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辛苦为谁来?——黎氏阁赏石文化高峰论坛十年速览
时间:2018-04-06 来源:洛阳市赏石协会 作者:侯桂林 点击数:黎氏阁家居广场有限公司与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自2009年4月携手合作举办“黎氏阁杯”中国·山西赏石文化博览会暨赏石文化高峰论坛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届)了。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然而,办展会必办高峰论坛能办十年,且无任何经济效益,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文化坚持精神,也许早就鸟兽散了。
十年来,他们凭着一份对中华赏石文化艺术的高度热爱,凭着对推动山西赏石艺术的普及、发展的一份责任,凭着全心全意为家乡、为广大石友与市民服务的一颗赤子之心,坚持从石展出发,将全国多地的奇石引进山西来,将山西本土的奇石推广到全国去,互通有无、开拓石文化与石经济的交流,方便山西爱石的老百姓选石购石,方便各地石农石商进行平等交易,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同时增强企业在全国的知名度,组委会用尽心思,提出“年年有个新套套”与时俱进的办展会宗旨。所谓年年有个新套套,即是年年有个服务大众的新主题。
1、首届(2009)论坛主题确定为“赏石与家居文化联姻”。将“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庭无石不华”的优秀传统石文化普及到社区、家庭,让它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一项高雅的艺术生活和生活中的艺术,以达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美化人们健康心灵的目的。
出席首届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15人(各地石协会长未计入),提交论文15篇。《中华奇石》杂志副主编杨靖女士的“当头炮”就摆出了《奇石融入家居文化的意义与途径》,提出创新雅石展示平台——“家居赏石样板房”的构想。石界老人侯康乙教授谈了《赏石与家居文化提纲》,赏石理论家夏华炳先生发表了《一石在室,雅气荡魂》,李晓坤先生讲了《品味奇石与家具结合的高雅艺术》、杨勇生先生讲了《家居奇石摆放与风水》、禹本愚先生讲了《试论赏石文化的社会功能》、杨瑞褒先生《谈家居装饰选石之道》、李彦森先生《浅谈供石与现代家居生活》、侯桂林发表了长篇《雅石与家居文化散论》。
2、为深化首届论坛主题,第二届(2010)论坛主题定为“石魂木韵妆雅居——再论赏石与家居文化”。收到论文31篇,出席人数40余人。论文包括:将军赏石家张训彩的《家居文化与住宅供石》、李祖佑将军的《家居文化与赏石艺术》、夏华炳先生的《家居赏石与家具设计》、徐忠根先生的《观赏石融入家居文化的时代特征》、俞莹先生的《博古与奇石》、谢礼波先生的《家居摆石宜中亦宜洋》、邹顺驹先生的《中国石友的“梦中浮桥”》、马鸿斌先生的《赏石·红木家具让生活更美好》、吴培龙先生的《石魂木韵妆雅居,相得益彰味无穷》、马长泰先生的《家居文化中雅石与诗联书画的协调美》、马增荣先生的《家居赏石与家具摆设的环境设计》、李晓坤先生的《文化影响城市,城市改变生活》、王耀宗先生的《家居空间艺术的活力与亮点》、崔周村先生的《奇石·居家·风水》、苏立社先生的《居有石更安说》、侯桂林先生的《石雅书香,修身养性》、杨靖副主编的《小品石之趣》、耿爱科先生的《奇石小品组合创作感悟》以及古典家具收藏家牛润生先生的巨篇论述《华严工致写精神》等等。
