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石上的中国山水 图
时间:2018-02-01 来源: 泸州市女子爱石协会 作者:百 合 点击数:前言: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长江……”
亿万年的虎啸龙行,沙研水蚀,长江、向世人奉献了一份精美绝伦的厚礼,那就是:吸天地之灵气,孕万物之精神,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一体,自然天成的长江石。请欣赏:来自母亲河的长江石最深情的演绎
中国山水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无论是波澜状阔的东部海峡,还是旷远苍凉的西北高原,无论是雄奇状美的北方山水,还是诗意秀丽的江南景致,都蕴含着一种特有的山水精神。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共我一体”,以及慧能的“心量广大,含山河大地,万物色相”,无不显示着人类和大自然的亲密交流与和谐共处,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山水的崇尚形成了华夏文明独特的审美体系。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将自身融入其中,借山水以抒怀,或深情描绘,或纵情高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诗中的山水,带着一种忧国忧民的儒家仁爱之情,“桃花流水杳然上,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诗中的山水,透着一份道家的悠然闲适之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诗中的山水,让人体会到一份空灵幽寂的禅趣。于是, 儒家的仁,道家的游,禅宗的悟渐渐渗透于山水间。形成一种特有的、蕴含着中国人风骨气魄和传统文化精神的山水,这就是中国山水.
(一)浑厚璞拙的儒家山水
儒家注重教化育人,因此喜欢以山水喻人。 仁者如山,巍然、崇高。 智者如水,淡泊、包容。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即爱人,爱社会,爱天地万物。因此儒家山水总是透着一种大美与大爱,饱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
有时是一缕谈淡的思乡情调,浮云游子意,明月故乡心: 月光粼粼着老家门前的小河,思念摇得很轻、很静、很芦花,蛩声切切,又将思乡小调轻弹,一遍、又一遍,长长…短短……
鹧鸪天.乡情
临水孤村落日残,林荫袅袅上炊烟。多情最是农家月,杨柳稍头恰半弯。
情渺渺,梦恬恬,风轻云淡夜堪眠。忽闻篱下蛩声切,疑是老家屋舍前。
因为仁,儒家山水有时会带着一份悲天悯人的壮丽诗情,听,满江风雨悲屈子,一曲离骚是断肠。因为仁,儒家山水偶而会透着一种人生的悲凉感和历史沧桑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泣下。“有时,儒家山水还饱含着一份浓浓的爱国情怀,就像傅抱石笔下壮丽秀美的江山画卷,看,那饱蘸着爱国主义深情的笔墨,正描绘着祖国的锦绣河山!
临江仙.东方红
银汉曙星渐没,天河晓月初溶,朝霞晕彩染长空。雄鸡天下白,旭日满江红。
云海犹赊眼界,波澜顿阔心胸。华光遍宇势恢弘。江山无限好,尽在一轮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大概就是儒家的仁在山水中最真实的写照。仁”并非成日伤春悲秋般凄凄惨惨,也非无病呻吟般哀哀怨怨。大到千山万水,小到一花一|苗,仁是让我们通过一些平凡弱小的生命物,去体会一份不屈与坚强,感悟一种伟大与崇高。从而由内心升华为一种大美与大爱。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