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的宴席·第十五届银川赏石旅游节 图
时间:2017-05-31 来源:银川旅游 作者:刘亮、老树 点击数:有态度的石头谱·懂姿势的行业刊
5月30日,邀您赴一场奇石盛宴
——第十五届中国银川赏石旅游节启幕
5月30日—6月10日,银川将举行“第十五届中国·银川赏石旅游节”,活动将于6月1日上午9:30在银川文化城开幕,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位藏家携食品石精品和三百多家参展商带着奇石、玉石、观赏石等奇珍异宝集中亮相银川,共赴一场奇石盛宴。
“民以食为天,奇石妙无语”,奇石是大自然雕琢、洗练而出的杰作,以其天赋灵气的形态和神奇,声、形、质、色、纹各方面的独到之处,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样地,中华美食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奇石宴”正是这两种文化的完美结合,5月30日—6月10日,让我们一起来好好享受一番这为人叫绝的奇石盛宴!
在银川文化城琥石琚赏石馆举办的奇石精品展将集中展示黄河流域沿线省市的赏石精品,包括戈壁石、筋脉石、黄河石、梅花玉、沙漠漆等,许多深藏闺中的奇石珍品将集中亮相。
银川本地的收藏家刘先生,将在本次活动中拿出他历经二十多年辛苦寻觅“烹调”的一桌“奇石宴”,既有宫廷菜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菜点精美、气势恢宏,“烤全羊”、“火锅”、“黄河鲤鱼”、“东坡肉”、“佛跳墙”、“烤鸡”、“牛肚”、“烤肉”“饺子”、“果盆”……,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蒸煮煎炒,式样齐全,荤素齐备,白肥红瘦,色泽鲜艳,与原物毫无二致,仿佛可以让人闻到香味,八珍玉食,让人垂涎欲滴,不过是只能观赏而不可食用,而这些“美食”的原材料多为戈壁玛瑙、壁玉、戈壁石等。
届时将在星悦城购物公园举行的中国首届食品石大奖赛是目前国内档次最高、奖金最多的食品石专题展。星悦城购物公园将推出“赏天下美石、尝塞上美食”的美食与美石相互动系列活动,市民朋友即可赏美石,又可品美食。据悉,组委会还将在6月3日下午3点在星悦城购物公园进行慈善竞买活动,此次竞买品底价百元起,所得将通过社会公益性组织进行捐献。
“广纳日月之精华,饱含天地之灵气,历经亿万载风沙打磨,穿越时空隧道,承担自然神工,终成千姿百态”,第十五届中国银川赏石旅游节,邀您共赴一场不散的宴席。
“民以食为天,奇石妙无语”。奇石是大自然雕琢、洗练而出的杰作,以其天赋灵气的形态和神奇,声、形、质、色、纹各方面的独到之处,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赏石文化,而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样地;中华美食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甚至推陈出新产生了登峰造极的“满汉全席”。“奇石宴”正是这两种文化的完美结合,即使是石头,它的栩栩如生也会让你垂涎欲滴,不得不感叹自然造化之神奇,这些石头都历经了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它的神韵、性格使其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收藏价值以及经济价值。而赏石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甚至延年益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享受一番这为人叫绝的奇石盛宴吧!
