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推动赏石文化发展 让石展评奖多一些庄重!

时间:2017-10-06 来源: 長江傳奇 作者:赵育和 点击数:

一、引言

随着奇石文化的发展和普及,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有奇石爱好者、经营者、收藏家3000多万。奇石展会也一年比一年多。中国石文化的繁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

然而在近年来,每当一个大型的奇石展结束后,都会传来或多或少的噪音。广大石友对专家评委们评出的金银铜等奖项多有非议。甚至于有少数石友在展会现场就开始骂专家评委。甚至连参与评奖的专家评委都为评奖不公而愤愤不平。这样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确值得引人深思。

石友们除了对专家评委们的赏石水平持怀疑态度外,更多的是觉得专家评委们的人格有问题,徇情枉法,评奖如同儿戏一般不严肃。但是另一方面,专家评委们也觉得挺委曲。他们认为他们是公平公正的,是严格按照部颁赏石标准来实施评鉴的,是百般辛苦的。

推动赏石文化发展 让石展评奖多一些庄重!

奇石既已被认定为“天然艺术品”,也就列入了艺术品领域,那么对奇石的评鉴,就应该按艺术品的审美标准去评判。然而,有许多艺术品其实是没有固定统一标准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艺术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感觉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出现对某件艺术品欣赏完全对立的结论,更何况是奇石这种特殊的天然艺术品。因此石展评奖是是非非众多就一点都不怪了。

但是,

但是,不能因为这个特殊原因,就可以成为专家评委们推卸责任的托词辞!

既然要对参展奇石作出鉴评,那就不能有任何借口。还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审视在场的每一块石头吧,把你的对奇石的研究成果用足,把你的文学艺术修养全仓释放出来,把你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全部调动起来,把你的文化艺术审美水平毫无保留地运用出来。

推动赏石文化发展 让石展评奖多一些庄重!

水平如何,能力如何,各个专家评委之间肯定有差异,这个很正常。但态度却可以统一。严格严肃庄重,公平公正公开,这是一个态度问题。解决好了这个问题,争议就会少一些,更少一些。

当然,出现以上种种不和谐的噪音,原因有多方面。在此本文仅以普通石友所了解到的实事,呈现在此,抛砖引玉。

 

        二、时间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其实,每一次大型石展,专家们要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有时甚至仅用一两个小时)将参展的几百方石头真正客观、公正地、严格地按部颁标准去评,这本身就是在强人所难。专家评委也只得跑马观花,蜻蜓点水地绕场一周后草草了事。这样评出的作品,怎么不出问题?

另外,据了解,许多石展上组委会考虑到不能让专家评委们累倒,于是采用专家评委们只需评出少数特等奖和金奖,其他的奖项由组委会和部分协会领导参与评定。甚至部分奖项的发放完全由组织者(参展团)领导自由填写,这也是评奖乱象从生的原因。因此,要想改变目前的评奖乱象,首先必须要从时间下手。

时间安排上,石展的组委会必须要给专家评委们以充足的时间来观察,思考和品味打分。如果不改变目前这种时间仓悴的评奖方式,必然在评出大奖后,不得人心,甚至闹出大笑话来。让专家评委的形象大打折扣。

 

推动赏石文化发展 让石展评奖多一些庄重!

       那么,如何解决时间不够的问题?

最好的方法是参展石尽量能够提前预约。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比如最近都江堰、乐山就是采用了部分参展石的提前预约。

通过预约,参展石友先将石图传与展委组委会工作人员。由组委会工作人员统一将石图收集整理好后,放在特设的网络空间,以提供给每位负责鉴评的专家和评委预先按图初步打分。

专家评委们对所有参展石有了初步印象后。这样,当他们到达现场后,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即使只用两三个钟头的时间,也容易做到比较客观公正的对奇石实体鉴评,而不至于在展场中跑马观花,草草了事。

当然这只是解决了时间问题。如果仅于此还完全不够。

众所周知的,当前石展评奖中,更多的问题是出在拉关系,搞人情,搞关系平衡等。时间多了,另种可能性也会出现,让更多的人利用这多出来的时间去拉关系,搞人情。时间短了,专家评委会失去正常鉴赏水平,时间多了,又让喜欢搞关系的人有机可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如何进一步纠正石展中评奖的不正之风?

推动赏石文化发展 让石展评奖多一些庄重!

 

          三、庄重问题。

 

这个问题更关键!

庄重,庄严隆重。庄严不同于儿戏,庄严是严格严肃严密的,容不得半点私情,容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半点玩笑。评奖的过程必须庄重!

这不不仅仅涉及到石友们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评奖过程庄重,所评出的作品才能客观公正,才能令人心悦成服。而且专家评委们的赏石水平才能获得正常的发挥,也才能获得更多石友的广泛认可,他们的名誉才会获得有真正效的保障。所以庄重的问题,不仅事关石友,更事关专家评委!事关石界发展的未来!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庄重呢?笔者想到了诺贝尔奖的权威性!

       笔者斗胆建议,在今后的奇石展会评奖活动中,凡是评奖的事,都应该要象评诺贝尔奖一样庄重。

       具体做法,一是建议,像诺贝尔文学奖证书那样,在获奖作品的证书上,必须写下获奖理由。石展组委会必须委托具体负责人对所评作品做出负责的文字鉴赏述评负责人(即具体评委)还要在鉴赏述评后面签下自己的大名,以示负责!同时将石图和获奖证书及理由一并上传网络,以备宣传及查询。

       二是在石展会场近处,设置获奖名单海报栏,并将每位专家评委们对某方石头的打分结果公示于后。让专家评委对自己的鉴评表示负责。同时将此海报栏内容,上传网络,以备宣传及以后查询。

推动赏石文化发展 让石展评奖多一些庄重!

 

    四、分类问题

这个问题也关键。

画面石,造型石,质色石,不是同一个大类,无法进行客观比较。奇石鉴评工作,在对在场的石头进行优劣认定。如果出现了不同大类的石头放在一起评,很容易失去比较。失去了比较参考,评出的结果自然容易出人意料。就像你不能把我们的民族舞蹈与西方的芭蕾舞放到一起评鉴一样。

分类鉴评,势在必行。

画面石与画面石一起评,造型石与造型石一起评,质色石与质色石一起评,这样才更客观,更清晰。不过即要进行分类鉴评,每个类参展作品应该有一个最低数量的要求。如果所参与评奖的类别石头数量太少,则不足以比较,也就不能客观地评审了。未达到一定数量的种类,在该次石展中,应该取消参评。这也是石展组委会的组织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之一。

推动赏石文化发展 让石展评奖多一些庄重!

五、以上做法的好处

 

      首先,提高专家评委的工作效率,高效发挥专家评委的鉴赏水平。

      第二,可尽量杜绝“评人情奖”,“评地位”,“评赞助奖”,“评照顾奖平衡奖”等儿戏般地评奖作风。

      第三,提高专家评委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获奖作品的知名度。

      第四,有效保护专家评委们的名誉。采用鉴评留名,打分留名。专家评委将不仅获得自我保护,还将受到广大石友的敬重,又能使伪专家假专家水评委知趣自动退出吹箫的队列。

       第五,能给初入石界的同好一个特殊经典的“学习教材”。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张建升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升
张建升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副主席
张建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