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花石到杨贵妃的荷花情缘 图
时间:2018-04-19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王 沛 点击数:洛阳石友转让的一方荷花石,题名《贵妃赏荷》,净画直径17厘米。取形切磨合理,质地细腻致密;主体经营较佳,画面构图得当;女子身段清晰,比例协调优美;右手持一荷花,左手弯曲向后,欲行欲止、动感十足;衣裙色彩丰富,从艳红到粉红、谈红、纯白,从墨绿到翠绿、浅绿、米黄,“随类附彩”、过渡自然。犹贵妃赏花,人美胜花、花美如人,“庄生晓梦迷蝴蝶”,花人一时难分辨。
荷花又称莲花、芙蕖、芙蓉、水芙蓉、水芝、水芸、六月春、红蕖等等,但你也许不知道,它还称作“玉环”。据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记载:“唐中和中(唐宪宗元和年间),有士人苏昌远居苏州属邑,有小庄去官道十里。吴中水乡,率多荷芰。一日忽,见一女郎,素衣红脸,容质绝丽。阅其明,恍若神仙中人。自是与之相狎,以庄为幽会之所。苏生惑之既甚,尝以玉环赠之,结系殷勤。或一日,见槛前白莲花开,敖荣殊异,俯而玩之,见花房中有物,细视之,乃所赠玉环也。因折之,其妖遂绝。”《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一十七》也有此记载,故后人又称荷花为“玉环”。这也是杨贵妃死后半个多世纪的事儿了,此“玉环”究竟与杨贵妃小字“玉环”有没有关系,无从考证。

然而,有贡品白莲称“贵妃莲”应当相信,说明杨贵妃还是爱莲(荷)的。唐玄宗李隆基为讨杨贵妃欢心,费尽心思,穷尽全国之力为其寻访美食佳肴,只要杨贵妃喜欢,玄宗都会派专人从千里之外驰运而来。在南方有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之地盛产白莲,花叶娇嫩青翠,如杨贵妃般千娇百媚,惹人怜爱;且用高山上的清澈山泉灌溉,白莲味甘清香、营养丰富,杨贵妃甚为喜欢,每日必进一食,后人便将贡品白莲取名为“贵妃莲”。

杨贵妃小时候的名字叫杨玥儿,据说后来住在叔伯家后,改名为杨玉环。但杨玉环这个名字《旧唐书》、《新唐书》里均没有明确记载。唐大中九年,杨贵妃死后一个世纪,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关于杨贵妃的美,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杨玉环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法号太真),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杨贵妃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杨玉环美乃史料记载,荷花美则实实在在。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三国时曹植在其《芙蓉赋》中称赞:“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宋人周敦颐《爱莲说》中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金时元好问的《摸鱼儿》更富情愫:“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知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渡,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籍卧风雨。”

秋天的八月,太液池上有数千叶白莲花盛开,玄宗与贵戚在一边饮宴观赏,左右都叹羡不已。玄宗指着杨贵妃对左右说:“怎么比得上我的解语花?”玉环美,荷花美,美美结合才完美。由此断言,杨玉环的“荷花情缘”应是客观存在的。

作者简介:
王沛,中央企业供职,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介入赏石文化20余年,中国观赏石国家一级鉴评师,中国观赏石高级价格评估师,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宝藏》等国内多家赏石杂志编委,出版赏石文化著作2部,发表赏石理论文章120余篇。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