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连世民:牡丹玉石耀芳华 图

时间:2016-11-25 来源:石 界 作者:连世民 点击数:

河洛石文化博物馆开业于2010年,原名“茗石轩”。2012年4月经河南省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审批正式获批为洛阳首批唯一一家以收藏、展示各类古今奇石及历代石刻为主题的民营博物馆,并正式更名为河洛石文化博物馆。该馆坐落于做为龙马负

图之乡、伏羲画卦之地;代表中华民族根文化历史见证的洛阳市新街与九都路交汇处。西边是宋代陪都西京洛阳帝王皇家的文峰塔,是宋代陪都历史标识的见证。东边是清乾隆九年原名路泽会馆现民俗博物馆及国内唯一一家国有木制匾额专题博物馆和国内唯一一家国有契约文书专题博物馆,与国家级三家文物局重点保护博物馆交相辉映。河洛石文化博物馆是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副会长单位、4A级先进社会组织单位,也是享誉盛名的河洛餐饮名店,多年来,河洛石文化博物馆以河洛藏品为优势,始终坚持传承、见证、宣传科教、研究河洛文化相结合,在千年帝都的古都大地上,为继承和发扬华夏文明做着不懈的努力。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科教功能,馆内收藏了数多不计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文物珍品,旨在保护和传承,让历史再现、让文物说话。

连世民:牡丹玉石耀芳华 图
河洛石文化博物馆向钓鱼台国宾馆捐赠红色牡丹玉石

河洛石文化博物馆馆长张建升是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鉴评师、中国发改委观赏石协会高级价格评估师,洛阳市民营博物馆协会副会长。是洛阳的奇石收藏大家,和河洛赏石文化有着二十几年的不解之缘,为弘扬、宣传和传承河洛赏石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宝藏》和《鉴石》发表专业性论文:“奇石文化根在河洛”、“河洛奇石源远流长”、 “中原赏石历史发展”、“洛川神女 国画石”、“牡丹玉石甲天下”等,邀请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中国观赏石协会寿嘉华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阎振堂会长等名家为河洛赏石和博物馆题辞。牡丹玉石是备受他青睐的石种之一,多年来通过电视台、报纸、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各种新闻媒体对牡丹玉石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报道,以牡丹玉石为代表的河洛石在国内外声誉日盛,他对牡丹玉石做出的贡献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先后协助洛阳市政府让牡丹玉石入驻中南海紫光阁和钓鱼台国宾馆,牡丹玉石享有“国石”之誉,富贵永恒的牡丹花将花开四海。

连世民:牡丹玉石耀芳华 图
博物馆正门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她能给勇敢者以智慧,能给善良者以欢乐”。河洛石文化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坚持传播正能量,以“石”传情,以“文”化人,突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理念,独创民以食为天的茶餐文化带动以石文化为载体的自然文化的良性运转。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的享受,它的美:美在博、奇、秀,美在风、雅、颂。

连世民:牡丹玉石耀芳华 图
牡丹石 洛阳大唐第一花 40×25×8

美在博,博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馆分上下两层面积约630平方。分别设置七个展厅:书香斋、兰亭、步云、国花、墨韵、梅花、百花、集萃。展示着奇石707方,字画140幅,文物139件,石刻136件,石狮142方,玉器挂饰、木雕玉石手钏200余件,木雕匾额30余件,而且每个展厅布置的书画和陈设的奇石都和展厅的名称相对映。

连世民:牡丹玉石耀芳华 图
中南海紫光阁,是中南海唯一表明地域名的一块奇石,该石上的“洛阳牡丹石”题词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题写

美在奇,奇在独一无二,形式独创,光怪陆离,奇美无比。“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图腾。馆内布局处处体现着“龙”文化。从几厘米到十几米的;从石质到木质,从古拙质朴的到雕工精湛的。步入博物馆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墙壁展示的名家书画,内置石狮、石刻和奇石;传统白墙壁勾画出错落有致的线条,彰显着历史的厚重;上前一步,抬头望去,一条长达十几米的飞龙贯穿大厅,如腾云驾雾威武雄壮。木雕门头、四扇屏风、雕梁画柱,古典家具,棱子窗、曲水流觞、原汁原味的老工艺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匠心独运,兴致入奇,美不胜收。

连世民:牡丹玉石耀芳华 图
2015年河洛石文化博物馆协助洛阳市政府选送牡丹玉石荣耀入驻钓鱼台国宾馆

美在秀,隽秀挺拔,鹤立鸡群,做工精细,耀然于目。馆长张建升先生,根据中国传统建筑之精华,结合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艺术理念,融入多年收藏之精品,自主设计,建筑隽秀,雕琢精美,整个建筑为青瓦盖顶,琉璃龙凤花脊饰顶、剪边,方砖铺地,青石镶边。一楼展厅开放式特色茶厅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内置无线局域网,舞台灯光音响、音视频,LED显示屏包间同步功能一应俱全。二楼是一个露天的大展厅,装饰风格古朴典雅,展示的是汉代、北魏、唐、宋、元、明、清不同年代的石狮和石刻。木秀于馆,石秀于藏的感觉让人留连忘返。

