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祖传奇石流落淄博 章丘后人想要回
时间:2017-05-18 来源:生活日报 作者:郭学军 点击数:在章丘区百脉泉公园旁边的明水街道办事处,有一个自明朝延续到现在的康氏家族。因在明代嘉靖年间,家族出了一位进士出身的清官康迪吉,为官地保定的百姓感念他的清正廉洁,赠送他“山、明、水、秀”四块象形奇石。由于历史原因,在1950年代,这四块奇石却被移至淄博蒲松龄纪念馆存放。目前,百脉泉片区要打造泉水文化生态标志区,康氏家族的后人,希望这四块承载着祖先恩德的奇石能够回归故里,发挥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康氏家族后人想要回祖先的遗物
“我听老辈人讲述,在明朝嘉靖年间,先祖康迪吉在山西太原和保定先后任知府,39岁那年,他在给父亲奔丧途中去世,保定百姓感念他的廉政,便在他去世后,送来四块奇石,存放于明水康氏家族花园的竹园中。”5月17日上午,走进明水大街正待拆迁的小区,68岁的康氏后人、明一村居民康诵守一边指着幸存的老建筑,一边讲述他了解的家族奇石。
他说,直到清乾隆年间,经当时的章丘知县提议,将四块奇石移放于县城东门,供众人参观,后又放入竹园。直到1950年代,四块奇石保存一直完好。到了1953年左右,当时任章丘县长的张国权是康家的女婿,后调到淄博的交通部门工作。那时,章丘隶属淄博专署,淄博要建蒲松龄纪念馆,就把奇石迁移到淄博去了。后来,他们族人去讨要,对方说,“明水康家大院已经拆迁了,就先放在这里吧”,也就没了下文。
“我了解的情况和大哥说的差不多。前几年,我还专门去淄博看过奇石几次。”另一位康氏后人、65岁的明二村村支书当康诵敏说,康迪吉先祖是进士出身,先后在太原、保定任知府,保定百姓感念他的政绩,用4辆架子车把四块奇石送到章丘。
“这个奇石确实有点奇,猛一看看不出什么,仔细看能看出‘山、明、水、秀’四个象形字。”康诵敏说,明水康氏家族在这里延续几百年了,没能把祖辈的东西看护好,他感到很伤心,有愧先祖,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将奇石要回来,物归原主。
康知府和李开先还是儿女亲家
对于康氏后人的说法,原章丘市博物馆馆长宁荫堂表示认可。他介绍说,1953年,那时章丘归淄博管辖,当时的淄博专署有意在博山建设“颜山公园”,四处搜求古木奇石。曾任章丘县长的康家女婿便将明水康氏家族竹园中这四块奇石运往了博山。后因种种原因,颜山公园没有建成。1954—1956年蒲松龄研究专家路大荒等人建议修建蒲松龄纪念馆,这四块奇石又辗转到了蒲家庄,安放在了蒲松龄故居院内。
“1957年,蒲松龄纪念馆工作人员为搜寻相关文物,来章丘寻找蒲松龄题写的碑刻拓片,我们表示同意赠送,但要求把四块奇石送回章丘。工作人员表示同意,说回去汇报,但后来不了了之。”宁荫堂说,康迪吉(1519—1558),是章丘明水镇人。自幼相貌秀异,才智过人。其次女嫁李开先之子李春坞,因此和李开先是儿女亲家。
章丘文物部门力挺物归原主
在《康氏家乘》康迪吉传中记载:康迪吉入仕后,授户部广西清吏主事,兼任仓饷边督察、湖广粮食储备。其年轻有为。受到嘉靖皇帝嘉奖曰;“尔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康迪吉,早自科甲之彦,授官民曹,志本廉明,才多练畅,俾当剧务,屡著声。猷最深来闻,朕心益兹特进尔阶承德郎赐之”。
因康迪吉政绩卓著,后擢升户部郎中、太原知府、保定知府等职。由于操劳过度,心力衰竭,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病逝于保定官署,享年39岁。康迪吉逝世后,保定民众感其功德,又念其英年早逝,特地精选了形象极为逼真的“山明水秀”四块奇石,由保定运往章丘明水,安放在康氏“漪漪园”(竹园)内,以志纪念。其中暗喻“明水”二字,实可谓用心良苦,蕴意无穷。
“文化有根,康氏有后,奇石有家。让文物回到其原生地,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和传承!”章丘区文物局局长李东燕说,康家的这四块奇石已经有四五百年历史了,放在蒲松龄纪念馆只是奇石而已,而在章丘却有着丰富的文物内涵,包含着当年百姓对一个清官的感念,包含着悠久的廉政文化在里面。现在,章丘打算恢复打造明水当年的历史文化街区,如果奇石能够回来,自然是一件文化大喜事。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