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在石外,赏石在“山外”:金炜《山外》新书在常州石展首发
时间:2025-03-28 来源:海上石语 作者:俞 莹 点击数:


3月7日上午,由长三角赏石艺术联盟、中国环太湖艺术城主办,上海、苏州、常州三地石协承办的“卧石观云——首届长三角赏石艺术联盟•中国环太湖艺术城联展”,在常州中国环太湖艺术城盛大启幕。开幕式过后不久,在文房古石馆举办了常州藏石家金炜《山外》新书首发仪式,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会长杜海鸥、常州市观赏石协会会长王宏等各地藏家石友代表参加了活动。
认识金炜兄,大概有二十多年光景了。记得十多年前首次登门拜访金兄老宅,厅堂居中案几上的一方山形灵璧石气度不凡,立即吸引了众多石友的眼光。这就是被收录新近出版的《山外》一书第一页的“停云”,据介绍这还是金兄收藏的第一方赏石,可见其起点颇高,出手不凡。
这也难怪,金兄出生于盆景世家,从小就接触到盆景山石、文玩书画,读大学学的又是建筑设计,工作后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游历大增,眼界为开。我一直认为,如果说赏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的话,那么它与人的经历、阅历、游历有关,赏石无疑是对于藏石者经历、阅历、游历的一次全面考验。尤其是玩赏山形景观石,如果没有名山大川的游历(卧游也算,但毕竟不如身临其境),那么其对于赏石的感知程度会大打折扣。南宋诗人,也是一位赏石家陆游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玩赏奇石也是情同此理:要想玩好石,工夫在石外。
也是在那次拜访金兄,邂逅了另一方从日本购藏不久的灵璧古石——《山外》收录的唯一一方古石,也是此次参展古石。原来是一件抽象立供,有原配老红木树瘿纹底座,日本藏家得手后将其横置,由危转稳,看作景观山形避雨岩(日本水石之中的一种经典样式),配以木盒,题铭“灵石(雨宿)”。(参看链接“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日两种赏石观:3月7日中国环太湖艺术城常州雨竹轩藏东瀛回流灵璧古石将亮相“卧石观云”文房古石展”)
玩石万千,景观为上。赏石界有所谓“玩石不玩山,边都不算沾”、“始于山水,终于山水”之说,大致说的就是山形景观是玩石者的最爱。金兄爱石如癖,特别钟爱山形景观石,《山外》一书便是集萃了其24方藏石精品。《山外》的书名,我想大概有两层意思,一则是此书是以山形景观石为主打,非山不录;一则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也是一种谦辞。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山形景观石在很多石种中多有呈现,金兄主攻灵璧石和戈壁石,前者是传统赏石中的佼佼者,后者是现代赏石的代表性石种,可谓牵住了牛鼻子。而且,山形景观确实是能够穿越古今赏石的重要主题。这本书金兄从酝酿到刊印,费时数年之久,直到截稿之前才凑成了二十四品,可见其吹毛求疵、精益求精。金兄笑称,如果不是赶上这次常州石展,这本书不知道又会精打细磨到哪一天。
据我所知,金兄选石挑剔,出手大方,弱水三千里,只取一瓢饮,所以汇集了不少佳品,包括域外之石。《山外》收录了三方日本水石(古谷石“残雪”、佐治川石“川流”、濑田川石“山行”)颇为经典,可见其包容性甚强。稍感不足的是,贵州盘江石以景观(尤其是瀑布)著称,书中唯一收录的一方“琴鸣”似嫌不太过瘾。

赏石家出书不少,甚至有点泛滥,要论收录藏石数量之少,这本书可能无出其右,但是最终经过藏家的精心编排,佐以书画摄影佳作,特别是融汇了其玩石经历领悟的感性文字,达到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良好效果。这应该归功于这位资深建筑师良好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艺术人文功底。 如果说,赏石是发现的艺术,那么,出书就是表达的艺术。可以说,《山外》圆满完成了对于雨竹轩藏石(山形景观)的解读表达,也为更多藏石家的表达树立了标杆。
作者:俞 莹 图文编辑: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15037927357 评论 工夫在石外,赏石在:奇石是岁数沉垫风化的结晶
15037927357 评论 工夫在石外,赏石在:艺术无处不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