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璧海岳石的两点看法 图
时间:2017-03-15 来源:石 记 作者:王 晨 点击数:一、历史上海岳石的来由
以下摘自刊于陈东升老师主编的《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1995年,新华出版社出版。走进位于淄川蒲家庄的蒲松龄纪念馆,蒲翁爱石遗风犹存,当年他珍爱的奇石依然倩姿玉立,熠熠生辉。名扬石坛的海岳石,为灵璧石中之珍品,坚如铁,洁如玉,声如磬,相传为明代藏石家米万钟所藏,后归于蒲松龄执教的毕氏家中,被视为传家之宝。蒲翁终日伴石教书,寄情于石,藉石韵而增神志,以石娱目,悟德修性。他在石隐园常与争奇斗韵的怪石作无言的交流;并以石为友,专门精选了10块形神夺目的奇石称为“十友”,依石之形象赋以“凤翔”、“双鹰”、“九象”、“豚豕”、“太仆”、“垂云”、“菡萏”、 “月窟”、“魁星”、“灵璧”等雅名。为咏天斧之奇工,扬神镂之绝技,蒲翁还特为“十友”石挥毫题诗:“石隐园中远心亭,门对青山四五层。凤翔双鹰飞禽样,九象豚豕走兽形。太仆垂云生得好,菡萏月窟最朦胧。宋朝魁星石灵璧,万世名传十友名”。
(灵璧海岳石,蒲松龄曾赏)
以上内容可证见蒲松龄先生酷爱奇石,并且酷爱名石,为了让这些他收藏的名石为后人所知特写了“十友诗”为证。蒲松龄先生是个文人,在淄博当地也算是个名人,对于石头的喜爱可以从他作品中明显的看出,关于如何玩石头蒲松龄先生也是费劲心思,查找资料,就像我们现代人玩石头一样。《云林石谱》应该是蒲松龄先生最可能阅读的一本,因为《云林石谱》离蒲松龄先生的生活时代最近,并且此书在当时赏石届的影响最为重要。作为酷爱石头的蒲松龄先生当然知道灵璧石的珍贵,把灵璧石“海岳石”放在家中的主要位置,如果说“海岳石”是淄博石的话,或者说是青州石,我想肯定没有灵璧石的位置重要。由此,可以说当时灵璧石的珍贵足以使人炫耀。
蒲松龄先生不仅酷爱石头,并且在当时也是收藏石头的高手,其撰著的《石谱》中详细记载了100多种奇石的产地、形态、色泽、声韵及鉴别方法,堪与宋代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媲美。由此可见蒲松龄先生对鉴别石头应该不外行。作为一个能撰写《石谱》的文人来讲,他的治学态度应该是严谨的,不应该把一块青州石当成灵璧石来炫耀。由此蒲松龄先生所藏的“海岳石”应为灵璧石无疑。
(刊载于中国观赏石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训彩将军
编著的书籍《中国灵璧石》的海岳石)
二、海岳石历经近400年的历史对于现在的鉴定有很大难度
海岳石相传为明代藏石家米万钟所藏,后归于蒲松龄执教的毕氏家中,被视为传家之宝。米万钟(1570-1628),由此,这方海岳石的出土已经400多年。400多年历史传承的石头由于受到空气与湿度的影响其表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仅仅通过眼睛的观察就能证明这方石头是何石种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信的。不论纽约的、东京的还是金陵的、汴梁的,赏石圈专家们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提出新鲜观点,应该客观理性,不宜随心所欲。对一件事物要确确实实认识、了解,要成为内行、反复考证检验再下论断。因此,对于老师们观察和推测的“鉴定”方法,实在不敢苟同。
这件事,如果能够引起大家注意,开始一系列研究探索,则不失为一件好事。广大石友,不必一味迷信、一味听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看、自己查、自己评判、自己说。岂不是更快活!?
(徐文强收藏)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