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石:长江石《 听 雨 》 图
时间:2017-10-27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李德伟 点击数: 感悟残荷之美
——长江石《听雨》赏析
宋人周敦颐一篇119字的短文,让荷花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长盛不衰的话题:无论是春日的小荷初绽、生机无限,还是夏天的遮天蔽日、娇艳怒放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从而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卷。

前几天跟随一个假日旅游团路过一片池塘,看到的却是一池残荷:那细瘦的枝干顶着耷拉成一团的枯叶,或弯曲,或折断,七零八落地歪在水面上。单调的灰褐色和一派萧疏衰败的景象,车上的几个老人纷纷哀婉叹息、伤感,感慨青春易逝,自己已经不再少年。

而我除过淡淡的哀伤之外,更多的是惊叹残荷的美:那茎干与枯叶,构成时间和空间的点与线,在水面上的零乱与对称,有些水墨效果,又有些抽象概念,本身就是一幅凄美的艺术画面。它所蕴含的“残缺之美”,犹如断臂的维娜斯,满脸皱纹的老者肖像,亦或千年古镇上破旧的老房子。她象征着时光流逝,历经岁月风霜背后,藏匿的丰富内涵。

由此我想到了十一双节期间网上淘来的一方长江石:听雨。在仅仅20CM左右的石面上呈现一派萧索的景象:池塘里的水已经干涸,露出略显不平的淤泥,淤泥之上仅有一片枯萎的荷叶倒垂着。茎干虽然折断,但却毅然孤傲挺立,似乎在静静的聆听,聆听那绵绵不断的秋雨......
于是感慨,处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变革时代,年轻的时候,迫于生计,来去匆匆,面对满池盛开的荷花,我们只能匆匆走过,无暇停下来欣赏,当我们步入人生的下集,能停下来喘息一下的时候,面对的只能是一池残荷了。

由物及人 细细想来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们努力过、奋斗过,在青春已逝,面对消亡时,也要坦然面对,慷慨从容,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直心山人
通讯地址:洛阳市赏石协会 电话:15036751896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