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

时间:2017-11-18 来源:石 界 作者:蒋遂安、连世民 点击数:

鲁山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属平顶山市辖县。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为沙河冲积平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交通便利,山川秀美,风光旖旎。
鲁山古称鲁阳,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炎黄五帝时期,是我国史前三大民族集团之——华夏集团的重要活动地域,昭平湖邱公城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自汉置县,唐始名鲁山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这里是世界刘姓的发源地,鲁山还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牛郎织女故事”发源于鲁山。
鲁山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它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能够闻名海内外的鲁山文化名片莫过于鲁山大佛和尧山名胜风景区。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
但是鲁山肉形石的出现,皆可称为鲁山文化名片的新贵,它是可以积收藏、馈赠、传承的可移动文化载体。近几年来,鲁山的肉形石已经被全国乃至全世界赏石爱好者所青睐。县委、县政府也非常重视,针对现有的特色文化名片,一定要抓住机遇,扩大宣传。目前已经在河南省观赏石协会的关怀和支持下成立了《河南省观赏石协会肉形石专业委员会》和《河南省观赏石协会肉形石文化研究会》,下一步就要着手申请“中国观赏石(肉形石)之乡”。
鲁山地域位于伏牛山地区,鲁山肉形石是天然石种,属硅质岩石,硬度7度左右,由玉髓和石英组成。它性质稳定,硬度高,耐酸性强,可长期保存不被腐蚀。与戈壁玛瑙石相比,鲁山肉形石块体大,皮与皮下肉更为象形。无论是从色泽、质地、形态等方面均属肉形石之最。鲁山肉形石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魔幻之皮。因其皮部绚丽而多彩,才赋予了鲁山肉形石的千般神韵。对于作为观赏石的肉形石来说,皮,依然显得格外重要。那么,鲁山肉形石的皮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下面就这个问题简要的给赏石界的各位老师和石友做以下介绍,让大家对鲁山肉石有更深层的了解。
一、糯香的皮
鲁山肉形石,是在亿万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珍贵的观赏石石种。尤其是鲁山肉形石的肉皮种类繁多,造型各异,色泽华美,香糯可人。尽管它们的类型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色泽流畅自然,浸染均匀,华而不艳,形象逼真。肉皮的形和色,已成为衡量肉形石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鲁山肉形石的皮色,以红色为主的,可分为:红、深红、焦红、浅红、棕红、酱红等数种;以黄色为主的,可分为:黄、深黄、浅黄、焦黄、草黄、米黄、土黄等数种;以白色为主的,可分为:白腻、糯白、嫩白、水白、草白等数种;由以上几种色泽,还可以衍生出许多其它的颜色,如:红黄色、红白色、黄白色、暗酱色等等。
由此种种绚丽的色彩,造就了丰富润泽的“皮肤”。有了糯香细腻的皮,鲁山肉形石才有了让人垂涎欲滴的吸引力。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二、皮上皱褶出神韵
鲁山肉形石的体量一般偏大,皮的表面面积也随之较大。通常达到千克以上的肉形石,都有可能形成皮部皱褶的出现,有的甚至在几百克的小型石上,也常常出现皱褶。皱褶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宽泛,有紧凑,形态千般,媚姿万种。皮上的皱褶有什么好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皱褶使皮部显得更真实。在真肉体上,我们经常看到松弛的皱褶。那么,在肉形石上所形成的各种皱褶,就符合了物样的标志体征。无论是何种特征的皱褶,都可以大大地加强肉形石的真实感;
2、皱褶导致肉形石有了生命感。皱褶的出现,使肉形石艺术感大大增强,使一方石头呈现出了勃勃生机。让冰冷有了暖意,让僵直有了动感,让顽石有了生命,让平淡有了神奇。
