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吴玉伟 — 醉石山房采访笔记 图
时间:2018-05-19 来源:锦绣江苏 作者:庄 丽 点击数:吴玉伟简介:
吴玉伟,燕赵人氏,1995年定居江苏徐州市,自幼酷爱传统艺术,而立之年痴迷于灵璧石并择优珍藏。
江苏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徐州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专家库成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宝玉石价格评估师。2007年创办天下奇石网,2012年主编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灵璧石鉴赏》一书,2013年创办搜宝网,2014年主编《中国灵璧石精品档案》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同年参与规划徐州观象中国灵璧石博物馆。运营的(天下奇石网、中国奇石)微信公众平台到2016年底粉丝累积达16万。
崇尚文化赏石,主张传统与时尚并举,注重唯美实践,尊重不同赏石观点,支持创新,把赏石看作是“艺术与灵魂的双重修行”。
醉石山房采访笔记:
主编:锦绣江苏 庄丽
主编:吴先生您好,听身边几位朋友经常提到您,说您在灵璧石方面非常专业,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吴玉伟:专业也算不上,只是喜欢,不知不觉就投入进去了,如果想全面了解,网上有比较详细的资料。
主编:徐州玩石头的藏友据说有很多,大约有多少,您统计过吗?
吴玉伟:徐州奇石市场最红火的时期,经营的石馆有500多家,加上在外跑展的100多家,应该有700家,徐州离灵璧石产地近,玩的也早,如果有几方石头就算收藏,徐州的石友保守应该在2万人。
主编:您是怎么进入石圈的呢,有老师引领吗?
吴玉伟:爱好是最好的引路人,教训是最好的老师。
主编:您是说,您在收藏的过程中也打过眼上过当?
吴玉伟:是的,我资质愚钝,看到漂亮的石头容易冲动,所以交了不少学费,能吃的亏基本上都吃遍了,现在免疫能力增强了不少。都说吃亏是福,现在爱好依然,只是冷静多了。
主编:徐州遗存的古石多吗,徐州博物馆的一方古石,据说是灵璧八音石,是宋代花石钢遗石。
吴玉伟:不多,听《中国灵璧石谱》作者王文正老师介绍,这方古石曾经在徐州老文庙前摆放过。是否为宋代遗存不太确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方石头不是灵璧石,而是徐州当地的鱼籽石。估计早期石头也是青黑色的,随着长时间的风化,整个石表已经变的枯燥泛白,敲击没有任何悦耳之声,八音就更谈不上了。过去宿州灵璧石的宣传资料上当做灵璧石介绍的,应该是一个误会。
主编:最近几年灵璧石的市场怎样,围绕灵璧石相关的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吴玉伟:灵璧石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商品,挖完就没有了,随着一线资源的减少,和藏家审美能力的提高,会淘汰掉掉一大批一线从业者,与之相关的底座厂,石馆也会大幅度缩减。将来的交流会转向藏家与藏家的交流,精品资源的拥有者和整合者以及高端的交流平台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主编:精品概率毕竟是很小的,那大部分的石头您认为出路在什么地方,我听说现在大部分石馆经营状况都一般。
吴玉伟:把目标扩大到收藏圈外的普通受众,让赏石走进普通家庭,可以通过家具城让赏石和家居一起展示,直观的让大众了解到奇石的魅力。只要价位合适,受众还是很多的。
主编:有些爱好者,想开个自己的石馆经营,请问吴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吴玉伟:这个想法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完全不是那回事,爱好和经营不是不能统一,但能经营的游刃有余者凤毛麟角,因为爱好是想把自己喜欢的留住,可经营的话有可能别人看上的就是你自己喜欢的,这样的话就形成一个矛盾。所以,经营就单纯经营,毕竟要盈利。
主编:吴老师也经营,如果有客户看中您的爱石,您怎么应对?
吴玉伟:有朋友欣赏自己的收藏,是很开心的事情,首先说明你的作品,你的审美有人认可。另外,我认为收藏品在交流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所以,如果机缘到了,也会考虑交流。
主编:您说的机缘指的是什么?
吴玉伟:一种感觉吧,比如交流比较舒服,对方能读懂你的作品,而且非常珍惜,出价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心血。
主编:您把自己的收藏称为“作品”,石头不是发现的艺术吗?
吴玉伟:有发现有创作,石头是自然元素,根据个人的理解,命题,赋意,配上合适的底座展示,这实际上就是创作的过程。有个人的思想创意在里面,我认为可以称为作品。
主编:您认为收藏赏玩石头最大的受益是什么?
吴玉伟:和石头接触的多了,人也会沉稳很多,石头亿万年历史了,人生不过百岁,人类在石头面前都是学生,石头蕴藏的自然信息,够人们研究终生,学习久了,气质自然受到转化。
主编:一些象形的石头还好读懂,那些抽象的石头怎么欣赏?
吴玉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石头的美在于它通过形貌、肌理、曲线展示它自然的动势、气质。抽象的石头,亦可以感受它内在气韵的流动,它也是有生命活力的。
主编:市场上最近出现了很多湖北襄阳的石头,一些卖家当做灵璧石销售,您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吴玉伟:鉴赏、鉴赏,有鉴别才好对比欣赏,湖南襄阳的石头造型不错,也是一种很好的观赏石。现在每年流入灵璧石市场的襄阳石有几万块,稍微有点经验的石友很容易分别,对新手的确是个考验,很多藏友把它当成灵璧石收藏。建议襄阳石友好好打造宣传下这个新石种。既然这么多灵璧石爱好者喜欢,肯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不必依附于灵璧石名下。
主编:这么多外地石以灵璧石的名义进入市场,对灵璧石市场肯定有很大的冲击,为什么没见灵璧石产地协会就此发声呢?
吴玉伟:随着灵璧石资源的减少,这种类灵璧石的交流只会越来越频繁,协会不是职能部门,不好干预,也只能听之任之。
主编:陈炉石和灵璧珍珠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到三年陈炉石就炒的风生水起,对外的影响感觉超过了珍珠石,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吴玉伟:陈炉石的成名得益于他们有一个非常团结的团队,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远见,有抱负的组织,国内所有的大展都有他们的参与,这种坚持不懈加上不断的努力创新,造就了陈炉石今天的声望。
主编:您觉的灵璧石对外宣传推广方面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的,外地石友对天下第一石持什么样的态度。
吴玉伟:灵璧石是历史传统名石,在大部分藏家特别是文人眼里看的很重,但我们对外交流的时候,建议不要用天下第一的名号,这样容易引起其他外地石友的排斥,世界上这么多漂亮的石头,凭什么你是第一。自然造物,各有其美,众生平等。我想这才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彼此尊重,彼此欣赏,才能更好的把灵璧石推广到其他圈子里面。千万不能唯我独尊。现在赏石的群体好像很庞大了,实际上还是小众,建议多接触其他圈子。特别是高端艺术品的圈子,这应该是高端灵璧石的终极出路。
主编:您也玩其他石头吗,你对新出现的石种怎么看?
吴玉伟:英雄莫问出处,凡是美的,有眼缘的石头都可以收藏,我个人一直认为赏石是艺术和灵魂的双重修行,修行就是修一颗平常心。赏玩收藏,平常心、清净心很重要,千万不要被陈规束缚了,所有的规则都是有局限性的,法无定法,石道亦无常规,心胸宽广,眼界高远,赏石才不落窠臼。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