一切从肉石开始
台湾故宫博物院有三件镇馆之宝,其一便为玉器展区的东坡肉形石,它正如玉器馆门口的那一行字所言——比上帝还精巧。
这块“东坡肉”石为玛瑙质玉髓,规格为5.73×6.6×5.3厘米。据资料介绍,这样的肉石全世界只有67块,而它是其中比较大的一块,底座都为纯金制作。这块清代的肉形石色泽纹理都是天然所成,“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怎么看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让人有一种想咬一口的感觉。
“肉形石”系天然石种,因其外形像肉而得名。自然界的岩石间,常有一些裂隙,饱含二氧化硅的水流动其间,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逐渐在洞壁里沉积固体的玉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层层的堆积,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色化,所以每层的颜色也不同,而这不透明的玉髓便叫“碧玉”。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出产的肉形石较多,时间悠久,质量上乘,比较珍贵。另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山东等省区也都发现了肉形石。
这块清代的肉形石,是清康熙时供入内府,原本收藏于北京故宫,蒋介石从北京撤离时带走了这块稀世之宝。如今,成为台北故宫所藏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也许正是受此影响,前几年内地赏石圈也开始流行玩肉形石,而且从肉形石进而扩大到各色菜肴乃至满汉全席,一桌奇石宴从数十道到百余道不等,成为了每次重大石展的亮点。但“烹调”一席光能看不能吃的精彩奇石宴,往往要价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而且需要多年时间辛苦搜集。
满汉全席大比拼
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满汉全席以北京、山东、江浙菜为主。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巨型宴席之上。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从现在可得的文字资料分析,似乎以扬州为最(作为江南的官场菜),李斗的《扬州画舫录》里有详细记载。它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根据川式、广式、鄂式满汉全席的膳单,我们可以发现各地因口味不同,菜目也大有变异,但几乎都以山珍海味为主体,可谓“饕餮大餐”。扬州的满汉全席是淮扬风味与宫廷菜的结合,这份南北兼顾的菜单里,既有鱼肚煨火腿、鲜蛏萝卜丝羹、鱼翅螃蟹羹、鲨鱼皮鸡汁羹、鲍鱼烩珍珠菜、糟蒸鲥鱼、鸡笋粥、淡菜虾子汤、甲鱼肉片子汤等鲜美精致的菜肴,也不乏白煮猪羊肉、油炸猪羊肉、炙烤猪羊肉以及猪杂什、羊杂什等游牧民族风格的简易食品。
而“满汉全席”奇石宴以满汉全席的形式展出,从每道菜的造型、取材用料颜色外形上与餐桌上的满汉全席很像,根据奇石的色、形、纹制作出的“奇石豪宴”,“蒸煮煎炒”式样齐全,“烤全羊”、“烤乳猪”、“红烧肉”、“饺子”、“果盆”……荤素齐备,白肥红瘦,其鲜艳的色泽、与原物几乎毫无二致,仿佛可以让人闻到香味,不过是只能观赏而不可食用。
“奇石宴”来源于左旗,玩得较久的是于占明和何巴特尔。而“满汉全席”奇石宴大概出现在2005年。左旗牧民何巴特尔用了六年的时间,“烹饪”了一桌“满汉全席”奇石宴。这桌108道色美、形似的“美味佳肴”是由阿拉善奇石——“戈壁石”、“玛瑙石”、“红、黄、绿、黑碧玉石”等十几大类组成,共5000多块大小奇石。蒙族风味中的最高级肉席“羊五叉”十分诱人,“红烧肘子”、“清蒸甲鱼”、“蒙古水饺”、“贺兰紫蘑”等几十道“名菜”也是惟妙惟肖。一块酷似酒坛的奇石,搭配两个半透明的一黑一白玛瑙奇石酒樽构成了“满汉全席”中必不可少的酒,堪称绝妙。
