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

|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 收藏 | 加入桌面 | 最新 | 热点 | 手机版 | 邮件 | 投稿 |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

时间:2021-08-08 来源:华夏奇石网 作者:曹文庆 点击数:

近两年,本人在相关文章和讲座中多次提到,奇石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已不同于自然石,本质上是人类劳动创造成果。但这些讨论散见于不同专题,难免零乱肤浅,不利于准确理解。本文则是对该问题的全面梳理。

一、不能简单拾取

谈论奇石,“拣”很容易被人提到。由于人们所能见到的奇石,几乎都要从河里、山上、湖边、海岸或者沙漠戈壁中拣,有些还可能是自己亲手挖出来抱回家的。但要注意,这个“拣”与“捡”有区别。“拣”有“选择”的意思,如挑肥拣瘦;“捡”则不带“选择”,仅指“拾取”,如捡树枝、捡土豆等。即拣奇石必须要寻觅、比较和判断等,也因此常被人表述为找或者发现。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

具体说,就是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包含很多学问。比如了解古人所讲“瘦、皱、漏、透”和现代人所求“形、纹、质、色、皮、意”以及“美”等。加之这些学问大多极抽象,很难具体描绘,并不能像模子一样套。比如到了河里、山上,用个东西一套“刚刚好”,说“这就是奇石,搬走!”就纯属妄想。所以还必须活学活用,除了寻觅、比较和判断等,也需要翻捡、查看、审视、思考和联想等一系列行为登场。

而且,还远未结束,由于这些学问绝大部分属主观感悟、感受和理解。实际属自以为是即自我感觉,别人认可与否根本不确定,也无法确定。而且自己的认识也未必总牢靠,认定后又自我否认,否认后再自我认可……很常见。因此使人们的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行为深受困扰,即便满腹学问也不能斩钉截铁地说某某就是奇石!如果甲指认“这是奇石!”乙却说“不是!”则也永远谁都说服不了谁,让是与不是变得扑朔迷离!

捡树枝、捡土豆就容易太多,即便是智力有一定缺陷者也不难做到。由于它们能够被准确识别:树枝须生于树上之后掉落且带枝杈,土豆须长在土里之后挖出且呈卵圆形……所以简单“拾取”即可。而要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做识别都大费周章,会变得扑朔迷离,当然就无法更不能简单“拾取”。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

《纵横天下》23×16×11 cm 广西彩陶石  收藏:尚文石

二、并非天生就有

树枝、土豆简单“拾取”即可,原因在于它们能够被准确识别。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它们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识别判断客观实在依据,即生于树上且带枝杈、长在土里且呈卵圆形等。因为有这些客观实在依据,使得它们的存在能够被重复检验。如张三识别判断它们是树枝、土豆,则李四、王二等其他人也同样认可,而不会相反,除非后者捣乱或有毛病。

尽管这些识别判断客观实在依据也需要由人定义,但定义后就能按图索骥,并可重复检验。这些依据也全都是天生就有的客观实在,如树枝生于树上则就是生于树上,不会被歧义为并非生于树上,使得被识别判断事物也只能是天生就有的客观实在。反过来说,就是天生就有的客观实在事物,一定都具有识别判断客观实在依据,并能被重复检验。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

相应地,如果奇石也是天生就有的客观实在事物,就一定也具有识别判断客观实在依据,并能被重复检验。但现实很骨感:首先,识别判断的客观实在依据并不存在。若存在就不会形成甲指认是奇石而乙却说不是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局面。第二,重复检验无法做到。若能做到就须张三认定的奇石,李四、王二等其他人必须认可,而这无异于梦呓!既然奇石达不到天生就有的客观实在事物条件,说它天生就有也就不成立。

