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赏石艺术家雷敬敷先生谈《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

时间:2017-05-11 来源:中观网 作者:王 娜 点击数:

  近日,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国家一级观赏石鉴评师,《中国图纹石》杂志执行主编雷敬敷先生应邀到吉首大学,在研究生院会议室为该校师生作《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专题讲座。中国观赏石协会理论科普专委会委员、重庆市长江石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图纹石》杂志主编刘昌沛,党委委员、副校长黄昕,文化教育场馆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华出席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上,雷敬敷先生从表现形式、审美理念、发展进程和比较优势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雷敬敷先生说,赏石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赋意的艺术、传承的艺术。当人们从自然界中撷取一枚有观赏价值的石头时,他首先要作的便是审石度势,寻求最佳观赏面和观赏角度,由形、质、色、纹个别属性的感觉到对其综合形象的知觉,作出对于这枚观赏石是具象的、或意象的、或抽象的审美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天造之石,因赏析者注入的思想和情感内容的赋意,才成为了天然石质艺术品。这个“赋”的艺术创造涵对观赏石的命题、赋文、配座、组合等;赋意的审美创造,表达的是创造者的主观述求,与中国传统艺术重写意的表现手法相一致,从这个角度看,赏石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表现的艺术;赏石艺术既有物质的传承,更有精神的传承。

       雷敬敷先生认为,赏石艺术的审美理念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突出地体现在天人合一、以奇为美、以石比德、赏石乐生这几个方面。赏石艺术的天人合一理念,在观赏石的物质层面上,追求观赏石不假人为,不加雕琢的自然天成。赏石艺术的天人合一理念,在观赏石的精神层面上,追求赏析或创作时由“观”、“赏”进而通过“悟”而达到审美意境,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赏石艺术的审美对象观赏石的“形”,是形态、体量和石皮;“质”是质地的粗细、硬度的高低和质感的润燥;“色”是色彩和光泽;“纹”是石的纹理。自古以来,赏石艺术对形质色纹均以奇为美。观赏石的“奇”所带来的美感,一是可以乱真的具象的惊奇的感受,二是形、质、色、纹的奇特、奇妙、奇巧、奇拙、奇丑,给人一种难于名状的独特的感受;在赏石艺术中,充满着以石为师,以石比德的情愫。以石比德不仅表现在将人的道德情操比附于观赏石,反过来观赏石也会因名人高士的喜好而被赋于了人格的魅力。在以石比德的人与石的互动中,人伦社会与现实社会得到了统一,“善”转化成了“美”。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强调道德情操满足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人的自然情感的满足,提倡在寄情于石的缘情与人石合一的畅神之中,获得赏石乐生的审美享受。

雷敬敷先生赠书

       关于赏石艺术的发展进程,雷敬敷先生表示,当我们以历史的视角,动态的观点来探究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发展进程中的特色时,可以看到有以下三条清晰的脉络:一是从自然美到与艺术美、科学美相融汇,二是由精英文化到与大众文化相结合,三是由“小我”兴趣到与社会“大我”相协调。“小我”的兴趣在与社会“大我”的协调中发展,让每一个爱石者都有机会在大格局中去实现自己心中爱石的梦想。

       雷敬敷先生最后表示,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生成发展、传承创新的赏石艺术,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以赏石艺术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相关法律的保护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张建升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升
张建升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副主席
张建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