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间大观:金沙江奇石与刘姥姥的隔空相逢
时间:2025-11-03 来源:华夏奇石网 作者:阿 文 点击数:初见金沙江奇石,竟无端想起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的模样——前者是天地造化藏于江水的“山野璞玉”,后者是乡野老妪踏入朱楼的“局外看客”,却都在陌生的“奇观场域”里,撞出了最本真的惊喜与敬畏。

那奇石多是灰黑底色,却偏生被江水磨出了万般模样。有的像黛玉窗下那丛竹,纹路斜斜浅浅,带着几分疏朗的仙气;有的似宝玉腕上的通灵玉,圆润得能映出江面的云影,触手生凉;还有块墨色石上嵌着几缕乳白,倒像极了贾母暖阁里挂的水墨山水,只是少了人工勾勒的匠气,多了江水千万年冲刷的野趣。它们不像园林里的太湖石,被匠人凿出固定的“瘦皱漏透”,反倒带着金沙江的性子——粗粝里藏着温柔,笨拙中透着灵动,一如刘姥姥初见沁芳溪时,说不出“曲径通幽”的雅词,只懂得拍手叹“这水儿竟比俺家井里的还清亮”。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的是雕梁画栋、奇花异草,惊的是“一个茄子竟能做出几十两银子的味道”;而初见金沙江奇石,赏的是水与石的千年对话,叹的是“一块顽石竟能藏着山河的模样”。她摸不透宝玉的通灵玉为何那般金贵,正如我们猜不透眼前这块带红斑的奇石,是曾嵌在峭壁上沐过晨雾,还是沉在江底听过渔歌。但那份初见时的“怔忡”与“欢喜”,却是一样的——刘姥姥把大观园的繁华装进眼里,我们把金沙江的岁月捧在掌心,都在陌生的美好里,找回了对“未知”最纯粹的向往。
到最后才懂,无论是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还是我们手中的金沙江奇石,本质都是一场“遇见”:遇见超出认知的惊艳,遇见藏在细节里的匠心,更遇见平凡生命与不凡世界相撞时,那份永远动人的赤诚。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