正因为奇石并非天生就有,人们在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时才犹疑难决:一会觉得可以被当成奇石抱回家,一会又觉得应放弃,甚至抱回了家还可能再扔掉……而不能直接指认说这块是或那块不是!即便真指认,也是靠自我感觉,其他人未必认同,且指认的真实含义也仅仅是可以被当成奇石与否。可以被当成与否乃展望未来,更证明了当时还不是,之前更不是,天生就有属想当然。

三、由人劳动创造

奇石并非天生就有,那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还要从拣、找或者说发现中找答案。人们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一般都要到河里、山上等自然环境,由于那里有必须的自然石。而所谓自然石,就是指由岩石经过自然界的断裂、崩塌、溶蚀、水流冲刷和搬运以及风沙吹磨等外力作用,塑造出来的自然个体,这些过程无人参与,与人无关,属天生就有。自然石名称就是相对人为而言,即非人为。当然,天生就有的自然石同样具有识别判断客观实在依据,如源于地壳且仍为固态等。并且能被重复检验,若张三认出是自然石,则李四、王二也一样能认出。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

自然石天生就有,而奇石不是,表明自然石和奇石是两种不同事物,由于相同事物须具有相同特征,它们达不到该要求。但人们的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行为,给自然石和奇石建立了联系:天生就有的自然石,在被人当成奇石拣、找或者说发现之后就成为奇石。也给自然石和奇石确定了区分界限:即被人当成奇石拣、找或者说发现与否,被人当成奇石拣、找或者说发现了就是奇石,否则只能是自然石。相应地,奇石在被人当成奇石拣、找或者说发现之前都是自然石。之前是自然石,之后却成为奇石,显而易见奇石就是在被人当成奇石拣、找或者说发现的过程中产生的。

而人们的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行为,毫无疑问属劳动创造,并且是在劳动创造奇石。《辞海》等工具书中解释:劳动指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活动;创造则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或做出来。人的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行为,把自然石转变成了奇石,其中有被改变的劳动对象自然石,还有产生或做出来了的以前没有的事物奇石,是劳动与创造兼备,肯定属劳动创造范畴。该行为由人主导,并且获得了以前没有的事物奇石,当然就也意味着奇石是由人劳动创造而成。至于自然石,则是被改变劳动对象,实际属劳动创造奇石的原材料。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

也就是说,人的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行为,实际就是在劳动创造奇石。奇石就是依靠人的拣、找或者说发现行为由人劳动创造而成,本质上是人类劳动创造成果。相反,若没有人的拣、找或者说发现即劳动创造奇石行为,奇石永远不会出现。

四、获得精神满足

奇石由人劳动创造而成,其过程就是被人拣、找或者说发现。在此过程中,人们要用到很多学问,但其绝大部分须凭借主观感悟、感受和理解,使得认识很难统一。即甲认定的奇石,乙可能否认,或者是甲否认而乙却认可。包括自己,先前认定的奇石,也可能后来否认,或者是先前否认而后来认可。那么,它们到底是不是奇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弄清奇石究竟有什么用,或者说人们劳动创造奇石目的是什么,就成了关键。

人们都清楚,奇石无实际生活用处,若有就一定叫其它名称。即便拿来压酸菜缸,也会被称为压缸石。但人们仍要劳动创造奇石,就在于它们能供人赏玩。本人2008年在《鉴石》上发表的《奇石五定律》一文之第三定律已指出:奇石是供赏玩的。吴雨洁在《中华奇石》2018年第1期上发表的《石头,本来就是用来玩的》一文,更是通篇都在讲:赏玩才是奇石存在目的与意义所在。一句话,能供人赏玩属于奇石的必备特征确定无疑。就算是一些石农、石商只为卖钱,也需要以能供人赏玩做支撑,否则无人会买。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

能供人赏玩是奇石必备特征,那么赏玩又为了什么呢?肯定与人的衣食住行等实际生活需要无关,而是要通过赏玩收获惊喜、愉悦或达到托物言志、怡情养性等效果,属精神享受,是精神满足。即所有奇石都可以让人通过赏玩获得精神满足。因此,当人们在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过程中有了疑问,就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能否通过赏玩获得精神满足做标尺。达到该标尺就被认定是奇石,达不到则被否认。