3、第三届(2011)高峰论坛主题是“三论赏石与家居文化”。出席专家21人,提供论文24篇。本届论坛重点发言的有:文甡先生谈《赏石传承与家居风格》,陈民府先生讲《石进家居,室雅人寿》,郑忠先生讲《驼铃——我家的石故事》,李祖佑先生《再谈奇石艺术与家居文化》,崔周村先生《再论雅石艺术与家居文化的结合》,禹本愚先生《石与大君子——谈家居外环境与奇石》,周易彬先生讲《SCC赏石论》,马显忠先生讲《雅石艺术与家居文化结合将成为潮流》,毕永晰先生讲《科学引导家居赏石文化》,马长泰先生讲《请石先生做家教》,耿爱科先生讲《拜石为师,学石做人》,李德顺先生讲《家居赏石文化与道德修养》,刘翔先生讲《花魂·石韵·木文化》,程亮生先生讲《松花奇石在居家摆设中的选择运用》,武林虎先生《论雅石艺术与家居文化结合》,巩杰先生讲《中国灵璧石放置中的形与势》,侯桂林首次倡言《赏石与创立赏石艺术学随想录》。
黎氏阁杯高峰论坛就是这么对一个研究课题一论、二论、三论“咬定青山不放松”。
4、第四届(2012)论坛主题定为《回归古典,感恩本真》。这是就社会上存在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夸目尚奢、厚金薄文等社会弊病反映在赏石界出现的金钱取代文化、文化沦为欺骗感情的废话,追名逐利、有失德行的浮躁风、俗气病等问题而设立的不忘赏石文化的根本而提出的。这个论题得到很多朋友的响应,省内外专家学者和一些理论界新人提交了论文33篇,近百位嘉宾出席,寿嘉华会长也亲临展会剪彩。本届展会中邀请到古典四大名石收藏家的珍贵藏品来太原首次与观众见面,其目的是做到相互寻道启智、不忘初心,共同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理论创新发展,让这两个车轮一起转动。
为突显古典(古代)赏石的无穷魅力,本届论文集特刊选登了灵璧古石《锁云》、太湖古石《金秋祥瑞》、古英石《卷云》和昆山雅石《山舞银蛇》。论坛上俞莹先生奉上了长文《古典赏石纵论》,侯桂林献上了《回归古典,感恩本真》,贾祥云先生贡献了《中国赏石的分类与鉴赏》,邹景清会长贡献出《从昆石的题名看赏石题名的古韵今义》,胡其伟老先生贡献了《论奇石命名中的一些消极现象与误区》,百合女士提供了《传统文化决定了我的赏石取向》,马增荣先生提供了《中国当代赏石理念的再思考》,石泉先生提供了《谈雨花石欣赏的抽象美》,夏华炳先生讲了《时尚不是梦,奇石真风流》,耿爱科先生的《丑石观是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精髓》,程亮生、李德顺合作了《赏石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必由之路》,刘先令先生送上了《奇石投资与投机风险及规避措施初探》,武林虎先生送上了《赏石文化中投资与投机风险探讨》,毕永晰先生谈《排除石种歧视,以人性化引导石文化的健康发展》,王海社先生提供了《赏石艺术生活实用化的初步尝试》,周易彬先生特别提供了《锁云回国记》以及邹景清会长的《昆石的收藏价值》等等。
5、第五届(2013)石博会暨论坛是“黎氏阁杯”五周年庆典纪念活动,所以主题定为“唯一的家,唯一的石——历史盛况回归”。张红生董事长亲笔撰写了《唱响木韵声音,凝聚石魂精神》长文,侯桂林发表了《具有普世价值观的石魂木韵妆雅居——黎氏阁杯石博会暨高峰论坛五周年回眸》,郎宝山会长撰写了《赏石文化与市场接轨的成功之路》,刘建民会长写了《奇石缘——写在黎氏阁杯第五届中国·山西赏石文化博览会开幕前夕》,杨靖副主编撰写了《石魂木韵的理想主义与现实追求》。此外,寿嘉华会长、阎振堂老会长、原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93岁高龄的老部长刘江以及有关省市石协会和赏石名家都为五周年庆典送上了亲笔书写的贺词、贺联等作品15幅。
除五周年庆典活动外,第五届石博会展品推出了山西本土奇石品牌“历山梅花石”280余件供游客选择。高峰论坛分两个主题,一是为彰显山西赏石文化的历史渊源,确定了“石圣米芾研究”(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并请著名雕塑家龙启印创作了一尊米芾半身像大型作品供于展厅中央。论坛第一单元论文有《感时当有作,灯下怀古圣——再论石圣米芾千古无双》(侯桂林),《米芾的艺术造诣与奇石》(文甡),《米芾拜石青史传名》(俞莹),《一石激起千层浪,只取一瓢怀米芾》(栾永军),《探寻历史渊源,感受诗性情怀》(徐忠根),《米芾趣闻》(李德顺),《为米芾四字诀正名》(夏华炳),《我与米芾有个“约会”》(陈亮生)等等。
