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赏石怎么旺 图
时间:2018-01-28 来源:石 记 作者:马浩瀚 点击数:
狗年寄语,祈愿大家旺旺!
本来我是不要说的,因为我天生爱忧虑、多感伤。大过年的,有些话可能不应景、招人烦。不过毕竟还是有些朋友愿意听我说话,因此,就赏石圈,谈三个字,以表我爱石之心迹和情怀。
第一个字:情。
情是赏石的根基。
《礼记·礼运》曰: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情也。它包含了情怀、情爱、情操、情义等等,是维系我们赏石情怀最温暖、最坚实、最恒久、最鲜明的积极因素。
我们赏石,多发之于情,喜爱是我们的初心,是精神层面的涵养和愉悦。而赏石给予了我们精神层面之外更多意料不到的获得。很多人因此舍本逐末,滑进了物欲贪婪不能自拔,因而舍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忘记了“赏石之乡愁”。
美石,在更大人群、更广领域、更深认识里,成了获取物质财富的工具或支点,甚至牟利成为唯一的赏石追求。我们普遍认同人是感情动物,倘过多的强调名利,而降解或泯灭了赏石情怀,我们的赏石初心,如何保全和安置?
第二个字:势。
威力之向谓之势也。
赏石应重大势,而轻小利。谋大势,就要有人研究一个行业的性质、形态、要素和运行规律等等,并做出前瞻式引导,而不是个人或组织一时一地单纯搞一个活动、挣几两银子、整几下动静、赚几声吆喝。
自古而今,杳然湮灭的事物、形态和思想认识多之又多,多是因为人们对“大势所趋”在认识上的愚昧和偏执。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道,即事物生存发展运行之规律也,不掌握规律、不乘势而为,溃败和湮灭是必然。一个行业如此,一种文化如此,一个群族更是如此。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我略了解灵璧石,拿国字第一石灵璧石现状分析赏石界之趋势,可谓触目惊心。有人说:不要再提“天下第一石”“国石”等概念了,那样会搞得灵璧石更加卖不动。仿佛灵璧石近些年的疲软表现,是因为它自身过于“曲高和寡”而“高处不胜寒”。但是,请大家想想:人们是反感灵璧石“天下第一石”的称谓吗?是嫌弃灵璧石气象万千的大美姿态和神韵吗?人们反感的可能是那些把“天下第一石”独占为安徽石、宿州石、渔沟石的小心眼子吧。“天下第一石”是灵璧石代表中国向全人类贡献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瑰宝,它是全体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属于全世界。普天之下,倘赏石不及灵璧,何谈曾经沧海?
然而,就这样一种如此盛名的石头,2017年却在常山遭遇滑铁卢,声望崩塌;在很多国字头、中字头或地方大展上,更是不闻其声、不见其影。大势已去、荣光不再的悲凉,让很多人愤懑甚至暴躁------但是,有几个人醒悟?有几个人张眼看石界?有几个人真正愿意挺起腰、重新站起来?灵璧石圈这样的人很少,整个赏石圈也不多。大势的碾压和遗弃,我们大都宁可承受,而不愿振作和扭转。是愚昧、是自私、是狭隘,蒙蔽了多数人的双眼,于是前望不见路,我们四周只有迷雾。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不见青岛崔周村先生的团队、北京何宝宽先生的团队、青海毕崇义先生的团队、新疆姚和江先生的团队、国石网杨汇群先生团队、陈炉石团队等等,人家既顺大势、又谋大势、复造大势,因此能够建设赏石的丰功伟绩,而宇内共享。我们当何为?是到醒一醒、看一看、悟一悟的时候了!
第三个字:为。
《广雅》释:为者,施也、成也。
《小尔雅》则更直接表述为:治也。而若从“为”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分析,为字是个象形字,从手从象,就是人牵着象从事改造社会的劳动。《道德经》曰:执大象,天下往-----这是多么神奇!多么智慧!几千年前古人就告诉我们:要为、要积极作为、要应势而为!一个小小的“为”字,便蕴藏那么激情澎湃、雄心浩荡的中华文化正能量,奚以未能发人深思?难道我们尚不及古人智慧之毫末?那么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心智?
赏石界要为,关键在怎么为。无可否认,“不为”和“乱为”是当前赏石行业两种突出现象,这也是赏石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
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自然资源输出,到工业产品、知识产权和高等人才等输出。而观赏石行业,最为混乱无序的,便是自然资源的开发抢占和低级的人工劳务输出阶段。
混乱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这是资源和分配错位、经济和文化背驰、理论和实践脱节、评优和实际偏离等所有乱象的胎盘。更多人不问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味高潮迭起地干着自以为是的宏图大业。仿佛别人“都是云烟”,只有自己在改天换日创世纪。
还有一些人,则自鸣得意地玩起“无为而治”,装神弄鬼尸位素餐呵呵看世界,“大致像条鱼”,仿佛很高明。赏石小日子优哉游哉,没有思想、没有计划、没有引导、没有干预、没有任何成果。下雨进屋子,雨停晒太阳。一个小圈子,奉行彻底的自由主义------说是几千年前老子就这么教的!没有文化固然可怜,糟蹋文化实在流氓。我担心老子在天之灵倘听了这话,会不会趁春节带你回炉重修汉语言文学?
无为而治,不是嘛也不干,也不能嘛也不干!而是主张不要让个人意志过于主导社会实践。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应遵循规律,客观办事。都应该顺势而为,办实事、办好事,把实事办好、好事办成。
当前,党和国家立足国情、高瞻远瞩,放眼寰宇、经略天下,以大国文化自信布局文化发展长远战略,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热切追随。赏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而又迎时复兴的文化艺术形式,不断蓬勃发展。赏石诸君实宜多用情、常应势、真作为,做出“不负时代不负卿”的积极努力。
也许这样,你旺、我旺、大家旺,赏石界才可能一起旺旺!
作者简介:
马浩瀚,灵璧石文化学者,《中国灵璧石》杂志社社长,宿州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灵璧石研究院秘书长,中国观赏石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女子赏石协会顾问,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