2006年在台湾公立历史博物馆也曾展出一桌108道好“菜”:南北佳肴、台菜小吃、甜点冰品……让人垂涎三尺但却吃不到。一块来自云南的金香玉像极了巧克力,来自南投的铁丸石恰似一颗卤蛋,“狮子头”则是广西的钟乳石,“红色汤圆”为加拿大的蔷薇辉石。此外,貌似猪脚、鸟蛋、甲鱼、绿豆……等美食的奇石,全都是戈壁石。
湖南的张俊湘从1997年开始收藏石头,至今已有10多年。他的一桌“满汉全席”有“东坡肉”、“佛跳墙”、“全家福”,还是“甜点拼盘”、“腊牛肚”……由54道汉菜、54道满菜组成。五花肉、腊肉、扣肉、羊肉、新疆烤肉、水晶肘子、猪血、猪肝、松鼠鱼、乌龟、皮蛋、海螺,苦瓜、冬瓜、南瓜、茄子、辣椒、红薯、豆腐,芒果、葡萄、西瓜、猕猴桃;还有巧克力、烤面包……小至一盘苡米粒、一碗绿豆,大至几十斤重的金华火腿。而原材料有戈壁玛瑙、水胆玛瑙、长江石、黄河石、钟乳石、肉石、风砺石、火山弹……其中有许多当属于玉石级别。整桌满汉全席“奇石宴”具有非常丰富的石种、颜色和造型。
“满汉全席”以扬州为最,而“满汉全席”奇石宴则以内蒙古左旗为始。如今,全国的“满汉全席”石宴已有上百桌,就像阿拉善奇石协会秦会长所言“它还没有一个规范的玩法”。因为按照清朝的“满汉全席”,必须108道,而很多石友所配奇石宴并未到达此数目,那就不能称作“满汉全席”。即使配齐了108道,却也并非与清朝的膳单相符。比如这108道包括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御膳豆黄、凤尾鱼翅、鸡丝银耳、玉掌献寿、燕窝鱼翅、熊掌猩唇、海参鲍鱼、驼峰鹿尾……也许这“满汉全席”奇石宴还得进一步改进之后,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名符其实。
各地石宴大比拼
清朝的“满汉全席”有六种宴席:蒙古亲潘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和节令宴。从乾隆南巡之后,满汉全席开始在各地流行,但各地食单都不尽相同。奇石宴从左旗流传开后,各地石友所玩奇石宴也因其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
蒙汉全席
阿拉善左旗属温带荒漠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说起“奇石宴”,首先得从阿拉善左旗说起。在“奇石宴”的创始者于占明的带动下,2003年以后,大批的左旗石商开始玩奇石宴。阿拉善盟是世界闻名的奇石产地,尤其是它的戈壁石,它是经过风沙吹蚀磨损作用而成的砾石,分为玉髓、玛瑙、石英、碧玉、蛋白石等质地,色彩绚丽,大小不一,皱漏兼备,造型粗犷而皮质润朗。于是奇石宴便成了戈壁石中具有独特趣味的新玩法。
内蒙古的陶·乌云高娃历时15年找寻藏石及心血凝聚“做”出的蒙汉西夏宴,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烤全羊”、“蒙古血肠”、“玛瑙炒米”、“珍珠汤” “凉拌菜花”,一粒粒“葡萄干” ……石中材料多为玛瑙和戈壁石。为了筹集这桌“西夏宴”,她走遍了内蒙古各地,哪怕只是为了一粒盘中的“米”,也不计路途遥远崎岖,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可为了这一桌“蒙汉西夏宴”却也觉得值得。
大漠奇石宴
除了内蒙的戈壁石,新疆的奇石也是奇石宴中必不可少的角色,除木化石、风凌石、玛瑙等大漠石之外,还有彩玉、羊肝石、鸡骨石、果子石以及哈密的泥石等。于是便出现了不少由大漠奇石“烹调”出的“大漠奇石宴”。
重庆石友吴孝文以来自内蒙、新疆的玛瑙石组合出百道佳肴而设成的“大漠奇石宴”也非常具有视觉效果。油浸浸的老腊肉、仿佛还淌着水的血旺、雪白半透明的小汤圆……这些“食材”,是他花了10余年时间逐年积攒而成。“血旺”是来自新疆的红碧玉;“香肠”是来自广西的彩霞石;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红烧肉”都是来自贵州的贵州石;“猪肝”、“腰花”、“茄子”、“南瓜”是来自三峡库区特有的长江石……桌上的“大米”和“八宝粥”,每年到新疆、内蒙一带只能收到20来颗。吴孝文给这桌“大漠奇石宴”估价100万,却只为收藏不会出手。