而运用该标尺也同样须依靠主观感悟、感受和理解,属自以为是,乃自我感觉,会因人而异。致使一方认定拣、找或者说发现的是奇石而另一方否认成常态。那谁正确呢?其实都正确。即对认定是奇石一方来说就是奇石,由于该方感觉达到了标尺;对否认是奇石的另一方则就不是,由于另一方感觉未达到标尺。自己认定是奇石却又自我否认,不分先认定还是先否认,一样适用该原理。即自己认定是奇石时就是奇石,自我否认时则就不是!

有些人可能又要说:这样的认定与否认,是各说各话,太过随意!但不这样又能怎样?比如有痴迷者满屋子都堆着自认为由自己拣、找或者说发现的奇石,其他人却摇头说这些不是奇石。双方能因为对方有异议就一定改变自己认识吗?恐怕很难,甚至不可能!所以,就只好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允许自认为是奇石者和说不是奇石者,都拥有生存空间。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绿野仙踪》22×21×8cm  四川长江石  收藏:尚文石

 

五、常见偏差纠正

奇石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由人劳动创造而成。所以,像不时冒出的“自然奇石”、“天然奇石”、“天赐奇石”等说法,以及奇石是“自然产物”、“上天创造”、“天公妙造”等认识,就不能成立。本人在《奇石五定律》中提出的第一定律“奇石是天然形成的。”当时觉得正确,现在看就属谬误,必须纠正,比如改为“奇石是天造外表的”,或许才接近本义。

奇石和自然石外表几乎无差别,但两者却是已经有显著区别的两种事物。其中的自然石天生就有,年龄可能非常古老,甚至要以亿万年计。而奇石是以自然石作为原材料,由人劳动创造而成,因此其年龄只能从由人劳动创造之时算起。就是说,奇石年龄和自然石年龄是两码事,不可以混淆等同。

奇石作为人类劳动创造成果,名称据说最早出自南朝人著《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但奇石也有怪石、巧石、供石、趣石、雅石包括丑石等众多别称。既然是别称,就是全同关系,可以概念互换,无先后或从属问题,更不可乱拍脑袋以为某一种可为另一种的原材料。像个别老师提出奇石是创作雅石的原材料观点就不可取。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

正因为奇石是由人劳动创造而成,并非天生就有,才使人们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越来越多的奇石成果乃至经典作品问世。但应注意劳动创造也需要前提,就是自然石这种原材料要具有成为奇石的潜质或者说基础,以免让劳动创造变为无源之水。即两者需要兼顾,夸大或贬低任何一方都不适宜。

至于认定与否认是奇石的各说各话现象,要充分尊重、包容,但这不等于不沟通。恰恰相反,沟通多多益善。由于人具有社会性,奇石作为人类劳动创造成果也需要社会检验,即争取多数人承认。人们自己认定或否认是奇石之后又否认或再认定,也大多与沟通引起自我感觉变化有关,应予鼓励。

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

此外还要注意,人们认定与否认是奇石的行为,并不仅仅存在于拣、找或者说发现奇石过程中,而是会贯穿赏析把玩包括交流交换乃至转让买卖及收藏养护等各环节,从而可能使相同对象被不同人或相同人在不同时期给出截然不同结论。原因无它,奇石确属由人劳动创造而成所致也!

  (原文载《赏石》2020年第1期)

作 者 简 介

曹文庆,网名尚文石。河南卢氏人,供职于中国石化所属中原油田。接触石头10多年,在各地专业报刊发表奇石理论文章22篇。

TAG 标签:

最新评论:

赏石爱石,文明评论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名家往来-张建升 更多名家>>

赏石名家:张建升
张建升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
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委员会副主席
张建升简介