由他来去自由。不知何时,太上老君又化生为高耸入云的石崖,成为漳州名山云洞岩的主峰。他坐拥苍松翠屏,俯看人间万物,给闽南小城增添了许多玄妙之味和文化古韵。那句千古不易的密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让人仰望悠悠上苍,去追寻“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