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浅析“赏石文化功能与美学意义” 图

时间:2021-06-18 来源:无形斋 作者:徐忠根 点击数:

解读形式语言的内涵,体味审美意象的妙境 ——与著名画家崔自默先生探讨画面石的审美本质。

自中国当代赏石艺术理论形成以来,人们在谈论画面石的构图解析与欣赏要领时总会引用一些中西方绘画美学原理,无论何种画面构图,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在领悟形式语言与艺术内涵方面却是相通的。笔者曾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书画家、艺术史学博士、鉴定家、《中国水墨》画集学术主持崔自默先生,就赏石与赏画不同审美范畴的艺术相通性进行了交流。

浅析“赏石文化功能与美学意义” 图

崔自默先生是当代国画大师范曾的第一位博士生,我俩在对欣赏画面石与欣赏绘画的艺术相通性进行交流时,无论是创作见解或审美见解都很谈得拢。崔先生认为:“欣赏画面石与欣赏绘画,就审美关系而言,主体欣赏不同的审美对象,无论感官形式或审美内涵都存在着差异。鉴于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尤其是自古保持审美传统,一般条件下难以改变‘象外之象’、‘象外之意’的审美方式。”欣赏画面石,审美视觉落在石体表面的“两维空间”,具有类绘画的艺术形式,所以绘画构图与画面石构图,在领悟表现形式方面肯定存在差异。鉴于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识,对这两类不同的审美客体,既会产生相似的感知与领悟,又会产生由意象创构的不同意境。

浅析“赏石文化功能与美学意义” 图

在崔先生的《自默画菏》画集里,一百多幅作品,绝大多数荷叶漂浮于虚幻的时空,且看不到叶面细节,其真实性隐藏在浓淡相宜的墨晕下,反映出画家对“形”与“神”的把握及情与意的表达。由此想到,我们在欣赏各种画面石时,不也是遇到某些主体形象模糊不清的构图吗?在这种条件下。赏石者往往根据抽象的、朦胧的、虚幻的、多寓的天然画面,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描摹以形显神、以神托形的艺术形象。

浅析“赏石文化功能与美学意义” 图

绘画的美学本质,是一种凭借画面构图抒发情怀的艺术表现手法,由于画家对自然或现实有着深切感受、经过撷取物象素材的神与韵,最终画出具有艺术性的景与像。在这一点上,欣赏画面石与欣赏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其审美过程也具有某种创造性。我赞同崔自默说的:“无论哪一件艺术品,它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不是单相度的,而是双相度的。也就是说,无论欣赏绘画抑或欣赏画面石,必须先理解画面构图与经营位置,获得对形式语言的感知和感化,才能从线条和颜色的交织中领悟其内涵。”

浅析“赏石文化功能与美学意义” 图

是啊,如果不能理解画面构图与经营位置,又如何能领悟艺术意蕴呢?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式有“高远”、“平远”、“深远”等表现方法,又有“以大观小”、“以近观远”、“以体观面”、“以时观空”等处理手段,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王国里。画面石也有许多极似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赏石者具备观察与发挥的能力。

浅析“赏石文化功能与美学意义” 图

虽说欣赏画面石,同样会遇到类似绘画的表现形式,只是形式更抽象化、更具不确定性,赏石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否则难以领悟构图内涵。中国画的历史形成了不少技法程式,如山石的各种皴法,人物衣纹的多种皱褶、水波云烟的各种勾法等等,反映出艺术家们对客观事物的记忆与认识,当然也包含深层的寄情与象征。如投入到赏石实践中,欣赏者同样也是凭着对现实物象的记忆,从审美客体寻找类似绘画所表现的形式语言,逐步从似象非象的感觉中演绎“真实”的美。

中国水墨画,都是艺术家通过写意手法完成的,自晋唐以后,这种“写意”精神更显艺术创造力,逐渐形成特有的美学传统。对于赏石者而言,欣赏画面石既不经历模仿自然写实,也不脱离玩味自然现实,始终处于“写意”的情感意欲之中。崔自默表示,中国赏石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它的形式美与意蕴美,不是来自艺术家的手下,而是来自欣赏者的眼力和心力。客观地讲,绘画创作是艺术家心、手相通的结果,而欣赏画面石是主、客观照,心、眼相融的结果。

浅析“赏石文化功能与美学意义” 图

由此而言,无论赏画或赏石,都离不开画面构图形式与艺术意蕴的启示,更离不开主体意象运化所幻化的艺术意境。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与“有”、“虚”与“实”的统一,从而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庄子也认为,天地万物是有形与无形、“虚”与“实”的统一。鉴于“象外生象”的学说,欣赏画面石的艺术形象,实际上是自然构图中有形与无形互为融合的形象,这是赏石实践所总结出的审美本质。

浅析“赏石文化功能与美学意义” 图

画面石的构图千姿百态,多维多寓,自然表现形式与意蕴内涵都带有主体的随意性,赏石者眼中的“形”,实为其想象中的“形”,通过对现实中的“形”加以联想,最后描摹出类比的“形”。这种“形”是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产物。人们谈起欣赏绘画艺术,难免会提及“形神兼备”,这是由于欣赏艺术形象不是停留在表象上,而是透过表象特征玩味意蕴和神韵。笔者在与崔自默交流时认为:“赏石与赏画,审美心理、审美方式肯定存在差异,但捕捉画面石中的‘形’和‘神’,与中国画善于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手法极为相似,与‘气韵生动’作为基本法则去‘应物象形’的审美过程一脉相承。”

浅析“赏石文化功能与美学意义” 图

崔先生赞同我的观点。他说:“欣赏画面石的人,都懂得形的重要性,深知画面中物象的神是通过形所演化而来的,这也应了‘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形神离则死’。”此言是指绘画中如何摆对形与神的关系,对于欣赏画面石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任何艺术都有独特的形式语言,中国水墨画是以笔墨为语言的,通过笔形、笔感、笔性的变化,反映水墨语言的表达方法。崔先生也玩石,对欣赏画面石自有独到看法,他认为:“画面石所反映的各种物象和景象,无不由现实世界中的人物、动物、山、水、石、树、花草等所幻化出来的。”笔者接着他的话说:“尽管这些物象、景象是自然趣象,融入赏石者的神思而贯穿于的神意之境,如果不是因为对所谓的物象或景象产生想象和联想,又怎么能神游在瞬间而生、顷刻而幻的意境之中呢?

中国赏石的审美特点,就在于不满足眼下具象的感官形式,而是善于把观感和心智融入活跃的想象里,从情感融合波动中得到升华,从与石对话中求真求美!

综上所述,欣赏画面石,主体心理运化产生的意象与创构的意境,与欣赏绘画是一样的,都是从“象惘”中进入特定的审美境界。由此而言,发挥主体的审美能力,激发主体的审美情趣,解读形式语言的内涵,体味审美意象的妙境,从美的感受中获得愉悦,从美的体悟中萌发创造欲望,既是赏石的文化功能,也是赏石的美学意义。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祁文石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祁文石
祁文石
洛阳市赏石协会会长
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祁文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