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在台湾花莲举行
时间:2014-05-12 来源:河南省观赏石协会 作者:静石易 点击数:
2014年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以加强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赏石文化和谐发展,增强两岸同胞同源认同感,共同弘扬中华传统赏石文化,以融合、团结、永恒、和谐的精神,扩大中华赏石文化的国际化影响为目的。此次活动,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的积极组织下,在台湾国际盆栽雅石协会(BCI)荣誉理事长苏义吉先生的提议、推动下促成的。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花莲县宣传部长致欢迎词















2014年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活动,如期于4月27日在台湾花莲县文化局石雕博物馆的演奏厅举行,这次石展从4月26日——7月6日,长达七十天的石展,在大陆石展还是很少见的。这次赏石文化交流,除来自海内外的省市共有31个省市区外,还有来自国外的代表队,河南省观赏石协会组成了33人赴台赏石文化交流团。开幕式的当天,演奏厅座无虚席,连两边的通道都站满了石友,其场面真可谓开创赏石界之最。
河南省代表团,于4月25日组团从新郑国际机场出发,赴台参展,参加这次赏石文化交流活动的人员,来自郑州、洛阳、信阳、栾川、鹤壁、汝阳等地的石友。
开幕式在花莲县文化局的石雕博物馆演艺厅举行,开场的第一个节目,是观看台湾小学生的锣鼓队的精彩表演,接着是最年长的唢呐队的演出,最大的年纪八十六岁。热情似火的台湾同胞,令人感动,可以说这次活动,是花莲县政府上下都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从接待到观赏,处处都体现了台湾同胞一家亲的热情和诚挚,石友与石友之间,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都尽可能地多方了解,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在开幕式上,台湾花莲县政府傅昆綦县长亲自上台,一一地介绍来自大陆参加活动的团队,第一个介绍的就是河南省赏石文化代表团,每介绍一个省市区的代表队时,大家起立,齐声以雷鸣般的欢呼声,答谢台湾花莲县长的介绍,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个省市区的代表参会,整个演艺厅气氛热烈、掌声雷动,欢呼和掌声久久地在演奏厅的上空回荡,令人回味久长。
大陆各省市区的积极参与,也令台湾举办方和石友,真正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同胞、同族、同根、同源的血脉相通。花莲县长当场表示来年一定组团赴大陆参展。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热情洋溢地致辞,代表了全国石友的心声。
台湾花莲是一个石种石源特别丰富的地方,又是玫瑰石的产地。一路上乘车经过许多石馆,都是销售奇石的。我这次参加此次活动,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奇石《珍妮》在海选中入选,受邀参加;二是原定计划今年九月去台湾,正巧有此活动,便提前作了调整。首次赴台参加活动和观光旅游,又是带着《珍妮》赴台,心情十分高兴。这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活动,是历年来大陆入境参与赏石活动,组团最宏大的一次,全国31省市区的观赏石协会,积极踊跃组团,非常不容易,一是石展恰逢五一黄金周,二是目前赴台还有许多不可言说的因素,赴台还不是个人想去就能去的,必须通过旅游局统一组团,才能前往。所以,赴台参加赏石文化交流和观光旅游,对每一位石友来说,都是一次极好学习、增进了解的好时机。
台湾花莲县政府为举办这次史无前例的活动,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从开幕式到欢迎晚宴,从揭幕吉祥物到观赏奇石;从统一着装服务大会的大学生,到手拿各省区标牌的迎宾倩女,无一不是笑容满面,亲切友好;大陆参展各省观赏石协会的团队,也为此次赴台做了精心准备,有的团队,身着文化衫,打着队旗;有的省队提前做好“两岸一家亲、共圆赏石梦”的红标语,在石展前合影留念;有的团队,提前准备了书画作品赠送给大会。千余人参加的欢迎晚宴上,各地代表团队纷纷合影,台湾石友友情赠书,两岸互赠本地奇石。各省代表队与代表队相互合影的,所有的代表团队参展人员,胸佩贵宾代表证,依次入场时,接受主持人的一一介绍。大陆和台湾都分别展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品奇石,如台湾展出的石种有玫瑰石、绿泥石、铁钉石、金瓜石、绿色西瓜石、台湾玉、东海岸玉石等。大陆石种有黄河石、荷花石、肉石、长江石、大化石、九龙壁、玛瑙小品组合石等等的造型石、图纹石和矿物晶体多种观赏石等。
台湾大陆血脉相通,正是因为同根同源,赏石文化理念重在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弘扬古老的奇石文化和创新现代的观赏石文化,创新当今的赏石理念和赏石创意。在短短的交流时间中,根本来不及做更深层次的赏石文化探讨。再加上参加此次活动,以谋求发展,促成了交易往来的有之;以增进了解,促进友谊的有之;以建立缔结友好协会,促进中国和韩国的合作有之,总的来说交流的开端是良好的开始,互学的尊重是深化的动力,多看少说、多学少议、多了解少攀比,应是彼此共同尊石天然,对石间时间的最好诠释。在台湾的赏石文化交流活动中,我认真地了解台湾石友对奇石的创意赏析,碰到台湾的石友,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主动地询问台湾当地的石种产地,了解石友对奇石的命题和赏析,可以说颇有收获。本次活动,自始自终都可看到一个词:石间时间。在台湾依然保持着中华传统的繁体字,特别是用书法写成的“时”字,许多人,都将“石间时间的“时”字,认作“寻”了。石间时间,解读为:
天地一开,万物即分了阴阳
上下 前后左右黑白 一切都有了分别
包括时间也分了过去与未来
每个当下 都成了时间历程里的影格
在这空间内不断的成形变化堆叠
为所处的每一个当下做出完整的记录
而人能记忆过去能预演未来
却永远无法留住当下的样子
时间让未来不死,而石头却能让当下不减。
石间时间......
石头是石友的最爱,在环岛旅游的八天中,捡石头本来是件最容易的事,但在台湾却不能。不是台湾没有石头,而是台湾对本岛内的石头管理相当严格。在每天更换一个住宿酒店的地方,都可以捡到石头,就是带不回来。台湾海关对台湾奇石有着极为严格的过境查验手续。所以,凡去台湾环岛旅游的,别想捡石头,只能买,开税票带回来。两天的赏石文化交流活动过去了,我的《珍妮》留在了花莲,只有到了7月6日,《珍妮》才能随中国观赏石协会的统一撤展,回到大陆。我的《珍妮》留在了花莲,我的思念也留在了那里。回家的第二天,我便日日思念,夜不能寐时,特以“我的《珍妮》在花莲”为题,作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
我的《珍妮》在花莲,暂住石雕博物馆。
赏石文化交流展,传递两岸奇石缘。
我的《珍妮》在花莲,黄河孕育意志坚。
海选远行到台湾,联络两岸情绵延。
我的《珍妮》在花莲,暂时离我七十天,
石间时间心相通,连结大陆和台湾。
我的《珍妮》在花莲,代表河南赴台湾,
此间盼尔早归来,从此再也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