3、皱褶让肉形石有了神韵。皮上的皱褶,尽管没有大山大川的起伏跌宕,但有小家碧玉般的婉约与柔美,亦有天工精雕细刻的曼妙与华丽。因此,皱褶赋予了鲁山肉形石使人百看不厌、百读不倦、点石成金的无限韵味。综上可以看出,皮上的皱褶,是鲁山肉形石的一大表象特征。这种特征,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肉形石都所具备的一种共有,并占到整体肉形石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三、皮与肉形石的协调美
品相繁多的肉皮品种,使鲁山肉形石在皮与色、皮与纹、皮与肉、皮与形、皮与韵等的协调统一,完美结合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结合鲁山肉形石的个体硕大,品种多样,玉化程度高等元素,更加完善和突出了鲁山肉形石的品位和特点。
鲁山肉形石的皮部和其形体的品相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在常见的熟肉类别中,若肉皮是深红色的色泽,那么,肉形石的整体色泽和纹理,也基本是红烧肉或熟肉的表现。若肉皮是白色生鲜的色泽,那么,其纹理的表现也必然是生鲜带血的表现。皮与形体有着天然的完美性和一致性。在杂形类的肉形石中,若皮部是蛋糕状的表象,那么,它的形体也必然是奶油或巧克力的色泽。由此充分证明:鲁山肉形石的皮部表象与形体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美。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四、鲁山肉形石皮的分类
鲁山肉形石有着近百种五花八门的肉皮品种。最常见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即白糯皮,龙鳞纹皮,平纹皮,布纹皮,红烧肉皮,烤焦皮,烧烂皮,水煮纹皮,荔枝皮,苦瓜皮,珍珠皮,沙琪玛皮,蛋糕皮,草花纹皮,鱼籽纹皮,沙纹皮,沙漠纹皮,糯米纹皮,小米纹皮等。现仅将具有代表性的皮种做以简单的介绍:
1、白糯肉皮类
白糯肉纹皮是一种洁白如膏,晶莹剔透的皮种。既有真肉皮的真实,又有高于真肉皮的艺术韵味。其厚度与真肉皮近似,但比真肉皮的光洁度好,是对真肉皮的一种升华和提高。这种肉皮多来源于水料肉形石,所以,它的包浆越好,皮上的棕眼就越不清晰,这是经由砂石充分打磨的结果。该皮多有皱褶和弧度,大大增加了肉形石的逼真和美感。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2、龙鳞皮类
龙鳞纹皮多呈红色,棕红色,浅红,微黄等较多的颜色,很少见有白色。这种肉皮呈单元性的凸起,由若干个不规则的圆形凸起组成皮面,形成皱褶起伏象形度高的深色肉皮,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皮上棕眼清晰,抚之感觉明显。龙鳞纹皮与肉体纹理分布的合理度较高,其摩斯硬度在7左右,是一种独具风格的熟肉肉石。该皮名称来源于刘累豢龙的传说。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3、平纹皮与皱纹皮类
这两种皮的共同特点是:皮色均以黄色,红黄色,白色为主色调,皮上棕眼不十分明显。
A、平纹皮表面平整,有纹或无纹,无纹多于有纹。有纹皮多呈布纹状或斜纹状分布。
B、皱纹皮表面由凸起不平的堆积物组成,玉化程度比龙鳞纹皮较差。此类皮可能是在沉积岩中形成,也许是在河流运动时与土壤中其它物质粘合玉化而成。该种皮多呈红色、红黄色、焦黄色,白色。也有部分皮质略显粗糙不够细腻。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4、红烧肉皮类【含烤焦纹皮与烧烂纹皮】
红烧肉纹皮是一种很美的肉皮,象形度极高。在肉皮通体深红的基调上,凸起部位往往会出现稍深的烧痕,让人感觉真实可爱,胃口大开的同时,爱不释手。在这种肉皮中还会出现烧烂纹皮和烤焦纹皮。同样受到收藏者的热捧。
这几种皮的共同特征:皮部已无毛眼或稍有部分毛眼踪迹。皮部完整性差,似经过油锅烧烤油炸一样的明显,但肉体部分均无烧炸的痕迹。
A.红烧肉皮:表皮多以红色、深红色或酱红色为主。一般常见于水料肉形石,玉化程度高,包浆好。其形体纹理清晰,呈熟肉状。
B.烤焦纹皮表现色泽以黄为主,皮的表面不完整,出现泡状或片状的烤焦纹,有的泡状呈茶白色。溃烂处的断面出现茶白色的脂肪线。皮破部位已无棕眼可寻。
c.烧烂纹皮多呈红黄之色,往往上层皮为红色,下层皮为红黄色或黄白色。水洗后光彩照人,如刚出锅的红烧肉一样。这种肉皮虽然也失去了棕眼,看起来皮部为天然的不完整,但形象真实,带给人的视觉感很强。平添了真实和活泼感,深受肉石收藏者的喜爱。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5、荔枝纹皮与苦瓜纹皮类
这两种肉皮纹理相近,但有区别,特别从色泽上有很大不同。
A.荔枝纹皮的纹路多呈点状分布,皮面粗糙,色泽泛红,神似荔枝皮,故把这种肉皮叫荔枝纹皮。
B.苦瓜纹皮的纹路呈条状不规则弯曲分布,色泽多以黄色为主。纹理形成较浅的纹理沟,肉皮缺少棕眼或不明显。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6、鱼籽纹皮与沙漠纹皮
A.鱼籽纹皮呈现一层微小的圆形颗粒组成的皮面,以黄色为主,也可多色并存。这种肉皮一般没有棕眼。
B.沙漠纹皮有种远观沙漠的感觉。近看皮面较平整,颗粒状物不十分明显,多呈黄色,这种皮多出于水料,因久经磨砺,很少有棕眼或已无棕眼可觅。

