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时间:2021-05-04 来源:海上石语 作者:刘志成 点击数: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5月15日的“云落云间”松江石展,将有一大独立的展示板块--传统赏石,为了更好地理解传统与现代赏石的区别,特以此文析之。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中国传统赏石文化,走过了一千五百余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传统赏石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新石种的大量发掘,赏石观念的不断更新,审美趣味的快速转换,客观上促使人们对传统石的概念需要作出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分辨和阐释。诸如传统石包括古代文人赏玩、沿袭至今的石种;灵璧石中的品种石,形、质、色、文兼具,如何定位;新出现的水石、戈壁石等,也有具备“瘦、皱、漏、透”审美特征,应怎样区分......凡此种种,涵盖着石种的重叠及新变,赏石标准的交叉,我们究竟该如何辨析传统赏石,已成为当代赏石实践中急需统一认知的问题。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人类创造的文化艺术,都有着传承与发展的特点,因为我们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从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沃土里生长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艺术因子,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观赏石,来自于大自然,虽为人的精神、审美需求而生,却受制于其发现的时代局限,有着与人类艺术完全不同的特点。今天,无数新石种的开发,极大地拓展了赏石的外延,也极为丰富了中国赏石的文化艺术内涵,这是古人所无法比拟的。尽管如此,毕竟古人为华夏独创的赏石文化建立起坚实的基础,才得以使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让赏石这朵奇葩根深叶茂,盛开不败。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至此,笔者以为,当今的赏石,既不必拘泥于简单地定义何为传统石,也无须纠缠于传统石的外延设定。好在古代文人为传统石的鉴赏留下了“瘦、皱、透、漏、丑”的五字圭臬,从不同的审美意象角度,作了丰富的解读与诠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赏石遗产,这应该是区别传统与现代赏石的重要依据。至于“形、质、色、文”,虽然也是由古人根据大理石、南京雨花石的画面鉴赏特点而提出的,但我们绝不会因这是古代已赏玩的石种,或是古人提出的标准,而将两个古代石种和图文石一起,无为地纠缠于传统还是现代赏石的。这是因为今天我们借用了“形、质、色、文”的四字指向来规范现代赏石,最终已为石界所接受,这就是文化的认同感,也是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作者:刘志成       

 
作者简介:
 
刘志成,笔名默语,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会员。与石结缘三十余载,深为大自然神创的尤物感染,爱之不弃,玩之入迷。
 

石中有文化、石内藏美意,为能求得人石相融,行万里路寻访产地,读百卷书求专研苦读。临近老境,方觉赏石艺术博大精深,石界人才济济,惟有老骥伏枥,百尺竿头,以求爱石得真谛,玩石慰心籍。

传统赏石的源流之辨​--为“云落云间”的石展鉴石析理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寿嘉华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寿嘉华
寿嘉华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
中国地层委员会主任
中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寿嘉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