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收藏,一定要藏几件奇石! 图
时间:2016-07-24 来源:祈年湾观赏石 作者:七月 点击数:就说宋朝,徽宗皇帝就是全国最大的藏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字元漳)、苏轼(号东坡)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还有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文学家柳宗元,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明代书画家米万钟,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沈钧儒,当代作家贾平凹等等,他们都对奇石情有独钟,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奇石忠实的“粉丝”。而且,自古以来,奇石就没有贬值这么一说。所以,保值增值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说不定,您现在买的一些奇石,过去多少年就升值几百倍也难说。 君不见很多拍卖公司的拍卖中,一件当年不太值钱的奇石,现在价值都上数百万元了;有的极品奇石被专家估价已达亿元。网上有个段子写的就很好:今天你买了一个苹果手机,20年后传给你孙子,他会说:“老家伙,傻吧你!”今天你买了一个LV,20年后传给你孙女,她会说:“土老冒,过时了!”,今天你买了一件奇石,20年后传给你的孙子或孙女,他们会扑上来像吃西瓜一样狂吻你,并且大喊:“祖宗,亲爷亲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对你藏着的石头的向往!” 奇石自古就是文人们把玩的东西,一旦跟赏石沾边,立马就显得很有文化。现在很多领导干部也都开始收藏奇石,美其名曰修生养性,一旦您玩了奇石,至少能跟某些爱好赏石的领导有了话题,跟文人们有了接触的机会,朋友多了视野广了,路子也宽敞多了。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怎么才能让“室”雅起来呢?摆一屋子红木家具?那是土豪啊。墙上贴壁纸?那是ktv啊!地上铺地毯?那是快捷酒店啊!唯有室内摆奇石,才有品味!现在各大高档会所,特别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特色的各种展馆都常常摆有奇石,这就是档次!无论家里办公场所还是您的会所,摆上几件奇石,档次立马提升了不止一个度,不信您看看国内电影电视剧里那些片子,私人城堡里,没有几件奇石都好像没法证明人家有品位。 现在人们注重健康了,很多人都不怎么喝酒了,也不怎么抽烟了,朋友之间大事小情的,您送点啥?送烟酒,人家说不定有身份的还不敢要,送茶叶人家怕有农药。那么,恰逢朋友乔迁新居、新婚之喜等等,递上五百块钱?大家都这么给,您也这么给,等于随波逐流,没啥意思。而这个时候您送上一件有吉祥寓意的奇石,人家立马觉得这情谊不一般,为啥呢?钱,谁没有啊,而您送的奇石,人家就会觉得您很有品位也很在意这个事情了。酒喝了烟抽了也就那么回事,奇石要是摆起来,每一眼看到的时候就会想到您。 奇石获宠的根本原因在于独一无二,你永远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奇石,它集天然性、唯一性、稀缺性、艺术性、不可再造性于一体,极为珍贵,世界上其它任何物品都很难同时达到以上条件。同时奇石观赏性强,品格风雅,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以及具有传世资本价值的长久性倍受青睐。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精神需求,不少平常人家也成了奇石爱好者,不仅将之作为一种投资收藏,更将奇石视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对后代寓情于物的载体,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和品性意境。 投资收藏的奇石随着市场的验证价值不断的体现和放大。世界上也只有奇石的价值具备永久性和很强的价值复活力量,我国的奇石收藏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短短30年的时间,便创造了从两位数飙升到9位数的“世界奇迹”。毫无疑问,奇石是一笔隐形的巨大财富。 按照现行的法律,把这辈子辛辛苦苦赚的钱都买了房子等有形资产,最后当您想给孩子继承的时候,要交很多遗产税。而您若留下很多奇石的时候,这个东西价值就不好说了,也不会当做遗产交税吧,谁会在意您手里有几块石头呢。 别看一块小小的石头,它是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宝贵财富,石头本身的价值可以估量,但是石头里蕴含的文化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不仅要给后辈们留下物质财富,还要留下足够硬气的家底——精神财富! 说了这么多,您还会觉得玩不玩奇石无所谓吗?道理大家都懂,就要看谁先把这个理读透彻了,走在收藏的前沿。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