川味奇石宴
四川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自古享有“天府之国”之美誉。这里有绿泥石、长江石、金沙江石、松林石、三峡石等多种天然奇石。在八大菜系中,川菜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而来自四川的奇石宴也丝毫不逊色。在文殊坊白云寺街“奇石坊”展出的奇石宴中,黑熏熏的“青城山老腊肉”、仿佛去壳的“松花皮蛋”、雪白半透明的“小汤圆”、“东坡肘子”、“烤大蟹”、一块红白相间的巨大“牦牛肉”、“老窖”、“土豆烧牛肉”、“清真鱼头”、“蒜泥干贝壳”应有尽有,“卤花生”“酥黄豆”“卤耳朵”等下酒小菜也一应俱全。四川省根雕奇石协会主席詹树强花了20多年才准备出这样一桌特色“大餐”,有些“菜”的年龄甚至超过了一亿岁。“牦牛肉”是上亿年的沉积岩,“泡椒鸭血”是戈壁才有的石头,当地人都叫它“血旺石”;黑白相间的“银耳”加“木耳”是“蚕丝玛瑙”,而美味的“海螺”则是上亿年的海螺化石,非常珍贵。
大明奇石宴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是雨花石和栖霞石的产地,而南京菜在民国时期也曾处于巅峰阶段。位于南京中山陵的金陵石道馆曾摆出一桌“大明第一宴”:白玉核桃肉、雨花香杂粮、大明第一臭、三峡小田螺、洪武狮子头、凤阳咕老肉……108道美食全部用天然石头做成,葡萄干莲子羹由戈壁石“熬成”,螺蛳冷碟由化石“炒出”、四喜丸子由蜡石“烹制”……其中有一盆菜是几个黄色的馒头,最上面的一个中间还带着些许黑色,就像粗心的厨师没掌握好火候,不小心烤糊了一样,非常逼真。
客家奇石宴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盛产梅江河蜡石和赣州上犹石。客家饮食文化也极具特色,菜肴“鲜润、浓香、醇厚”,多用煎炒,以烹调山珍野味见长,略偏“咸、油”。于是便有了这“客家奇石宴”,在江西赣县客家文化城内,就曾展出过有客家名菜 梅菜芯扣肉以及“红烧肉”、“大块鱼”等56道客家“菜”组成的“客家奇石宴”。
除了各地奇石宴,石商也会根据石宴的主题不同来命名。
2011年除夕,福州市收藏家协会在三坊七巷郭柏荫故居内举行了一场“奇石除夕宴”展览,有“年年有鱼”、太平燕、鱼丸、水饺、荷包蛋、五花肉等福州人年夜饭常见的“家常菜”,其中大多为寿山石制成,盛菜碗盘等餐具多为清代、民国时期百姓家中用器。
贵阳市青岩古镇的奇石馆内,曾摆出一桌由核桃、石瓜子、饨鸡、大肉、香肠等数十道小吃和菜品组成的“状元宴”,让古镇游客不禁垂涎。因为这桌菜毗邻状元府,状元宴由此得名。
2009年祖国60华诞时,一位老人带着他收藏的60道“菜肴”为祖国献上了一桌国庆盛宴,这桌“国庆盛宴”共使用了600余颗石头,寓意祖国60周年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奇石宴”之最当属2010年国庆期间在昆明世博园展出的“天下第一宴”。大闸蟹、爆炒肥肠、松花皮蛋、秘制肥鹅、夫妻肺片、五花肉……“菜品”多达1088种,还有1220余款酒瓶、汤罐。据了解,“天下第一宴”的收藏者花费了18年的时间从全球18个国家收集而来,投资高达8.8亿。其品种、数量、规模、艺术价值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桌“奇石宴”。为了证明“天下第一宴”的真实性,奇石宴展馆悬赏500万元寻找其品种、数量、规模、艺术价值均超过“天下第一宴”的宴席的奇石擂台,却无人挑战。它不仅创造了一个奇石圈的记录,同时在左旗石商之后又一次带动了大家对“奇石宴”的热情,它是民间艺术的骄傲。
不可否认玩“奇石宴”的石友越来越多,“奇石宴”也在各大展会上很受欢迎,可这宴席热究竟能持续多久?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