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打造中国赏石文化圣地 图
时间:2018-03-01 来源: 收藏物語 作者:高 峰 点击数:自古山西多圣地。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北武当是道教圣地,应县木塔是建筑圣地,云冈石窟是艺术圣地,平遥古城是晋商文化圣地,壶口瀑布是中华民族精神圣地……数不胜数的圣地,无不反应出山西人对文化的敬重和善待。如今,山西的圣地头衔可能要再增加一个,那就是中国赏石文化圣地。
在全国赏石版图上,山西资源、人数、藏馆并不占优,却通过短短几年时间,把太原打造成了中国赏石界的“麦加”。每年三月初,全国石友怀着虔诚的心赶赴太原,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石界开年第一展。是什么让山西成为了中国赏石界那个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地方?赏石文化圣地难道只是一句响亮空洞的口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麦加不是一天成就的,山西赏石文化圣地的地位,也是经过一代代山西石人不断的努力逐渐奠定的,它在山西赏石方向和文化布局上早就初现端倪。未来和现在都指向过去,从山西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或许能梳理出山西赏石文化辉煌成就的脉线。
山西赏石,继承了晋商文化的开拓和包容精神。山西的赏石地理,囊括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水水,如同重走了先祖们货通天下的脚步。山西的藏石品类,不拘水山,不分内外,不论形纹,只要符合审美情趣和文化滋养的石头,山西石人一概求之,奉若至宝。这和当年晋商货物不分南北、买卖无非东西的经营理念何其相似。而山西石人,可誉之为中国赏石界的现代晋商。张志强、张立功、蒋世银、郝惠亮、陈鸿宾等,无不兼具商人与石人的双重身份,生意做得好和石头玩得好,到底是谁成就谁?还是互相成就?或许我们在平遥古城、乔家大院走一走,在历史中就能找到答案。
山西石人,弘扬了关公文化的忠义和乐善精神。坊间传说,临汾张志强乐善好施,无论哪里的石友去临汾找他,他都用自家的星级酒店热情接待,而带来的石头他也都尽可能买下,只为了解石友燃眉之急。而太原张立功,更是性情中人仗义豪气,据说某一年太原展会,他自掏腰包宴请所有参展客商,善行义举让人钦佩。普石蒋世银品行端厚出手大方,近些年的高价石,很多都为他所购馆藏。无形斋陈鸿宾不计小利,无偿提供自己的高端场馆供全国石友展示使用,今年已经是第二年了。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财力雄厚吗?山西运城关羽云长,义薄云天,一生清贫,却被后人尊崇为武财神,顶礼膜拜。可见,生意在生意外,钱财在钱财外。山西石人,玩石更在石头外。
山西石展,体现了太行山上团结协作的抗战精神。石界固然是个名利场,但在赏石文化兴衰荣辱的大利益上,所有石人的立场应该是一致的。为了蝇头小利互相拆台,既失了石人的风雅,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惯了世界的吵吵闹闹,无非各领风骚那几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石头面前,过往皆为乐章,一切都是过客。一个人,一群人,把一块石赏好,把一个馆开好,把一个展办好,既是石头赋予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再多金钱都买不到的精神财富。看太原石展,从筹备到分工,从组织到协作,从动员到宣传,无不体现出当年太行山上那种团结一致、精诚协作的抗战精神。石好不好看事,事成不成看人,有山西这帮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有奉献的石人,什么石展搞不好?什么好石搞不来?
圣地一词,原为宗教用语,意宗教徒称与教主事迹有关的地方,后引申为对某件事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地方。石界无教主,石人皆平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石人除了石头更是谁都不服、谁都不拜。所以说,哪里理解了石头,哪里尊重了石头,哪里就是圣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山西(太原)基本上做到了。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