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奇石收藏误入岐途最致命的问题:少见多怪!

时间:2017-08-14 来源:奇石之友 作者:石老弟 点击数: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少见多怪,意思很直白,世面见得少,就会对一些本来很平常的东西感觉很奇怪。石头作为天然的艺术品,以奇著称,越奇石越好。当然,这种奇是符合美学艺术是的奇,如果奇得让人感觉不舒服,那就是走到事物的反面了,属于应当淘汰的垃圾石了。现在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尤其在网上论坛里,对于一些本来稀松平常的石头,有些石友当作宝贝,动不动就是最好,天下第一,全是高大上的形容词。

奇石收藏误入岐途最致命的问题:少见多怪!

客观的讲,奇石赏玩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即使古代的瘦、漏、透、皱四字决,还是现在的形、质、色、纹、韵五方面,都说得非常笼统。赏石允许有不同的意见,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一样的,但结论偏差太大,黑白颠倒,把一个普通的东西说成是天下精品,除了故意炒作等因素之外,就是少见多怪了。本人十多年前刚入石界时,什么都不懂,见到什么都稀奇,比文字组合石八一两个字,第一次在一个石友家见到,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当时还报了一个四位数的从钱,准备买下来,卖家也是属于少见多怪之列,把这玩意当作宝贝,居然不卖。要知道,十多年前的四位数,对于三四线城市石友交易来讲,也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后来接触石头多了,可以这样讲,见到了无数的文字组合石八一两个字,什么样的书体都有,什么样的颜色都有,什么样的质地也都有,甚至两个字同时出现在现一块石头上的,而且字体颜色是红色,那才叫神奇。

奇石收藏误入岐途最致命的问题:少见多怪!

回过头来再看那对文字组合石,实际上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灰色水冲卵石,图案由白色石英构成,石皮相当的粗糙,磨圆度和水洗度都不好,但为什么当时觉得很了不起,就是见得少的原因。许多赏石水平很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很少对石头给予评价,之前本人不明白个中原由,现在找到了答案,大部分石头在他们的眼里,太普通了,普通得不值评价,因为他们见得太多了,正所谓见多识广,见多不怪。现在资讯相当发达,许多宣传平台上都有大量的精美奇石图片,更新也很快,轻轻一点手机按键,马上就能看到,非常方便。凡是都有相对性,网上的信息太多了,良莠不齐,以石头照片为例,既有大量的垃圾石,也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如果整天在一些以展示垃圾石为主的平台上浏览,久而久之,不但达不到提高水平的目的,还会形成错误的赏石习惯,很难纠正过来。为什么老师在教学生时,宁可学生什么都不会,相当于一张白纸,多费点功夫,也不愿学生看起来有些功底,但陋习很多,无法纠正。而且,中国有句古话,百闻不如一见,看照片和看实物永远是两个概念。

奇石收藏误入岐途最致命的问题:少见多怪!

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必须以看实物为主。这就跟领军打仗一样,那些只会口头上说、沙盘上推演的人,永远是纸上谈兵。因此,要想提高赏石水平一定要多看实物,除了到奇石市场和藏友的石馆里,更要多大的奇石展会,尤其是一些大的藏家和顶级的奇石博物馆,如果有条件能去的话,是最有效果的,正所谓登高才能望远。而且,要一直保持一个谦虚好学的心态,可以这样讲,奇石种类之奇、造型之奇、色彩之奇,永远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就算是现在已经出现的那些精品、名品,永远不会是顶点,换句话讲,没有最奇,只有更奇。

奇石收藏误入岐途最致命的问题:少见多怪!

多走多看太重要了,少见多怪的的例子和教训太多了,相信每个石头都遇到过,本文妥与不妥之处,都诚请大家留言发表意见,共同探讨!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张建军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军
张建军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收藏协会扑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张建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