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宣石供石研究 组图
时间:2018-03-23 来源:石 界 作者:李相彬 点击数:宣石是一个古老的石种,但又是一个年轻的赏石。
说宣石古老早在唐宋就有李白、苏轼欣赏和赞美宣石,明清更是宣石发展的高峰期,大批文人画家为宣石题诗作画、园艺家推崇的优良造园石材……等等,为什么又是年轻的赏石呢?我们检索网络和出版的赏石书籍,作为供石的古代宣石基本上没有看到其踪影,拍卖公司也只拍卖了两块宣石。
其一是2012年“北京宣石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了一块“清·宣石山子”(从图来看是一块水冲宣)
清 宣石山子 (高88厘米 宽65厘米)
其二是“09金秋臻古雅韵上海长城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块云头雨足传统造型的宣石供石,但没有标注年代。此宣石笔者最早看到是南通的一石友的藏品,现在被上海藏石家赵德奇收藏。这块宣石应该是表层石,老石老皮,石质好,有可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的从山上表面采集的宣石。
宣石供石 (L 20cm W 20cm H 42cm)
宣石给我们喜爱宣石、收藏宣石和研究宣石的人留下了谜一样的困惑,相信在有识之士坚持不懈的挖掘和研究下,一定会解开这个谜团。
2017年10月底上海赏石家杜海鸥会长应邀出席到宣城市参加第二届“书香石语”石展,展后到宁国考察宣石。笔者有幸和杜会长就古宣石供石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杜会长说道:早期我经营古石,古宣石经我手出去的有三、四块,现在有一块在美国。从红木底座和石头包浆来看,应该是清道光之前的传统供石。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为古宣石供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笔者对收藏宣石有二十多年,研究宣石文化有十多年的时间,认为探秘和研究古老宣石供石,应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远古的启蒙期
这个时期的宣石或许有三个作用
一是用于盖房、砌墙
这时的宣石如同其他石头一样,仅作为普通的建筑石材。
二是供奉白石的习俗
在远古人们有供奉自然界奇特的、带有神秘物品的习俗,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例如:现在的四川川西羌族人民的信仰是白石。白空寺是羌民族地区供奉自然白石的寺庙,它供奉着三尊自然白石——“白西西”、“白郎郎”和“白哈哈”,寄托着羌民族对白石的无比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是四川省理县羌族民众祭拜“白哈哈”神灵的传统日子。宁国是一个移民之县,远祖后裔中是否有四川羌族移民呢?另外,四川羌族是否从宁国洁白如玉的宣石带回去供奉呢,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事。
三是碰擦取火
在河里找两个水冲的白石头(水冲宣),相互碰擦取火,现在农村小孩仍然有此嬉戏。另外,在古代山民一般不把宣石摆放在家里,防止碰擦冒火。
四是寺庙僧人祭祀或供奉
我们从《宁国县志》(明嘉靖版)知: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宁国属九州中的扬州之域。今宁国市中溪镇中田村荷花塘溪坞里的大山“禹尧尖”,上有龙池。古时,山上建有禹庙,庙址犹存,“世传尧使禹治水过此故名”。
现在在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的大禹陵,相传是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大殿侧有窆石亭,因供奉“窆石”而闻名。传是大禹下葬时,“窆石”从其生地北川(古石泉)县飞来的。其上,有自东汉以来的许多文人学者留下的题刻。
笔者收藏一个很古老的白色水冲宣(高25*宽30*厚12厘米),形状呈扁圆锥体,最奇特和神秘的是距离顶端6厘米处有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近似圆形的孔洞。这块宣石或许就是远古山民祭祀,或许是禹庙供奉石(关于此石笔者拙作<一块古老宣石的探秘>)。
二、唐宋元的发展期