7、沙纹皮
这种皮面多出现红色或黄色。皮面平整,形有弧度或平直。眼观有沙沙的感觉,若是水料,扶之光滑,手感很好。并有一定的包浆。硬度稍低。

8、水煮纹皮
皮部及石体均呈现水煮白肉的色泽。皮部棕眼不够明显。这种肉形石是鲁山肉形石中比较奇特的一种。

9、糯米纹皮
皮部由如糯米样的堆积物组成,表皮凸凹不平。色泽多呈红色或黄色,玉化较好。乍一看去,接近烧烂皮,但没有烧烂皮精致逼真。

10、杂类皮
杂类肉形石的皮部很有特色。它包括炸豆腐干、皮冻、蛋糕、面包等各类肉形石。不管是哪种类型象形石,它们的皮部与整体都有极大的一致性。如豆腐干,它的通体都是一致的色泽,基本没有其它的色泽和纹理。

魅力无穷的鲁山“肉石” 图综上所述,鲁山肉形石不管是在形.质.色.纹.体、韵方面,还是在肉皮的品种类别等方面,都十分繁杂丰富,举不胜举。这里只是简单的将鲁山肉石之皮、肉、形描绘一二,仅触及点点皮毛而已,其肉形石表象和实质,难以准确把握与书写,文中描述之误肯定在所难免,请各位老师和石友批评指正!
将遂安个人简历
蒋遂安,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河南省鲁山县人。曾任平顶山市畜牧总站站长,研究员;平顶山市科技拔尖人才,平顶山市跨世纪学术及科技带头人;河南省农业系列技术职称高级评委;河南省大尾寒羊育种委员会秘书长;平顶山市畜牧业协会秘书长。现任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河南省观赏石协会肉形石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观赏石协会肉形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鲁山肉形石地方标准第一起草人。
连世民个人简历
连世民 ,微信名“龙石苑”。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 ,国家观赏石二级鉴评师,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洛阳黄河奇石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石网》特约撰稿人。本人17岁走出校园,从戎西北边陲13年,转业后在洛阳市老城区政府就职。自幼酷爱诗书绘画,2001年步入观赏石赏玩收藏行列;曾先后在《宝藏》、《中华奇石》、《石观》、《自然-赏石》等专业性赏石刊物发表了《洛阳赏石文化之渊源》、《赏石文化,根在河洛》、《让奇石走入寻常百姓家》等文章,历经十几年的赏石风雨路程,感慨万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赏石励志、陶冶情操。领悟石头的灵性,体现人生价值!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寿嘉华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寿嘉华
寿嘉华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
中国地层委员会主任
中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寿嘉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