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赠南极石组合《圆明园在诉说》三题
时间:2016-06-17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侯桂林 点击数:一、 以文会友
2016年4月29日,在“黎氏阁杯”山西赏石文化高峰论坛上,余与上海嘉宾王君永奎(笔名南极渔人)先生首度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王君的《是“申遗”有问题,还是“体系”太离谱》的论文演讲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我随即以所谓选石“标准”为题发言回应。未料到先生为我的发言带头鼓掌称赞。这大概就叫心有灵犀,碰出火花,以文会友,相见恨晚吧。发言过后,先生在讲坛上亮出他的藏品南极石组合《圆明园在诉说》供大家欣赏。这也是我首次面对面欣赏南极石艺术品(此前只看过一些图片)。尤其是先生为此作品的“题名”,无论其思想性、艺术性以及所释放的帜热的爱国主义激情,都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二、以缘得石
出我所料,论坛后第二天晚间,王先生携夫人手捧《圆明园在诉说》和另一枚采自南极中山站的海卵石《旭日东升》(类雨花石,泡在水碗中)来到我住的房间,先生开门见山地讲要将这两件作品送我收藏,以资纪念。这让我顿时“惊恐”不已,回先生说,如此稀世罕见的天然石艺术品是先生从万里之遥、冰天雪地的寒极独钓到的瑰宝,又千里迢迢从上海带到山西论坛与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的不二作品。更何况吾也有“君子不夺人之所爱”的古训在心。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都不敢领受,先生的美意我“收藏”下便是。然先生却坚持说,最好的东西一定要找到最适合的人收藏,我夫人也再三建议将它送给你,此物非你莫属了,这既是咱们有缘,也是你和该石有缘。话说到此,一个“缘”字,我便释然地将此宝贝接受了下来。
当先生离去后,我整晚夜不能寐,一直在思谋这个缘字,正是有心缘、文缘和石缘三个缘字才让我们结下这不解之缘。真应了那句“千里有缘来相会”的老话。
能收藏到来自万里之遥的南极石艺术品,结交了赏石理论界大名鼎鼎的南极渔人及其夫人,乃是吾今生之大幸。亦该是世间赏石情缘的一段佳话。
三、彰往知来
诗人雪莱说:“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
南极石组合作品《圆明园在诉说》在诉说些什么?透过这残垣断壁的场景,我听到他在诉说着中国近代史上让人欲哭无泪的一段悲惨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8月攻入北京城,10月6日占领了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杰作圆明园,7日起侵略者开始疯狂地抢劫园内的金银财宝、图书文物等世所罕见的艺术品瑰宝;侵略者为了销赃灭迹,掩盖其罪行,英国驻华全权大臣额尔金于10月18日下令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昼夜,将这座世界文化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还将园内太监、宫女、工匠等300余人活活烧死,成为世界文明史上最残酷的暴行;作品在诉说,圆明园还在燃烧之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被迫与侵略者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被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闯入北京城抢劫并放火烧毁了残存的13座皇家宫殿;作品还告诉我们,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后经雍正、乾隆等几代帝王精心营造才成为占地16万平方米的极具中国风格的名胜古迹。
最为重要的是,作品还告诉人们“历史是人的历史”。圆明园之所以被侵略者毁灭,是因为大清王朝的腐败堕落才失去了抵抗能力,于是造成了这段让人欲哭无泪的历史悲剧。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从这段历史教训中获取更多智慧,以提高我们对人之为人的价值观自律,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6年5月于文源石屋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