我们知道,茶的起源最早源于寺庙僧人,赏石也是从寺庙中走出,到文人雅石的书房和案头。宁国历史上著名的寺院祠庙有灵岩寺,延庆寺,铁瓦寺,奉圣寺,阎山寺,龙兴寺,宣梵寺,教忠寺,崇果寺,宁园寺,慧云禅寺,三圣阁,广济寺、香盖寺、龙安寺、沈大圣祠、青华观、英济王庙、昭烈武成王庙等。其中,延庆寺,铁瓦寺,奉圣寺、教忠寺、崇因寺乃江南地区著名的佛教丛林。上世纪八十年代,史学专家周一凡先生对宁国的宗教建筑有如下统计:“……其中建于唐代20座,宋代29座,明代23座,清代14座;历经战乱,至1936年尚存寺32座,庙32座,殿31座,庵167座,包括观、院、宫,楼总计294座。宁国县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处有香烟缭绕,钟磬之声随处可闻”。
这么多寺庙和庵,假设一个寺庙和庵摆放一块宣石供石,那也是有数百块宣石。我在《曹雪芹之宣石缘》一文中就有曹雪芹在“延庆寺”看到宣石供石,在“水月庵”小尼送曹雪芹宣石山子。
古代宁国宣石供石不仅寺庙里有,文人雅士和富裕之家也肯定有。
唐代 李白《 草书歌行》中:“麻笺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
宋代苏轼的在扬州获得一白一绿二石,其中的白石头就是宣石(详见拙作<苏轼与宣石>)。
三、明至清中期的高峰期
明代至清中期是宣石发展、运用的高峰期。我们从下面可见一斑。
一是明末造园家、园林建筑大师计成著的《园冶》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书中有宣石的记录:宣石产于宁国县所属,其色洁白,多于赤土积渍,须用刷洗,才见其质。或梅雨天瓦沟下水,冲尽土色。惟斯石应旧,愈旧愈白,俨如雪山也。一种名“马牙宣”,可置几案。
二是明末清初胡正言编印的《十竹斋书画谱》是一本书画册,兼有讲授画法供人临摹的功能。分为书画、墨华、果谱、翎毛、兰谱、竹谱、梅谱、石谱八大类,收入他本人绘画作品和复制古人及明代的名作三十家。每谱中大约有20幅画,都配有书法极佳的题诗词,共180幅画和140件书法作品。
石谱中画、题各二十幅,每画都有对应的题赞,图有墨石、彩石,但均以套版为之。在二十幅赏石图中,有宣石二幅,赞诗三首(详见拙作<十竹斋书画谱中的宣石研究>)。
三是清初著名学者李渔平生绝技有二,一则辩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他当时在南京的芥子园别墅,就藏有不少砚石、名石,并著有《芥子园石谱》,集古人画山石之法,提供石玩者以仿山水画的雅石皴法,来物石选石。其戏曲理论作品《闲情偶寄》有“长盆栽虎刺,宣石作峰峦”之句,其“峰峦”二字把宣石作为象形山石的主要特征,简明扼要而又极其生动形象的点化出来。同时,也表明宣石是当时中国古代主要的盆景流派——扬派、苏派、徽派盆景的重要选材。
四是清初宁国文坛名宿汪作霖的《宣石赋》洋洋洒洒一千三百余字,古风劲吹,汪洋恣肆,纵横捭阖,极写宣石性状和宣石所承载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其赋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华辞丽章,文采飞扬。《宣石赋》给宣石赋予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今天研究宣石文化的典范文章。
五是清代著名学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二:“江氏买唐村,掘地得宣石数万,石盖古西村假山之埋没土中者”。“掘地得宣石数万”可见宣石数量之大!
当然最闻名于世的扬州个园里的用宣石堆叠的冬季假山。遗憾的是这些宣石大多数用于园林堆叠假山、或点缀树桩盆景……等等,传世的宣石供石几乎没有看到,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方面:
一是古代宣石的开发主要是在河床里寻找,以圆浑形状多见,少有符合“瘦、鄒、透、漏”的符合标准的供石;
二是宣石极易与白灵璧石、白英石和昆石相混淆,就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对宣石不够了解,特别是有些人认为宣石只是灯草宣,如果我们在古白灵璧石、白英石和昆石中寻找,或许就能找到非灯草宣的白宣或糯宣的古宣石供石。
三是古宣石供石在传世的过程中底座遗失,与后期的原石混淆使人难以确认,笔者就收藏十余块老宣石,收藏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的在农户家里的杂物间、阁楼上、屋檐下和院内,一看包浆深厚、古旧自然、老皮老色的老宣石,至于年代确实不好断代,只能说是老宣石。
