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奇石赏析 图
时间:2016-06-13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李德伟 点击数:“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继《观沧海》 之后,曹操写下的又一首咏志诗作。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七月,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大败乌桓骑兵并杀死了单于蹋顿。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曹操利用二袁与公孙康的内讧,兵不血刃拿下来平洲。这样曹操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曹操班师回朝,途径河北昌黎,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写下来《观沧海》。返回军营之后,53岁的曹操仍心潮澎湃,久久难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已讨平,但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挥笔写下了这首传世名篇。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日前,笔者在新安县曹村乡山碧村山上捡到一方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味的梨皮青肖形石。该石宽高厚度分别为33cm、23cm和15cm。形如一匹半卧的老马,身体虽呈卧姿,但前腿微屈,头部微昂,目光炯炯,似有枕戈待旦,随时跃起之势。它大小适中,适宜陈设于中老年人的书房几案,经常观之能化解人们得过且过,“过三十不学艺”的消极情绪,激励人们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斗志。
联系方式:15036751896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