连世民:牡丹玉石耀芳华 图
2009年8月洛阳牡丹玉石入驻中国地质博物馆

美在风,晨钟暮鼓,风物所致,丝绸之路东闻马寺钟声,鞍马劳顿,铜驼暮雨商旅归来。在洛河之阳, 瀍河之滨刮起石茶餐饮之风,以奇石字画为题,茶餐文化为基,用带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如意名吃作为载体,在保留原始茶餐的基础上结合奇石、名茶等自主创新独具特色的秘制养生茶膳、私房菜,充分展现了传统餐饮文化地道滋味。雅间以河洛石主题命名,或气势恢弘,或朴实端庄,各具特色。提供全国各地名茶及现磨咖啡、鲜榨果汁,适合各种爱好贵宾鉴赏奇石、琴棋书画、诗词茶艺,礼乐戏曲表演等风尚活动,以满足客户娱乐、商务等个性需求。

连世民:牡丹玉石耀芳华 图

美在雅,文人雅士,风流倜傥,茗石雅轩,华灯初上。今夜有约,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博物馆内舞台,数把桌椅,调动起五湖风光,万里关山,近在咫尺激发人的无限遐思,轻歌曼舞,天籁之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帷幕间封侯入相,才子佳人,阳春白雪,宛如南柯一梦。谁为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台前一池碧水,被数尾金鱼搅动,携友共赏美景,感受生活。所置清代八仙桌,均为硬木精工细作,(八人环座犹如八仙相聚,故而雅称为八仙桌),明清时多置于客厅,配以太师椅,使用者多为达官贵人,彰显尊贵。其装饰古朴典雅,格局以小见大,和谐生动,一步一景,一处一画,雅致端庄与风格独特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民俗博物馆清代建筑群亭台楼阁交相辉映,体现了华夏文明根在河洛,传递着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让我们在流光溢彩中雅俗共赏,诉说着中原美丽的传说,就像歌词里唱的:“只要懂得石的珍贵,山高路远也能获得”。

连世民:牡丹玉石耀芳华 图

美在颂,餐石共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远播声名。以颂扬赏石文化为目标,以传播石文化为己任,不断促进中国赏石文化的发展。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里因石而动,茶画交谊;集中国观赏石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的副会长、河洛石文化博物馆,北京世纪祥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洛书画院、警盾安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于一身的董事长张建升先生,薪火相传,以弘扬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继承赏石文化衣钵,将二十余年积累收藏的中华精品奇石、名人字画,砖石木雕装饰汇聚于此,蔚然以成大观。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正在为河洛石文化资证新篇,做出新的贡献。河洛石文化博物馆从新的视觉为我们“点石成金”,让传统文化艺术永葆青春。

涓美集萃,大美至此,馆不在阔,有石则美,石不在大,有画则贵,山无石不奇,厅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馆无石不华。河洛石文化博物馆近几年在传播弘扬河洛赏石文化方面一直坚持不懈,特别是具有地域特色和有代表性的牡丹玉石文化,不仅推广全国,还誉满全球;在2015年,河洛石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方牡丹玉石被国家钓鱼台国宾馆选中,此石高约2米,宽1.4米,厚0.8米现置于芳华苑门前的长亭旁边,牡丹玉石旁边是带有洛阳地域符号的铭牌,该石开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石质纯净,黑底白花,花朵圆润硕大,花密如云,石形稳重如山,厚重大雅,是洛阳现存牡丹玉石的精品。另外,河洛石文化博物馆还捐赠了一方最为珍贵的红牡丹石,此石高60公分宽46公分厚度16公分,经过河水长期冲洗,石皮自然,石形端庄,红花由内而外,花海如云,尤为珍贵的是其花色从浅粉渐变至艳红,富含道家太极图的神韵,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结合牡丹玉石文化,象征着富贵连绵,生生不息,是难得一见的吉祥石。现存放在芳华苑三楼。这也是继牡丹玉石入驻中南海紫光阁后,国家又一次对“牡丹玉石”这个品牌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对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长期以来在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和赏石文化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赞赏。

近些年来,河洛石文化博物馆还经常组织赏石书画的拍卖互动活动,给广大奇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在研究中进取。本着这样的理念,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被世人所瞩目,才能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一朵炫丽奇葩。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寿嘉华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寿嘉华
寿嘉华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
中国地层委员会主任
中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寿嘉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