笔者收藏的一块老宣石供石
四是古代宁国南极处于偏远山区赏石氛围不够,山民对宣石作为供石不够了解,不知道能卖钱,所以,就没有采掘宣石供石吸引力,宣石供石的产量极少,因而传世量稀少。
综上所述,宣石在明清只有很少一部分被作为供石陈放,而没有像灵璧石、太湖石、英石那样被大量作为供石摆放在厅堂、书房和案头。
四、晚晴至二十世纪的萧条期
这个时期是宣石的最黑暗期。
从《宁国志》知道:咸丰(1856年5月2日始)到同治年(1864年8月1日止)间,太平天国义军与清军在宁国县展开争夺战,你来我往拉锯战20次,其中10破县城,加上瘟疫、自然灾害,宁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生存下来的人口不足百分之一。战争结束三年后,从徽州、福建、浙南迁来少数客民,待湖北、河南灾民大批南来,人口才渐多。光绪五年(1879)始,畲族钟、雷、蓝姓人氏陆续由浙江迁入宁国县千秋关一带居住。所以,宁国有“五方杂居,风俗各殊。”
中国在晚晴和民国军阀混战全国都在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之中。所以,在此恶劣的大环境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怎么会有闲情逸致来欣赏石头呢!再说宁国由于原住民的消失,新移民来的民众首先是安居、创业和生存,他们也不认识宣石。这个时期宣石应该说没有向外输出,所以,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发出疑问,晚晴至二十世纪,一百多年怎么没有看见过宣石呢。
五、二十一世纪至现在的方兴未艾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国赏石热,带动全民赏石。宣石作为一个古老的石种重新被人们认识和收藏。
宣城市所属五县一市都有大批人收藏宣石,在宁国本土收藏宣石的人越来越多,目前至少有二三百人,在宁国到南极有百十家石店专卖宣石。宁国专门架云轩专门开辟了宣石交易市场,宣城市“宣城石博物馆”收藏了大批宣石,它不仅是皖南地区著名的石馆,现在已经是《宝藏》杂志的列为全国的十大石馆。宣城市、宁国市每年举办一次以宣石为主题的大型石展,另外,赏石协会积极参加全国性的石展,并履获金奖。
据不完成统计宣石参展和获奖如下:
在赏石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宣石再次得到了广大石友的喜爱和赏石家的认可。
1、在2016年5月全国赏石日,由中石协主办的精品展中,宣石“石窟遗韵”获得了全国金奖;
2、2016年10月份在扬州举办的石展中宣石“贺兰山”获得金奖;
3、2016年10月宣城奇石协会承办的“‘书香石语'首届中国·宣城赏石文化博览会”上有4块宣石获得金奖;
4、在2017年10月上海市浦东桃博园赏石博览会精品展中,宣城石奇石协会送展的精品宣石引起轰动,受到赏石家们的喜爱,在总数只有13枚金奖中有4枚宣石荣获金奖,另外,还有数十枚宣石获得银奖和铜奖,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宣石在各类石展上频频获金奖极大地鼓励了广大石友热爱宣石的积极性,同时,也促动了国家级赏石专家的兴致,纷纷到宣石的产地南极考察和收藏宣石,撰写宣石文章,极大地弘扬了宣石知名度。当然,宁国本土的宣石研究也是朝气蓬勃,宁国成立了《宣石文化研究会》研究、宣传和推广宣石。目前在国家级网站《石界》已发表了:“一片冰雪铸石魂荒寒意境文人心”、“清乾隆<仿宣石瓷砚山>”、“苏轼与宣石”、“李白与宣石情”、“十竹斋书画谱中的宣石研究”“三尺宣州白狭盆”、“曹雪芹之宣石缘”七篇文章或论文,把传统上的宣石,向前推进了一个新阶段!
据笔者多年的收藏、研究和比较发现:宣石具有四大特点:“寒、寂、险、奇”,它有灵璧石的幽玄、太湖石的透漏、英石的皴鄒、昆石白如玉的特点,但宣石的荒寒意境四大名石是没有的,也是无法比拟的,因而得出“四大名石宣石有,宣石之奇四石无”的结论。宣石所表现的雪景和北国风光确实是一绝,提升到中国画的荒寒意境是宣石文化研究的方向。宣石表现的雪景:从初雪到瑞雪,从凝寒到雪痕,从穹雪到雪霁,从高雪到残雪,几乎把整个传统山水画的雪景图都复活了。宣石的“冰痕雪影,一片空灵;剩山残水,全无烟火。”的荒寒意境,足成赏石的精绝之品。荒寒意境一直被文人画家视为最高的审美境界!另外,墨宣、青花宣和水墨宣所折射出的禅意也是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