论坛第二单元集中论述本省品牌石种梅花石。论文包括《吾爱历山梅花》(侯桂林),《历山梅花石的审美价值》(徐忠根)、《翻读梅花石,修养红梅品》(王海社),《垣曲梅花石精美走天涯》(王志超),《梅影追踪》(侯桂林)、《梅花八韵》(夏华炳)。
此外,本届论坛发表了台湾著名赏石家林维宽先生的《了解赏石,正确赏石,艺术赏石,完整赏石》四部曲。林先生还在论坛现场作了沙盘赏石演示,受到与会者一致欢迎。
6、第六届(2014)石博会暨高峰论坛围绕推出山西本土产黄河日月画面石展开。主题定为“心相连,梦相通,日出东方红,月圆中国梦”。共收到论文35篇,出席论坛60余人。主要文章有:《守土有责,资源共享——垣曲黄河日月石资源概况及其审美价值》(侯桂林执笔),《太阳·月亮图纹画面石的成因探讨》(地质学家徐大令),《黄河日月画面石的科学成因探讨及其观赏价值》(地质学家董必谦),《试论黄河石审美——日月为经典》(俞莹),《日月经天耀环宇——论日月石欣赏》(夏华炳),《改变固化思维,避免石种歧视》(杨靖),《日月石鉴赏收藏应融入人类日月星辰的大文化》(马长泰),《晋善尽美的黄河日月石》(鲁建功),《黄河日月石的审美价值》(卢国涛),《日出东方红——赏读山西黄河日月画面石“东方红1号”》(侯桂林),《月圆中国梦——从山西黄河日月奇石“嫦娥3号”想到的》(侯桂林),《黄河日月石赏析》(王海社),《画面石颂》(李德顺),《切磨图纹石的价值评释》(徐忠根),《不废江河万古流——为切割打磨图纹画面石正名》(侯桂林),《造化之秘与匠心之运——为切磨画面奇石正名二》(侯桂林),《为切割打磨画面石正名》(马增荣),《高举多元化赏石大旗——为切割打磨的图纹石正名》(谢礼波),《试论切磨图纹石在观赏石中的地位与价值》(贺林),《关于切割打磨图纹画面石的话题》(苏立社),《打磨石彰显奇石内在自然美前景灿烂》(王海社),《切磨画面石应是奇石家族成员》(刘金京),《加强切割、打磨、修饰、美容画面石四大价值的研究》(李德顺),《石种歧视之我见》(卢国涛),《石种歧视现象及其不良影响之我见》(董玲),《奇与美是鉴赏奇石的核心标准》(程亮生),《从黄河文字石想到书法大家石圣米芾》(马长泰),《黄河石上金龙舞,天赐文字成佳品》(高安民),《寻觅江河星月梦》(吴明莉),《老年石友四项注意》(李德顺),《石屋小语》(侯桂林)等。
7、第七届(2015)石博会暨高峰论坛的展品以黄河奇石与长江画面石珠联璧合展出,因此本届论坛集中研讨两河画面石的审美特征。收到论文24篇,作者16人,出席论坛60余人。关于黄河石主要论文有:《试论华夏文明与黄河石文化》(侯桂林),《青海黄河石鉴赏》(贺林),《黄河石的内涵和外延》(张外兴),《中国黄河石形成肌理之探讨》(董必谦),《成立画面石联盟,迎接画面石春天》(高平均),《山西垣曲黄河图纹石多样性三题》(王海社),《黄河古道红梅石“蝶恋花”鉴赏》(侯桂林)。
关于长江石论主要文章有;《长江石论——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夏华炳),《至情至性长江石》(百合),《长江石发展趋势之原产地缩影》(曾传军),《发挥长江画面石的文化营销功能》(刘一泓),《结缘长江石》(卢晓玲),《长江石颂》(李德顺),《泸州有大美,瑰宝绿泥石》(李德顺),《第三个十年,艺术的时代能否到来》(杨靖),《论观赏石赋文之美》(雷敬敷),《晋东南陵川奇石资源探寻》(侯桂林),《牛、刘、白咏太湖石唱和诗说起》(贾克映),《薛绍彭——山西古代又一藏石文化名人》(侯桂林),《赏石补闲时,怡情天地宽》(李德顺),《广义赏石文化中的海派玉雕饰品》(汪倩),《谈观赏石市场前景及价格走向》(董玲)。
此外,本届论坛还特邀重庆市石研会会长刘昌沛先生作了《江河图文画面石审美特征》的专题讲座。
待续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